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鋼企業應抑制“大”的沖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鋼材價格的持續下跌,迫使無利可圖的鋼鐵企業紛紛采取檢修減產或停產的止虧措施,以待市場價格回升再開足馬力生產。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怪圈早已形成,給瀕臨虧損邊緣的微利鋼企套上了產品售…
鋼材價格的持續下跌,迫使無利可圖的鋼鐵企業紛紛采取檢修減產或停產的止虧措施,以待市場價格回升再開足馬力生產。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怪圈”早已形成,給瀕臨虧損邊緣的微利鋼企套上了產品售價稍一提高,即被巨大產能釋放打壓的沉重枷鎖。
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民營小鋼企仍抑制不住做大的沖動,還在籌措資金上項目,擴產能。
中鋼協在分析我國鋼鐵行業運行情況時指出,上半年,74家會員企業中有33家企業產量同比下降,但非會員企業產量卻大幅增長12%,也就是說今年以來的新增粗鋼產量全部來自非會員的地方中小企業。據筆者了解,河北省中部平原的某生產角鐵、槽鋼和中帶熱軋板卷的企業,今年初新上的兩座600立方米以上高爐已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還有一家生產1—1.2米冷軋薄板不足200人的小企業,新上的一臺1150毫米冷軋機已打好基礎,設備安裝在即。
明知市場已飽合,下游用戶需求不足,鋼材保本甚至虧本銷售,投資回報遙遙無期,為什么偏要不顧風險舉債擴能呢?他們自己肯定認為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有著不少急于把產量做大的充足理由:
一是鋼鐵是大進大出的行業,有了規模才有效益、才有影響力和市場地位。民營資本剛進入鋼鐵業時追求的是百萬噸規模,而一些實力雄厚的老國企則把發展目標定位在千萬噸級以上。以規模取勝的鋼企在市場形勢好的時侯也確實賺足了最大化的利潤。盡管市場早已發生了逆轉,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但做大產能的情結卻很難一時割舍。特別是在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的當下,用產量增長來稀釋沖減固定成本,也就成了規模偏小民營鋼企以期實現降成本保盈利的投資沖動。所以,沒有高爐的民營小鋼企,為減少煉鐵工序的利潤流失和外購生鐵的成本,哪怕遠離原燃材料資源,寧肯付出高昂的運輸費用,也要填平補齊不讓生產環節有所缺失。原本有一臺軋機還要再加一臺的鋼企老板更是坦言道,產量翻一番噸材成本降不少,企業就有望變虧損為盈利。
二是對未來鋼市的預期很是樂觀。雖然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鋼材銷售的通路不暢,客戶對質量、價格的挑剔程度愈發苛刻,企業庫存有增無減,但一些民營小鋼企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相對較低的成本,在競爭激烈的價格大戰中還能艱難地生存。目前尚能保持正常生產經營的小鋼企老板,在看到設備簡陋、生產條件惡劣的小鋼材加工廠,因市場行情下不好沒錢可賺就關門停產,讓工人放假回家的蕭條狀況,而寶鋼、武鋼在湛江、防城港分別投資數百億元新上的鋼鐵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抓緊建設,包括始終支持企業上項目以擴大經濟總量的地方政府也不可避免地認為,如果能挺過目前的市場低谷,或許就能抓住“穩增長”的政策機遇,在明年可能到來的經濟回暖中發揮新增設備的產出能力,并借機做大自己,才能贏得更多的資源支持和政策扶持。
可問題是我國鋼鐵產能的嚴重過剩,鋼材市場的供過于求,已使銷售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僅有0.13%,投資回報率更是微薄得看不到希望。此時湊熱鬧,舉債擴產所醞釀的風險,確實令人堪憂。事實也的確不容樂觀,上述兩家鋼企的資金鏈業已極度繃緊,隨時都有斷裂的危險。為借新債還舊貸,緩解資金短缺風險,保持生產和新增設備投入,老板甚至親屬的房產都抵押給了銀行。
即便是正確的事情也要在正確的時間做。面對不合時宜可能導致事與愿違的“做大”行為,真不如借困難之機把企業做強。民營小鋼企一般起點都比較低,購買設備選最便宜的,再加上管理相對落后、人員流動性大、不太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等,使僅有的低成本優勢,正在被產品檔次和質量不高的劣勢所削減。所以,乘著市場蕭條之機,把戰勝困難、化解危機的重心放在苦練內功、優化管理、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益上,也許更能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中抓住發展的機遇。
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民營小鋼企仍抑制不住做大的沖動,還在籌措資金上項目,擴產能。
中鋼協在分析我國鋼鐵行業運行情況時指出,上半年,74家會員企業中有33家企業產量同比下降,但非會員企業產量卻大幅增長12%,也就是說今年以來的新增粗鋼產量全部來自非會員的地方中小企業。據筆者了解,河北省中部平原的某生產角鐵、槽鋼和中帶熱軋板卷的企業,今年初新上的兩座600立方米以上高爐已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還有一家生產1—1.2米冷軋薄板不足200人的小企業,新上的一臺1150毫米冷軋機已打好基礎,設備安裝在即。
明知市場已飽合,下游用戶需求不足,鋼材保本甚至虧本銷售,投資回報遙遙無期,為什么偏要不顧風險舉債擴能呢?他們自己肯定認為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有著不少急于把產量做大的充足理由:
一是鋼鐵是大進大出的行業,有了規模才有效益、才有影響力和市場地位。民營資本剛進入鋼鐵業時追求的是百萬噸規模,而一些實力雄厚的老國企則把發展目標定位在千萬噸級以上。以規模取勝的鋼企在市場形勢好的時侯也確實賺足了最大化的利潤。盡管市場早已發生了逆轉,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但做大產能的情結卻很難一時割舍。特別是在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的當下,用產量增長來稀釋沖減固定成本,也就成了規模偏小民營鋼企以期實現降成本保盈利的投資沖動。所以,沒有高爐的民營小鋼企,為減少煉鐵工序的利潤流失和外購生鐵的成本,哪怕遠離原燃材料資源,寧肯付出高昂的運輸費用,也要填平補齊不讓生產環節有所缺失。原本有一臺軋機還要再加一臺的鋼企老板更是坦言道,產量翻一番噸材成本降不少,企業就有望變虧損為盈利。
二是對未來鋼市的預期很是樂觀。雖然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鋼材銷售的通路不暢,客戶對質量、價格的挑剔程度愈發苛刻,企業庫存有增無減,但一些民營小鋼企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相對較低的成本,在競爭激烈的價格大戰中還能艱難地生存。目前尚能保持正常生產經營的小鋼企老板,在看到設備簡陋、生產條件惡劣的小鋼材加工廠,因市場行情下不好沒錢可賺就關門停產,讓工人放假回家的蕭條狀況,而寶鋼、武鋼在湛江、防城港分別投資數百億元新上的鋼鐵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抓緊建設,包括始終支持企業上項目以擴大經濟總量的地方政府也不可避免地認為,如果能挺過目前的市場低谷,或許就能抓住“穩增長”的政策機遇,在明年可能到來的經濟回暖中發揮新增設備的產出能力,并借機做大自己,才能贏得更多的資源支持和政策扶持。
可問題是我國鋼鐵產能的嚴重過剩,鋼材市場的供過于求,已使銷售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僅有0.13%,投資回報率更是微薄得看不到希望。此時湊熱鬧,舉債擴產所醞釀的風險,確實令人堪憂。事實也的確不容樂觀,上述兩家鋼企的資金鏈業已極度繃緊,隨時都有斷裂的危險。為借新債還舊貸,緩解資金短缺風險,保持生產和新增設備投入,老板甚至親屬的房產都抵押給了銀行。
即便是正確的事情也要在正確的時間做。面對不合時宜可能導致事與愿違的“做大”行為,真不如借困難之機把企業做強。民營小鋼企一般起點都比較低,購買設備選最便宜的,再加上管理相對落后、人員流動性大、不太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等,使僅有的低成本優勢,正在被產品檔次和質量不高的劣勢所削減。所以,乘著市場蕭條之機,把戰勝困難、化解危機的重心放在苦練內功、優化管理、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益上,也許更能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中抓住發展的機遇。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小鋼企應抑制“大”的沖動 下一篇:鋼鐵產能過剩如何“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