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虧損中煎熬 資金斷裂民企老板跑路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鋼鐵業依然被寒冬籠罩著,上市公司最新季報顯示多數鋼鐵公司仍在虧損中煎熬掙扎。白菜價的鋼材不斷吞噬著鋼企利潤,而在全行業虧損邊緣背景下,鋼鐵企業更是出現了老板跑路的震動消息。 …
鋼鐵業依然被寒冬籠罩著,上市公司最新季報顯示多數鋼鐵公司仍在虧損中煎熬掙扎。白菜價的鋼材不斷吞噬著鋼企利潤,而在全行業虧損邊緣背景下,鋼鐵企業更是出現了老板跑路的震動消息。
利潤不斷被擠壓無從樂觀的季報
上周末,國內鋼鐵巨頭公布的三季報預計就顯示,公司預計前三季度虧損31.7億元,而上年同期,公司還有2.39億元的凈利潤。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兩市已有18家鋼鐵類上市公司對2012年三季報進行了預告,只有久立特材和預計三季報業績將增長,其余15家的凈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占比高達83%。其中,預計前三季度將虧損13.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180.25%。
相比半年報而言,鋼企季報凈利潤下滑以及虧損程度在不斷增大。今年半年報數據顯示,44家上市鋼鐵企業中,37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13家出現虧損。而行業龍頭鞍鋼股份上半年的虧損額達20億元,不僅領虧上市鋼企,虧損額在整個滬深上市公司中也屬罕見。究其原因,居高不下的原燃料價格和大幅減少的市場需求是導致鋼鐵全行業掙扎在虧損邊緣的“罪魁禍首”。
除了焦炭價格以及市場需求外,財務費用也讓鋼企頭疼。2011年鋼鐵企業的融資成本超過620億元,同比上升40%,但去年全行業仍然實現了800多億元的利潤。今年上半年,經歷了兩次降息,鋼鐵企業的融資成本已是400多億元,同比上升了37%,全行業的利潤卻僅剩23億元。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29家上市鋼企財務費用超過其凈利潤。
虧損嚴重資金鏈斷裂民營老板跑路
在鋼鐵處于全行業虧損邊緣的背景下,河北一民營鋼鐵企業法人代表陳某今年8月因負債而逃跑,日前在菲律賓機場被抓獲。警方初步調查,涉案金額達上億元。
該民營鋼企老板資金鏈斷裂“跑路”的消息引起震動。“跑路”風波是中小民營鋼企新一輪危機的信號,后勢行業洗牌將加劇。
據了解,陳某2003年創立保強鋼鐵有限公司。從2006年開始,陸續在新疆投建了浩豐鋼鐵、烏蘇照東鑄造公司等共計5家企業。而此次資金鏈斷裂是因為新疆公司的生產經營出現問題,據了解保強鋼鐵有限公司和其他中小民營鋼企一樣,從銀行直接貸款很難,大部分都是依靠民間集資,個別企業間又互相借款,這種現象在當地鋼鐵圈子里十分普遍。
“跑路”風波已經產生連鎖反應,同樣存在民間借貸的民營鋼企還款壓力突然增大。“跑路”雖然是個例,但釋放的信號不容忽視。鋼鐵行業的資金鏈危機已經從鋼貿企業擴大到生產企業。“跑路”風波極有可能會導致民營鋼鐵企業誠信進一步被質疑,造成銀行貸款的繼續收縮,有關方面需要注意由此帶來的新一輪更大的行業危機。
而后勢行業洗牌必將加劇,而以往面對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壓力,中小民營鋼鐵企業通過擴張鉆政策空子獲取生存權,成了間接擴大產能的推手。
例如政策規定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爐,但絕大多數企業選擇了改造高爐,提高產能繼續生產。業內專家分析認為,行業危機也是推進轉型發展的好機會,要有效應對避免重蹈覆轍。
行業窘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廣發證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鋼鐵行業研究員表示,鋼鐵行業的整體性繁榮時期已經過去,當前的產能過剩均是由于前幾年產能過分擴張所致。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鋼鐵業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
但屈秀麗認為,不能將行業定性為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只是個表象。實際上是多年鋼鐵行業無序發展的結果。”她介紹,鋼鐵協會會員企業紛紛通過檢修等手段實行限產,整個上半年產量是下降的,有些企業減產幅度還很大。但是許多地方小企業,產量仍然在增長,有些地方鋼鐵行業固定政策投資還在增加。
地方鋼企普遍受到地方政府保護,并不認真執行限制產能的政策。從去年底開始,中鋼協就號召鋼鐵企業主動減產,限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鋼協非會員企業的粗鋼產量大幅增長12.9%,而同期中鋼協260家會員企業粗鋼產量卻同比下降0.1%。年產1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通常是中鋼協會員,而非會員企業多為長期野蠻生長的地方小型鋼企。
但業內人士真正擔憂的是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若再來一個“四萬億”,會刺激部分鋼鐵企業繼續擴大產能。9月5日—6日,發改委密集批復了一批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和公路建設共計36個項目,投資總規模預計超過8400億元。據籠統計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每投資1億元,將拉動鋼材消費1萬噸左右,意味著這次城軌項目的批復將帶動廣義鋼材消費8400萬噸以上。
利潤不斷被擠壓無從樂觀的季報
上周末,國內鋼鐵巨頭公布的三季報預計就顯示,公司預計前三季度虧損31.7億元,而上年同期,公司還有2.39億元的凈利潤。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兩市已有18家鋼鐵類上市公司對2012年三季報進行了預告,只有久立特材和預計三季報業績將增長,其余15家的凈利潤下滑甚至虧損,占比高達83%。其中,預計前三季度將虧損13.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180.25%。
相比半年報而言,鋼企季報凈利潤下滑以及虧損程度在不斷增大。今年半年報數據顯示,44家上市鋼鐵企業中,37家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13家出現虧損。而行業龍頭鞍鋼股份上半年的虧損額達20億元,不僅領虧上市鋼企,虧損額在整個滬深上市公司中也屬罕見。究其原因,居高不下的原燃料價格和大幅減少的市場需求是導致鋼鐵全行業掙扎在虧損邊緣的“罪魁禍首”。
除了焦炭價格以及市場需求外,財務費用也讓鋼企頭疼。2011年鋼鐵企業的融資成本超過620億元,同比上升40%,但去年全行業仍然實現了800多億元的利潤。今年上半年,經歷了兩次降息,鋼鐵企業的融資成本已是400多億元,同比上升了37%,全行業的利潤卻僅剩23億元。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29家上市鋼企財務費用超過其凈利潤。
虧損嚴重資金鏈斷裂民營老板跑路
在鋼鐵處于全行業虧損邊緣的背景下,河北一民營鋼鐵企業法人代表陳某今年8月因負債而逃跑,日前在菲律賓機場被抓獲。警方初步調查,涉案金額達上億元。
該民營鋼企老板資金鏈斷裂“跑路”的消息引起震動。“跑路”風波是中小民營鋼企新一輪危機的信號,后勢行業洗牌將加劇。
據了解,陳某2003年創立保強鋼鐵有限公司。從2006年開始,陸續在新疆投建了浩豐鋼鐵、烏蘇照東鑄造公司等共計5家企業。而此次資金鏈斷裂是因為新疆公司的生產經營出現問題,據了解保強鋼鐵有限公司和其他中小民營鋼企一樣,從銀行直接貸款很難,大部分都是依靠民間集資,個別企業間又互相借款,這種現象在當地鋼鐵圈子里十分普遍。
“跑路”風波已經產生連鎖反應,同樣存在民間借貸的民營鋼企還款壓力突然增大。“跑路”雖然是個例,但釋放的信號不容忽視。鋼鐵行業的資金鏈危機已經從鋼貿企業擴大到生產企業。“跑路”風波極有可能會導致民營鋼鐵企業誠信進一步被質疑,造成銀行貸款的繼續收縮,有關方面需要注意由此帶來的新一輪更大的行業危機。
而后勢行業洗牌必將加劇,而以往面對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壓力,中小民營鋼鐵企業通過擴張鉆政策空子獲取生存權,成了間接擴大產能的推手。
例如政策規定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爐,但絕大多數企業選擇了改造高爐,提高產能繼續生產。業內專家分析認為,行業危機也是推進轉型發展的好機會,要有效應對避免重蹈覆轍。
行業窘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廣發證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鋼鐵行業研究員表示,鋼鐵行業的整體性繁榮時期已經過去,當前的產能過剩均是由于前幾年產能過分擴張所致。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鋼鐵業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
但屈秀麗認為,不能將行業定性為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只是個表象。實際上是多年鋼鐵行業無序發展的結果。”她介紹,鋼鐵協會會員企業紛紛通過檢修等手段實行限產,整個上半年產量是下降的,有些企業減產幅度還很大。但是許多地方小企業,產量仍然在增長,有些地方鋼鐵行業固定政策投資還在增加。
地方鋼企普遍受到地方政府保護,并不認真執行限制產能的政策。從去年底開始,中鋼協就號召鋼鐵企業主動減產,限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鋼協非會員企業的粗鋼產量大幅增長12.9%,而同期中鋼協260家會員企業粗鋼產量卻同比下降0.1%。年產1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通常是中鋼協會員,而非會員企業多為長期野蠻生長的地方小型鋼企。
但業內人士真正擔憂的是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若再來一個“四萬億”,會刺激部分鋼鐵企業繼續擴大產能。9月5日—6日,發改委密集批復了一批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和公路建設共計36個項目,投資總規模預計超過8400億元。據籠統計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每投資1億元,將拉動鋼材消費1萬噸左右,意味著這次城軌項目的批復將帶動廣義鋼材消費840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