鋼鐵業還會更糟糕嗎?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鋼鐵業糟糕的狀態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只是,危局中已經開始孕育新的機遇?梢灶A期,在改善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方面走在前列的鋼鐵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年初召…
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鋼鐵業糟糕的狀態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只是,危局中已經開始孕育新的機遇?梢灶A期,在改善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方面走在前列的鋼鐵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年初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2年理事擴大會議上,中鋼協會長朱繼民顯得非常悲觀。他說,從現在起,鋼鐵全行業要做好應對更大困難的準備。
現實確實令人悲觀。在供求矛盾突出、高成本等問題的困擾下,近三年來,鋼鐵行業一直保持著微利運行狀態,平均銷售利潤率一直低于3%。若扣除投資收益,鋼鐵全行業在去年11月份已經處于虧損狀態。
這或許是鋼鐵工業最黑暗的時刻,問題的關鍵在于,鋼鐵業還會更加糟糕嗎,這種局面還會持續多久?如果從基本面仔細分析,結果或許未必悲觀。
首先,考慮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一個過程,原有發展方式在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一定慣性,國內粗鋼消費增長在“十二五”初期還會保持較高的水平。與此同時,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在這一過程中,鋼鐵高消費仍將得以持續。
其次,盡管受經濟增速下滑影響,鋼鐵消費增速有所下滑,但這亦會影響到鐵礦石市場。在去年下半年,受累于鋼鐵行業的不景氣,國際鐵礦石價格一度大幅下跌30%,而鐵礦石是鋼鐵的重要生產成本。一個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去年全年因鐵礦石價格上漲鋼鐵企業多支出250億美元,而截至去年11月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僅853億元。
這就意味著,即使鋼鐵消費需求進一步下滑,鋼鐵企業盈利狀況也未必會惡化,因為在降低成本方面,鋼廠提升的空間在擴大。這里面還必須考慮到,前幾年因為暴利的吸引,全球范圍內興起鐵礦石投資熱,這些產能正陸續釋放。因此,鋼廠在鐵礦石話語權上將顯著增強。
但這些因素并不意味著鋼鐵業就可以走出泥淖,打破低盈利怪圈。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鋼鐵業糟糕的狀態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只是,危局中已經開始孕育新的機遇。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前不久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這種局面從短期看增加了鋼鐵行業的運行風險,但是從長遠看,也是對行業倒逼機制的強化,為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創造了有利的時間窗口。
據了解,“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數量上的矛盾已經大大弱化,產品結構調整不再是數量上的增減,而是要著重于提高鋼材產品品質,促進下游行業轉型發展,推動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但我國鋼鐵工業在鋼材品種質量方面還存在不足。
譬如,建筑用螺紋鋼筋、線材、中厚板和熱軋板帶等量大面廣的鋼鐵產品占我國鋼鐵產品生產比重達80%以上,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滿足下游行業用鋼需求和轉型發展的重點,但目前這類鋼材就產品本身而言,無論是產品品種、檔次和穩定性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相當差距。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以建筑行業用螺紋鋼筋為例,如“十二五”期間400MPa級及以上高強度螺紋鋼筋比例由40%提高到80%,每年可減少鋼筋使用量1000萬噸,減少鐵礦石消耗約16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萬噸左右。
為此,前不久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將提高量大面廣鋼鐵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上述負責人表示,這一舉措將推動鋼材“減量化”應用、支撐下游行業轉型升級,同時減緩鋼鐵生產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制約,對我國鋼鐵工業加快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乃至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盡管鋼鐵全行業處于低盈利狀態,但以大冶特鋼為代表的部分深耕于高品質特殊鋼的鋼廠近幾年來收益一直穩定增長。因此,可以預期,在改善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方面走在前列的鋼鐵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年初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2年理事擴大會議上,中鋼協會長朱繼民顯得非常悲觀。他說,從現在起,鋼鐵全行業要做好應對更大困難的準備。
現實確實令人悲觀。在供求矛盾突出、高成本等問題的困擾下,近三年來,鋼鐵行業一直保持著微利運行狀態,平均銷售利潤率一直低于3%。若扣除投資收益,鋼鐵全行業在去年11月份已經處于虧損狀態。
這或許是鋼鐵工業最黑暗的時刻,問題的關鍵在于,鋼鐵業還會更加糟糕嗎,這種局面還會持續多久?如果從基本面仔細分析,結果或許未必悲觀。
首先,考慮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一個過程,原有發展方式在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一定慣性,國內粗鋼消費增長在“十二五”初期還會保持較高的水平。與此同時,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在這一過程中,鋼鐵高消費仍將得以持續。
其次,盡管受經濟增速下滑影響,鋼鐵消費增速有所下滑,但這亦會影響到鐵礦石市場。在去年下半年,受累于鋼鐵行業的不景氣,國際鐵礦石價格一度大幅下跌30%,而鐵礦石是鋼鐵的重要生產成本。一個數據可以說明問題,去年全年因鐵礦石價格上漲鋼鐵企業多支出250億美元,而截至去年11月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僅853億元。
這就意味著,即使鋼鐵消費需求進一步下滑,鋼鐵企業盈利狀況也未必會惡化,因為在降低成本方面,鋼廠提升的空間在擴大。這里面還必須考慮到,前幾年因為暴利的吸引,全球范圍內興起鐵礦石投資熱,這些產能正陸續釋放。因此,鋼廠在鐵礦石話語權上將顯著增強。
但這些因素并不意味著鋼鐵業就可以走出泥淖,打破低盈利怪圈。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鋼鐵業糟糕的狀態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只是,危局中已經開始孕育新的機遇。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前不久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這種局面從短期看增加了鋼鐵行業的運行風險,但是從長遠看,也是對行業倒逼機制的強化,為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創造了有利的時間窗口。
據了解,“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數量上的矛盾已經大大弱化,產品結構調整不再是數量上的增減,而是要著重于提高鋼材產品品質,促進下游行業轉型發展,推動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但我國鋼鐵工業在鋼材品種質量方面還存在不足。
譬如,建筑用螺紋鋼筋、線材、中厚板和熱軋板帶等量大面廣的鋼鐵產品占我國鋼鐵產品生產比重達80%以上,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滿足下游行業用鋼需求和轉型發展的重點,但目前這類鋼材就產品本身而言,無論是產品品種、檔次和穩定性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相當差距。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以建筑行業用螺紋鋼筋為例,如“十二五”期間400MPa級及以上高強度螺紋鋼筋比例由40%提高到80%,每年可減少鋼筋使用量1000萬噸,減少鐵礦石消耗約16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萬噸左右。
為此,前不久發布的《鋼鐵工業“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將提高量大面廣鋼鐵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上述負責人表示,這一舉措將推動鋼材“減量化”應用、支撐下游行業轉型升級,同時減緩鋼鐵生產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制約,對我國鋼鐵工業加快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乃至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盡管鋼鐵全行業處于低盈利狀態,但以大冶特鋼為代表的部分深耕于高品質特殊鋼的鋼廠近幾年來收益一直穩定增長。因此,可以預期,在改善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方面走在前列的鋼鐵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節后兩周鋼價變化的原因 下一篇:庫存需求壓力重重 鋼市依舊難以“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