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鋼貿商會副會長任慶平談微利之下鋼貿商生存之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時下,鋼貿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鋼貿商的日子過得很煎熬。那么,在微利時代,鋼材貿易企業如何求生存、促發展?這是當下鋼材流通領域面臨的一大課題,也是經營者和業界人士普遍關注的話題…
時下,鋼貿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鋼貿商的日子過得很煎熬。那么,在微利時代,鋼材貿易企業如何求生存、促發展?這是當下鋼材流通領域面臨的一大課題,也是經營者和業界人士普遍關注的話題。日前,記者就這一熱點話題采訪了上海鋼貿商會副會長、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五波)總經理任慶平。
遷入新址的上海五波,地處上海鋼材集散地的大柏樹,辦公場所比起原先在上海虹橋開發區似乎更“經濟”一些。“現在的鋼材生意難做,鋼貿企業日子不好過,要降成本,調結構,公司的辦公場地搬一下,一年的物業費可以減少八九十萬元呢!”任慶平開誠相見。他直言,這兩年鋼材市場一直不景氣,主要原因就是鋼材的產能過剩嚴重,而市場需求增長緩慢,甚至有所萎縮,供需矛盾加劇,市場持續疲軟、低迷,價格處于震蕩下跌態勢,鋼廠的利潤大幅縮水,甚至虧損,鋼貿商盈利更困難了。
“鋼廠都在虧損,鋼貿企業還能有多大盈利呢?現在鋼材貿易的盈利只有1%左右,能不虧損算很好了。”任慶平對記者說:“鋼材貿易進入微利時代,從前那樣大把賺錢的時代不會再來了。”
“那么,在微利時代,鋼貿企業應如何經營呢?”對于記者的提問,任慶平表示,“現在對鋼貿企業來說,重要的是能夠求得生存,能夠活下來,再去謀求發展,把拳頭先握緊,然后再打出去。”任慶平一邊說,一邊作出握緊雙拳的姿勢,“現在可不能輕易出擊,貿然行動,去搞自己并不熟悉的行當,如搞融資、擔保,風險很大,還是腳踏實地,把鋼貿主業經營好。”
在微利時代,鋼貿企業怎樣才能把鋼貿主業經營好呢?對此,任慶平“現身說法”,向記者介紹了上海五波在求生存、促發展中所采取的一些舉措。
當前,上海五波確定的經營策略和營銷理念就是降成本、調結構、求生存、促發展,一切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首先,梳理自身業務。根據這幾年的經營狀況,看一看哪些業務是盈利的,那些業務是虧損的,把不掙錢的業務去掉,或者縮小規模,把能掙錢的業務保留下來,而且很好地拓展出去。鋼材分銷這一塊,基本沒有什么盈利,而且還虧損,公司就將分銷這塊的規?s小,只保留還能盈利的一個點,其余幾個分銷點全部取消,盡可能減少分銷的風險和虧損。
其次,壓縮經營成本。公司把人事、財務等后勤部門的規模縮小,壓縮管理人員,提高辦事效率,公司員工由原來最多時的70多人,減少到目前的20多人,但銷售業務這一塊的規模沒有縮減,而且還得到加強,一批熟悉業務的骨干都留下來,全力開拓新的經營領域和銷售渠道。這樣,公司的經營成本能夠得到大幅下降。
再其次,明確市場定位。調整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根據終端需求確定市場定位。在資源組織方面,盡可能事先考慮到市場風險,盡最大努力加以防范和規避。比如,削減向鋼廠訂貨的長期協議量,與此同時,采取“一單一議”的訂貨方式,向鋼廠組織資源,或者在市場上收購,堅持根據下游終端用戶的需求,來組織和配置資源,使庫存量做到合理、優化,適銷對路,確保不虧損經營。若無利或虧本,就不進貨,不經營。
最后,拓展銷售渠道。開拓下游終端市場,擴大經營領域和銷售渠道。在縮小分銷經營規模的同時,積極擴大終端市場,以開發工程項目為重點,注重直銷、直供,鋼材的經營品種由原先單一的型鋼擴展到螺紋鋼、線材、中厚板、橋梁板等等,用戶需要什么,就經營什么。今年前兩個月,上海五波為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供貨量明顯增加,目前已簽訂的直銷合同8000多噸。為重大工程提供鋼材,價格兩頭鎖定,有效規避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任慶平表示,從目前的運行狀況來看,上述幾方面措施已經取得初步效果,2月份的經營基本止虧。
對于時下鋼市走勢,任慶平認為,從總體來看,“買方市場”的格局不會改變,這就決定了整個鋼材市場很難有大的起色,當然,階段性的鋼價有可能震蕩上揚。但即便鋼市回暖,鋼價上漲了,而留給鋼貿企業的盈利空間仍然很小,“市好(盈)利不好,價漲(銷)量不增”,這種狀況還將繼續存在,對此,鋼貿商要有清醒的認識,切忌盲目樂觀,期望過高。
“在微利時代,鋼貿企業求生存、促發展,還得從內部管理上下工夫,內抓現場管理,外抓市場拓展,唯有這樣,企業才能做久、做強、做大。”采訪最后,任慶平如是說。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西安鋼貿商苦尋未來發展方向 下一篇:大型鋼貿企業應對鋼市微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