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掣肘鋼市 下游難徹底回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上周中后期,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保持了小幅上揚的走勢,雖然上周四、五國內股市、鋼材期貨價格、鋼坯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但對現貨市場影響有限,各地鋼材現貨價格在出貨狀況基本正常、…
上周中后期,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保持了小幅上揚的走勢,雖然上周四、五國內股市、鋼材期貨價格、鋼坯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但對現貨市場影響有限,各地鋼材現貨價格在出貨狀況基本正常、庫存繼續下降的情況下保持了小幅上揚的走勢。區域性的市場供需狀況導致了全國各地鋼材價格本周出現了漲跌不一的狀況。自9月初以來,全國不同城市價格少見的不統一走勢,說明近期市場心態相對較為迷茫,缺少方向感。
利多刺激難助期鋼破箱體震蕩格局
自9月初國家發改委審批超8000億的基建項目投資計劃,至9月中旬美聯儲宣布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QE3),再到基建投資額度逐步追增至5160億元,鐵路趕工進入白熱化,雖利多刺激源源不斷,但自9月下旬以來,期鋼幾乎一直維持著3500-3700箱體震蕩行情。隨“十八大”逐漸臨近,市場需求支撐不足及各種穩市政策相繼出爐多空交織,令期鋼走勢更為反復,甚至一天幾變,現貨市場目不暇接,如此更難以對市價形成持久穩定支撐。
逆回購到期量創新高貨幣市場趨緊
10月25日,央行又展開2250億元的高額逆回購,但到期逆回購量亦達1970億元,貨幣市場利率出現小幅攀升,整體仍較為穩定。
此前市場降準預期抬頭,認為在10月份逆回購到期近萬億背景下,央行降準勢在必行,然目前到期量最大的兩周均已平穩過渡,降準預期再次下降,同時幾乎可以預知,央行短期操作中逆回購仍將是主要工具,這不僅是基于對未來資金流動性過剩的擔憂及歐美國家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等方面的考慮,同時也可借此機會提升流動性調控的精準度。
成交掣肘鋼市難現趨勢性上漲
隨鋼價大幅拉漲,成交僅在雙節期間有所放量,尤其從10月中下旬開始,鋼價漲勢出現弱化趨勢,需求跟進不足顯然成為鋼價延續反彈的阻礙。
一方面,雖本月公布的多項宏觀經濟指標顯示國內經濟開始筑底企穩,然鋼鐵行業最大的需求市場房地產市場數據卻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5.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同比回落16.6%,這與一直偏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密切相關。自國務院派赴各地的督查小組回京后,近兩個月以來,各地級中央釋放超過15次的收緊信號,但卻并未出臺新的調控政策,目前房地產調控處于相對真空期,不容忽視的是原有的政策執行力度也未見放松。
另一方面,從制造業及鋼鐵行業PMI數據來看,下游需求仍難徹底回暖。
9月份制造業PMI為49.8%,而鋼鐵行業PMI為43.5%,均低于榮枯線。
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制造業PMI已臨近榮枯線,同時鋼鐵行業PMI脫離了8月份創下的近45個月以來的低點,且本月兩個數據均形成了自今年4月以來下行走勢的首個轉折點,對鋼市而言利好或多于利空。
結論
總體來看,鋼市行業危機背后,產能過剩仍是最大待解難題,供求關系的再度平衡才是引領行業走出危機的向導,目前鋼廠在利潤驅動下將繼續擴張產能,但同時“十八大”將至,國內投資和資金面的調整政策預計以穩為主,多空膠著下,短期內鋼市應仍以窄幅盤整態勢運行,如若后期利好政策刺激鋼需周期啟動,行業有望迎來曙光。
利多刺激難助期鋼破箱體震蕩格局
自9月初國家發改委審批超8000億的基建項目投資計劃,至9月中旬美聯儲宣布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QE3),再到基建投資額度逐步追增至5160億元,鐵路趕工進入白熱化,雖利多刺激源源不斷,但自9月下旬以來,期鋼幾乎一直維持著3500-3700箱體震蕩行情。隨“十八大”逐漸臨近,市場需求支撐不足及各種穩市政策相繼出爐多空交織,令期鋼走勢更為反復,甚至一天幾變,現貨市場目不暇接,如此更難以對市價形成持久穩定支撐。
逆回購到期量創新高貨幣市場趨緊
10月25日,央行又展開2250億元的高額逆回購,但到期逆回購量亦達1970億元,貨幣市場利率出現小幅攀升,整體仍較為穩定。
此前市場降準預期抬頭,認為在10月份逆回購到期近萬億背景下,央行降準勢在必行,然目前到期量最大的兩周均已平穩過渡,降準預期再次下降,同時幾乎可以預知,央行短期操作中逆回購仍將是主要工具,這不僅是基于對未來資金流動性過剩的擔憂及歐美國家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等方面的考慮,同時也可借此機會提升流動性調控的精準度。
成交掣肘鋼市難現趨勢性上漲
隨鋼價大幅拉漲,成交僅在雙節期間有所放量,尤其從10月中下旬開始,鋼價漲勢出現弱化趨勢,需求跟進不足顯然成為鋼價延續反彈的阻礙。
一方面,雖本月公布的多項宏觀經濟指標顯示國內經濟開始筑底企穩,然鋼鐵行業最大的需求市場房地產市場數據卻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5.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同比回落16.6%,這與一直偏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密切相關。自國務院派赴各地的督查小組回京后,近兩個月以來,各地級中央釋放超過15次的收緊信號,但卻并未出臺新的調控政策,目前房地產調控處于相對真空期,不容忽視的是原有的政策執行力度也未見放松。
另一方面,從制造業及鋼鐵行業PMI數據來看,下游需求仍難徹底回暖。
9月份制造業PMI為49.8%,而鋼鐵行業PMI為43.5%,均低于榮枯線。
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制造業PMI已臨近榮枯線,同時鋼鐵行業PMI脫離了8月份創下的近45個月以來的低點,且本月兩個數據均形成了自今年4月以來下行走勢的首個轉折點,對鋼市而言利好或多于利空。
結論
總體來看,鋼市行業危機背后,產能過剩仍是最大待解難題,供求關系的再度平衡才是引領行業走出危機的向導,目前鋼廠在利潤驅動下將繼續擴張產能,但同時“十八大”將至,國內投資和資金面的調整政策預計以穩為主,多空膠著下,短期內鋼市應仍以窄幅盤整態勢運行,如若后期利好政策刺激鋼需周期啟動,行業有望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