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鋼市 鋼廠與鋼貿商如何應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在下游需求持續低迷,鋼鐵產能居高難下,且原料市場疲軟下跌,又期螺主力處于下行通道等種種利空作用下,2012年國內鋼鐵整體呈現延續下跌態勢。以螺紋鋼為例,自…
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在下游需求持續低迷,鋼鐵產能居高難下,且原料市場疲軟下跌,又期螺主力處于下行通道等種種利空作用下,2012年國內鋼鐵整體呈現延續下跌態勢。以螺紋鋼為例,自四月初開始下跌至今,跌幅已達1200元/噸左右。傳統“金九”隨著成本支撐減弱、資金壓力凸顯,開局即以下跌為主,當前鋼市幾乎陷入困境。
面對如此困境,鋼廠作為鋼鐵產業鏈上的上游環節,做出了如何應對?筆者總結如下:
1、政策靈活化
(1)加大直銷比例,發展終端客戶
市場鋼價跌多漲少,鋼廠價格調整滯后,不少貿易商從鋼廠訂貨即虧,因此自年初起便有貿易商在巨大壓力下,或減少拿貨量,或干脆放棄做代理,這種現象“逼”得鋼廠不得不加大直銷力度,自己發展終端客戶。據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直供銷售比例僅為38%,而美國鋼企則為80%左右。雖說國內鋼廠直銷仍有較大空間,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鋼廠的定價政策使得部分下游終端用戶不愿與鋼廠合作,同時鋼廠渠道并不如貿易商那樣豐富。
(2)追補、調價、保價、限量等政策緊跟市場
鋼廠為吸引鋼貿企業多訂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或取消訂貨押金,或降低年度保證金,或縮短鋼貿企業返利周期、增設批量訂貨優惠、增加年底返利等優惠措施,改變了之前貨款一次性全額付清,貨則要半個月之后或更長時間才提貨的方式。只要鋼貿商貨款到位,可現付款,現拿貨。另一方面,鋼坯連續下跌,市場售價大幅走低,倒掛額度過高,貿易商從市場采購比從鋼廠更有優勢,鋼廠及時對出廠價格做出調整向市場銷售價格貼近;同時,市價一味下跌,鋼廠保價出臺最低價限制政策,或減少市場發貨量來給予一定支撐。
(3)檢修、停產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七月中旬,以柳鋼高爐檢修為標志的諸多鋼廠陸續加入減產檢修控產能大潮中,截止9月4日,全國正在檢修及計劃檢修共計有48座高爐停爐檢修,預計影響產量534.8萬噸,其中8月份影響產量230.3萬噸。但是,就當前現狀而言,利用鋼廠減產檢修來“托市”效果甚微。大幅減產會導致鋼廠丟失市場份額,尤其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鋼廠而言,這是難以接受的,所以才會出現鋼價持續大幅下跌,卻愈發不見鋼廠減產出手相救。
2、鋼鐵“新政”,提升新技術
近日,新修訂的鋼鐵行業規范條件中,對產品質量、環境保護、能源消耗和資源綜合利用、生產規模、工藝設備、安全衛生和社會責任等六方面進行了規范。此外,新政規定,2013年后,嚴禁生產一級螺紋鋼筋、二級螺紋鋼筋,升級為三級螺紋鋼。而目前兩級螺紋鋼占市場份額60%左右,約1億噸。專業人士認為,新政難以挽救疲軟鋼市,但是無論實施難度有多大,政策具有導向性,工信部開啟這樣的“先河”,也便說明了,對淘汰落后產能的又一次嘗試,而鋼廠只有循序漸進淘汰落后生產線,提升新技術水平,緊跟大方向才能保證不被淘汰。
自2012年起全國已有不少鋼廠投放新生產線,并將新產品逐漸進入市場。
由于建筑業與鋼鐵業緊密相關,鋼結構建筑符合綠色、環保、節能、和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同時具有抗震等優點,將鋼結構建筑與我國的城市化建設和保障性住房相結合,可以解決由于鋼鐵產能過剩而帶來的就業壓力等民生問題,還可以將泡沫過度的房地產資金回流到現代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里來。而鋼廠要做的就是考慮如何改變現有生產與銷售模式,并解決技術問題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
上游鋼廠面臨眾多困難,采取不同方法來解決,做為產業鏈中間環節的鋼材貿易商,被資金和銷售渠道緊緊套牢,已變成“夾心層”,幾乎承擔著鋼鐵行業整個環節中最大的風險,在鋼價快速下跌,盈利空間急速縮小的困境面前,鋼貿商如何才能擺脫弱者身份,逆境重生?筆者認為:
1、同質化與差異化相協經營
本地鋼廠無論認可度或成本等都具有較多優勢,但是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產品壓價厲害,同時產品透明度較高。做外地資源雖說是舍近求遠,市場認可度可能不高,但是由于寬度、質量不一樣,且代理者較少,售價方面略顯優勢。將本地鋼廠與外地鋼廠協同經營,提高盈利機會。
2、低庫存、高頻運轉
市價及鋼廠調價、追補政策變化節奏較快,據鋼廠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只要貿易商能保持低庫存,快進快出運轉,基本還是有盈利空間,其主要原因在于同一品種規格,采購價雖略低于市場價,但鋼廠相應的補貼較為到位。
3、改變粗放發展管理模式做強、做精企業
2001年~2010年是鋼鐵工業輝煌的10年,在這10全國鋼貿商數量達20多萬家。然而在迅速發展的這些年,多數鋼貿商卻沒有選擇將企業做強、做精,而是通過粗放的發展管理模式,靠量的增長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大。目前行業形勢突變,貿易商面臨的是行業整體信用的考驗。改變傳統的粗放發展模式,嘗試管理變革,將企業做強、做精才能應對各種風險。
目前持續疲軟的鋼市行情,使鋼廠、鋼貿商信心降到谷底,面對風險和利益,相對強勢的鋼鐵企業,需要走出一條尋求自身利益與合作原則之間平衡的新路子。隨著中國鋼材消費歷史性地進入高消費,低增長時期,鋼材市場的穩定度會逐漸增加。也將引發許多重大市場關系,包括流通模式,鋼鐵企業與貿易商之間合作原則都會發生積極的變化。競爭與協作共存才能實現“雙贏”。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新疆鋼鐵“投資熱”開始降溫 下一篇:九月鋼價有望趨穩 月底前后或有拉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