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區鋼結構、鋼鐵新材料產業前景可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4月9日上午,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上空32條彩帶在穿梭。為期5天的第十六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伴著春天的腳步圓滿結束,但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深入實…
央企“西進”投資帶來機遇
隨著本次西洽會簽約活動的推進,在西安經濟開發區,大型央企在建和新增項目總投資已經超過400億元,成為央企“西進”的戰略目標地。其中,鋼鐵項目建設和相關行業對鋼鐵材料的新需求成為亮點。
在4月7日下午舉行的西洽會西安央企項目專場簽約儀式上,西安渭北(臨潼)現代工業新城與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成功簽約了中國黃金集團建設有限公司重鋼基地項目建設合同。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占地面積380畝,將主要建設重鋼結構主廠房、鑄鋼件車間、礦山設備車間、非標準設備制造車間等。同時,西北工業集團精密控制生產線一期項目,將在涇渭新城兵器產業基地投資20.1億元,建設國際先進水平精密控制生產線。此外,中航工業集團民用飛機高升力系統生產線項目將投資3.5億元,主要從事大飛機高升力系統設計、研發及生產加工等環節;中航重機追加投資3.4億元,建設集倉儲、物流、銷售、檢測、深加工為一體的大型航材倉儲加工項目。
“大型央企項目持續‘加碼’經開區,不是局限在一個環節,而是幾個環節、甚至某個體系整體進入。”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兵器、中航工業、中國北車、中國電子、中國節能環保、中國黃金等一大批大型央企項目“組團”入駐,將推動經開區轉型升級。而這一系列投資項目的展開,將為西部鋼鐵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西北地區鋼結構產業初具雛形
中小鋼鐵企業正緊隨央企的腳步“組團”西進。4月5日,陜西武功縣成功與3家鋼結構企業簽約。該縣已先后引進通達、正天、精工、偉宏等多家鋼結構企業,鋼結構產業集群已頗具規模。據悉,此次簽約的鋼結構主導企業共占地近700畝,完全建成投產達效后,將形成鋼結構生產線32條,其中重鋼生產線6條,實現年產值近20億元。此外,此次西洽會上集中簽約的寶建鋼構、虹程鋼構、五環鋼鐵板業等5個項目,累計總投資達到11.82億元。
從目前我國建筑鋼結構產業的市場、產品設計研發、加工安裝水平、產品質量等方面情況看,其布局呈現南方強于北方、東部優于西部的特點,西北地區鋼結構產業起步相對比較晚。這意味著鋼結構產業在西北地區是一個朝陽產業。有關專家認為,西北地區鋼結構企業與東部鋼結構企業的差距,反映出西北地區鋼結構體系巨大的發展空間,“這將是一個重新調整產品結構、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的絕好機會,有利于企業利潤和行業水平的提高。”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家對西北地區重點建設項目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大量投入,西北建筑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將為鋼鐵行業帶來可觀的需求。其中,鋼結構建筑在大跨度、多高層、住宅鋼結構、門式鋼架、輕鋼房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尤其值得關注。特別是近兩年,經過業內擴張、整合和新力量的介入,西北鋼結構產業市場格局已具雛形,競爭也日趨激烈。作為建筑領域的新興行業,鋼結構產業在自重輕、安裝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資回收快、環境污染少等綜合優勢的帶動下,已成為目前西北地區建筑業的又一個投資熱點。
高性能鋼鐵新材料是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正處于強勁發展階段,新材料產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預計年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據介紹,本屆展會推介項目共10879個,其中新興產業項目數占近13%,總投資占項目總投資額的36%。展會上,鋼鐵新材料的亮相引人矚目。其中包括首次亮相西洽會的HRB500E抗震鋼筋,以及石油、航天企業生產的優質無縫鋼管、雙金屬復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元器件等。
發展鋼鐵新材料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今年2月份發布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了六大類重點支持的新材料,高性能鋼鐵是其中之一。國內鋼鐵企業已逐漸在金屬新材料產業展開了部署。去年底,太鋼集團與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戰略資源開發、鈦—不銹鋼產業等進一步開展深度合作。
近幾個月來一直忙碌布置新材料館展覽的陜西省工信廳原料處處長王前俊向《中國冶金報》記者介紹,為了滿足石油、裝備等工業的需要,陜西省將加大生產專用鋼材。如大力發展石油輸送和石油勘探開采用管材,重點發展X80管線鋼管、X65下抗腐蝕管、海灘和海洋用管、UOF(大直徑直縫埋弧)焊管、防腐用聚脲產品、矩型管和復合管等產品;支持企業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種深加工鋼材及其延伸產品。到2015年,力爭管材生產能力達到300萬噸,實現工業產值200億元。
鋼鐵行業節能環保引起關注
本屆西洽會以“擴大區域合作,促進科學發展”為主題,重點突出節能環保。沒有煙花、沒有禮炮,環保理念正在西洽會上踐行。
據介紹,本屆西洽會專設的環保節能館共有300個展位,主要是宣傳展示國際國內低碳經濟、節能環保先進技術和產品。《中國冶金報》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展臺背景彩圖上,都有鋼鐵生產工藝現場正在應用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和產品的圖景。這也意味著,去年底公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被列為重點監控行業之一的鋼鐵產業節能環保工作正穩步開展。同時,環保產業在工業經濟中的掘金時代也將到來。
會上,大屏幕不斷循環播放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龍將煉鐵高爐礦渣經過一定的物理化學處理后,用其取代部分硅酸鹽水泥熟料來生產水泥的介紹,引起不少專業人士駐足記錄。我國鋼鐵產量的連年增長,也帶來了大量高爐煉鐵、煉鋼廢渣的排放。徐德龍院士打開了我國鋼鐵廢物利用的一扇窗。他表示,鋼廠排放物的加工處理是一項上游資源有保證、下游供應有市場的長流水不斷線行業,是個只要堅持開發,具備特色訣竅,找準盈利點,不愁沒出路的產業,更是節能環保的有效途徑。
“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投資將達到3.1萬億,比“十一五”期間的投資額上升121%。環保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中,鋼鐵工業節能減排、污染治理、資源開發、能源綜合利用等都是環保領域中的重點發展項目。環保產業也已成為國內鋼企產業轉型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