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能否迎來金九銀十?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兩年來,在鐵礦石等原料價格持續高位和鋼材市場疲軟的影響下,我國鋼鐵企業效益大幅下降,鋼鐵工業正在由黃金期轉入寒冬期。上游是鐵礦石、煉焦煤等高價位的原材料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
近兩年來,在鐵礦石等原料價格持續高位和鋼材市場疲軟的影響下,我國鋼鐵企業效益大幅下降,鋼鐵工業正在由“黃金期”轉入“寒冬期”。上游是鐵礦石、煉焦煤等高價位的原材料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下游是經濟下行帶來的鋼材需求萎縮,出現供大于求和鋼材價格下滑,使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小,部分競爭力差的企業有可能垮掉。此外,產能過剩也是鋼鐵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
上游原材料方面:鐵礦石價格陰跌鋼廠礦山相繼減產
今年5月以來,鐵礦石市場價格出現快速下跌。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8月初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為442.52點,已經創下年內新低。由于鋼材價格和礦石價格雙雙下跌,目前國內鋼廠檢修規模不斷擴大,國內礦山也已經達到盈虧臨界點,陸續出現停產情況。業內預計,短期內鐵礦石供求格局將有所改善,未來礦價繼續下跌的空間有限。
中鋼協預計,受需求增長持續回落影響,鋼鐵生產小幅下降,國內市場鋼材價格大幅下滑,預計后期鐵礦石需求將進一步有所減弱,鐵礦石價格將呈下行走勢。
為應對國際鐵礦石市場變化,8月3日,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在京召開了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研討會。中鋼集團、中國五礦集團、寶鋼、馬鋼、中鋼協、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等參加了會議。針對近期鋼鐵行業微利狀況,工信部建議,進一步擴大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影響力,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國內外礦山企業、鋼鐵企業、貿易企業參與平臺交易,擴大交易量。此外,借助當前鐵礦石進口增長趨弱、價格下行的機遇,推動建立更加合理的鐵礦石定價機制。
在鐵礦石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國內礦山停產情況、國內鋼廠檢修規模以及鋼材下游需求的變化成為影響后期鐵礦石走勢的重要因素。
據統計,目前國內礦山已經陸續進入停產狀態,總體比例在三成到四成左右,東北地區甚至有五成以上的礦山已經停產。“導致停產的重要原因是這部分礦山已經進入盈虧平衡階段。”分析師指出,由于盈利大幅減少,一些礦主在承包開采年限一定的情況下,暫停生產等待市場反彈。
鋼廠庫存資源方面:鋼庫存逼近歷史最高點前景堪憂
如果說現階段利潤大幅下滑,是行業比較棘手的問題,那么,高庫存將是毀掉整個鋼鐵行業的一個“重磅炸彈”。
“目前重點鋼廠庫存已經逼近歷史最高點。截至2012年7月底,全國26個主要市場五大鋼材品種(螺紋鋼、線材、熱軋板卷、冷軋板卷和中厚板)社會庫存量約為1500萬噸,比起2月中旬最高點來說下降了18.6%,但依然處于高位。”陳利成分析道。
而中鋼協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陳利成的分析。據統計,76家重點鋼鐵企業鋼材庫存1245萬噸,環比7月上旬1179萬噸上升了66萬噸,逼近今年2月中旬創出的歷史最高庫存1246萬噸,足以說明鋼廠經營面臨很大困境。
對于高庫存的原因,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認為,由于國家實施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以及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大幅回落,汽車產量同比增長僅為4.1%,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0.1%,其他主要用鋼行業鋼材需求增長緩慢,使得上半年全國粗鋼消費量幾乎沒有增長。
“鋼鐵行業不僅銷售不順暢,鋼材價格下滑非常嚴重,加上原料價格過高,已經遠遠超過了鋼廠成本‘紅線’,經營持續惡化帶來鋼鐵行業普遍虧損。”某鋼鐵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說。
更讓這位負責人擔憂的是,由于市場持續疲軟,鋼鐵企業和用戶資金都處于偏緊的狀態,銷售貨款回籠存在較大難度,特別是貨款回籠中的現金比例偏低,鋼鐵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緊張的狀態。
面對如此慘淡的市場,我國粗鋼產量仍然“居高不下”,讓原本脆弱的鋼材市場“雪上加霜”。“大鋼廠減產,小鋼廠增產,同期中鋼協會員企業同比減產31噸,74家會員中有33家企業產量同比下降,但非會員企業產量卻大幅增長了12.9%。據中鋼協稱,上半年,新增的粗鋼產量全部來自非會員的地方中小企業。”陳利成說。
鋼鐵業“寒冬期”既是危機亦是良機
其實,“寒冬”期對鋼鐵業來講,既是一場嚴重的危機,同時亦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大變強的良機。鋼鐵業應把握這一機會,改變片面追求速度的觀念,重點轉向解決供求平衡、技術創新、節能環保等可保持持續發展的問題,通過改革、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解決由大變強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在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基礎上提高企業效益,并助推行業整體由大變強。
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從鋼鐵企業的實踐看,合并重組不僅有利于企業實現規模效益,還可實現生產合理布局和產品專業化分工,增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從行業看,提高產業集中度亦有利于強化與流通業以及上下游行業的結合,防止無序競爭,從而有利于企業由大變強。我國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十大鋼的集中度由48%提高到60%,雖有所進步,但仍有較大的差距和發展空間。
總之,利用寒冬期的危機促進企業合并重組是我國鋼鐵業實現由大變強的一個良機。為了促進這一工作的進展,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的目標,首先要提高各鋼企和相關部門領導對其重要性的認識;其次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既要照顧各方原有利益,又要以行業總體利益優先的方針,適當調整原有的相關政策以促進聯合重組。
提高自給率抑制原料價格暴漲
產能過剩問題通過企業合并重組和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可得到解決,而鐵礦石等原料價格上漲的問題解決起來則較為復雜。我國鐵礦石50%以上依靠進口,對此,鋼協會同五礦商會等單位共同成立了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參加者除國內礦企、鋼企外,還有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等國際礦業巨頭。這對今后鐵礦石價格非合理暴漲將起到抑制作用。另外,我國鋼企還應學習日本鋼鐵企業和武鋼經驗,擴大海外礦業投資,取得權益礦以提高自給率。武鋼對原料掌控十分重視,于2007年就成立了礦業開發部,對海外礦業投資,現已鎖定資源量達到400億噸,并爭取在3年~5年內實現鐵礦石全部自給。2011年,在全行業利潤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武鋼的利潤率卻比上年提高17.4%。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有余,正是學習武鋼經驗,擴大海外礦業投資以提高原料自給率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