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博弈再升級 煤價并軌陷入膠著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記者獲悉,電煤價格并軌方案因煤電之間的博弈變得膠著,并沒有新的進展。并軌方案最終要經過國務院審批,才能通過。 一位熟悉政策的人士告訴記者,決策層面已經確定煤價并軌的思路,具體…
記者獲悉,電煤價格并軌方案因煤電之間的博弈變得膠著,并沒有新的進展。并軌方案最終要經過國務院審批,才能通過。
一位熟悉政策的人士告訴記者,決策層面已經確定煤價并軌的思路,具體方案最早在12月份公布。“按照慣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是發改委、鐵道部等部門安排煤炭產運銷銜接的時期,如果并軌方案不出臺,將影響煤炭合同的簽訂。現在煤炭運銷商已經在觀望、等待價格政策的變化。”
煤炭:旗幟鮮明支持并軌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多次建議按照以質論價、同質同價的原則,逐步實現煤炭價格的并軌,取消煤炭重點合同,放開電煤價格。
一般情況下,重點電煤價格低于市場煤200元/噸左右,每年重點合同量在10億噸上下。在煤炭資源緊張的時候,煤炭企業并不愿意履約。
一位地方煤炭行業管理人士說:“每多簽一噸重點電煤合同,就意味著有200元的利益損失。”因而,出現重點合同兌現率低、煤質難以保證等問題。
在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相對寬松的市場環境下,重點煤與市場煤價差的縮小,煤炭行業主張推進改革,理順煤電關系。煤炭協會也將此訴求向有關部門反映。
一位煤炭行業人士認為,去年12月國家上調電價、加上階梯電價方案實施,及煤炭價格下降、水電大發,電力企業利潤好轉。相反,當前煤炭行業出現17%的虧損面,再加上資源稅改革等影響,煤炭面臨壓力較大。
煤價并軌的另一個理由是,市場煤、重點電煤價格并存容易造成腐敗。“煤炭從坑口經過公路或鐵路、水路運至電廠,中間經過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尋租的可能。”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如是說。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如上腐敗現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中間人牽線搭橋,幫助煤電雙方簽訂重點電煤合同,從中收取傭金;煤炭與發電企業利用職權,倒賣重點電煤,從中抽取差價。
電力:電價改革是并軌基礎
10月中旬,中電聯召集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和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就電煤價格并軌問題舉行座談會。
在這次座談會上,五大電力集團代表認為,受火力發電量下降影響,火電、熱電企業經營依然十分困難。重點合同電煤價格并軌將進一步加重發電企業經營負擔。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電力行業提出的方案是:“電煤價格并軌要以深化電價改革和保障鐵路運力為先導。應首先建立完善市場化機制,在此基礎上推進電煤價格并軌,優先保證電煤運輸。”
上述建議包括,一是完善煤電聯動政策,清晰明確煤電聯動的觸發啟動點,形成客觀反映國內實際到廠煤炭價格指數,取消燃煤電廠自行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政策,在電煤價格漲幅超過一定幅度的情況下同步實行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聯動。
二是所有電煤重點合同轉為中長期合同,大部分市場煤合同轉為中長期合同,其電煤運輸全部列入國家重點運輸計劃且將運力主要配置給發電集團,鐵路部門優先調度安排電煤運輸。
對于煤炭行業所提出“電力行業利潤回升”的問題,中電聯回應稱:“受煤電聯動政策不到位、歷史欠賬較大造成企業高負債導致企業財務費用明顯上升,加上今年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明顯下降,前三季度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仍然累計虧損,虧損面接近50%。”
一位熟悉政策的人士告訴記者,決策層面已經確定煤價并軌的思路,具體方案最早在12月份公布。“按照慣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是發改委、鐵道部等部門安排煤炭產運銷銜接的時期,如果并軌方案不出臺,將影響煤炭合同的簽訂。現在煤炭運銷商已經在觀望、等待價格政策的變化。”
煤炭:旗幟鮮明支持并軌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多次建議按照以質論價、同質同價的原則,逐步實現煤炭價格的并軌,取消煤炭重點合同,放開電煤價格。
一般情況下,重點電煤價格低于市場煤200元/噸左右,每年重點合同量在10億噸上下。在煤炭資源緊張的時候,煤炭企業并不愿意履約。
一位地方煤炭行業管理人士說:“每多簽一噸重點電煤合同,就意味著有200元的利益損失。”因而,出現重點合同兌現率低、煤質難以保證等問題。
在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相對寬松的市場環境下,重點煤與市場煤價差的縮小,煤炭行業主張推進改革,理順煤電關系。煤炭協會也將此訴求向有關部門反映。
一位煤炭行業人士認為,去年12月國家上調電價、加上階梯電價方案實施,及煤炭價格下降、水電大發,電力企業利潤好轉。相反,當前煤炭行業出現17%的虧損面,再加上資源稅改革等影響,煤炭面臨壓力較大。
煤價并軌的另一個理由是,市場煤、重點電煤價格并存容易造成腐敗。“煤炭從坑口經過公路或鐵路、水路運至電廠,中間經過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存在尋租的可能。”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如是說。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如上腐敗現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中間人牽線搭橋,幫助煤電雙方簽訂重點電煤合同,從中收取傭金;煤炭與發電企業利用職權,倒賣重點電煤,從中抽取差價。
電力:電價改革是并軌基礎
10月中旬,中電聯召集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和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就電煤價格并軌問題舉行座談會。
在這次座談會上,五大電力集團代表認為,受火力發電量下降影響,火電、熱電企業經營依然十分困難。重點合同電煤價格并軌將進一步加重發電企業經營負擔。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電力行業提出的方案是:“電煤價格并軌要以深化電價改革和保障鐵路運力為先導。應首先建立完善市場化機制,在此基礎上推進電煤價格并軌,優先保證電煤運輸。”
上述建議包括,一是完善煤電聯動政策,清晰明確煤電聯動的觸發啟動點,形成客觀反映國內實際到廠煤炭價格指數,取消燃煤電廠自行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政策,在電煤價格漲幅超過一定幅度的情況下同步實行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聯動。
二是所有電煤重點合同轉為中長期合同,大部分市場煤合同轉為中長期合同,其電煤運輸全部列入國家重點運輸計劃且將運力主要配置給發電集團,鐵路部門優先調度安排電煤運輸。
對于煤炭行業所提出“電力行業利潤回升”的問題,中電聯回應稱:“受煤電聯動政策不到位、歷史欠賬較大造成企業高負債導致企業財務費用明顯上升,加上今年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明顯下降,前三季度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仍然累計虧損,虧損面接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