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視點:“中國鋼市”將并行“政治大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作為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黨代會,這次會議不僅有最高決策層對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形勢的回顧,對當前經濟的判斷,更有對未來經濟政策的…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
作為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黨代會,這次會議不僅有最高決策層對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形勢的回顧,對當前經濟的判斷,更有對未來經濟政策的展望。最受關注的是,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這將對中國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發展方向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在中共十八大這一“政治大事”背景下,作為中國國民經濟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之一的鋼鐵工業及鋼材市場,將如何走向?這也是當前鋼鐵業界內外正在密切關注和深入思考的……
10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基本上延續了9月的啟穩回升趨勢,工業生產、消費、投資等增速出現上升,特別是鐵路、道路運輸業在財政刺激的帶動下,大幅反彈。但我們對于中國經濟如此快速回升,或仍存有疑問。試想,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復蘇緩慢、美國面臨財政懸崖風險、歐盟下調明年歐元區經濟零增長之際,中國經濟主要靠基本建投資能否一枝獨秀……?
在此間,十八大剛剛閉幕之際,我們的著重思考點是――究竟經濟發展與政治大事有無關聯?
我們參考一項國際研究成果,不難發現,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教授艾爾波托?艾萊斯那(Alberto Alesina)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研究。例如,他發現,1961~1985 年期間美國在凈轉移支付上存在選舉周期(1988);他認為,德國盡管擁有獨立的中央銀行和保守的財政政策,但仍然存在政治經濟周期(1992);他還得出了18 個經合組織國家的貨幣政策在理性預期條件下存在黨派周期等等(1997)。可見,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政治周期與經濟周期存在一定的聯系。
我們再將目光轉回至中國,這種政治影響經濟的現象則更加明顯。因為中國政府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力更大。
首先,每當黨代會召開的前后,決策層都會力爭創造一個較好的經濟環境,推出一些穩定而積極的宏觀政策,而這也會對經濟數據有一定的提振。比如,2002年十六大召開前一月,即當年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增速分別為9.4%、14.2%,均高于全年的平均水平8.8%與12.7%,固定資產投資與全年平均持平;2007年十七大召開前一個月,即當年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17%、18.9%和26.4%,均高于當年的平均水平16.7%、17.5%和26%。而今年十八大召開的前一月,即10月,經濟數據也明顯在恢復當中。若究其原因,便是財政政策刺激加大,帶動鐵路投資迅速反彈,增幅達240%。
其次,通過輿論效應對居民預期進行正面引導。我們可以觀察到,每逢黨代會召開之際,從決策層到媒體屆,大多是一片樂觀之聲。僅在一月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發改委主任張平都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擔憂。特別是周小川行長10月初在《中國金融雜志》上的發文表示,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經濟增長的任務很重。而僅相隔一個月,周行長在十八大的集體采訪活動中,語氣便有了明顯緩和。另外,媒體的口徑也大同小異,樂觀判斷居多。正面的輿論引導產生樂觀預期,使消費者增加消費,提升經濟增速。
再者,政治大事對企業家的預期存在重要影響。我們注意到,十八大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企業對未來政策的預期,甚至有很多已經陷入困境的企業,判斷十八大之后會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臺。因此,盡管面臨應收賬款較多的局面,也都以“三角債”的形勢繼續維持,但都希望能最終享受到政策紅利,并扭轉困局。
如此看來,對近兩月經濟數據良好表現,不能不考慮到中國經濟運行中特殊的政治大事的影響。而如果單從經濟數據來講,或許樂觀數據的背后,其實也存在著隱憂。
一是,當前企業應收賬款大幅提升,三角債較突出,效益大幅下滑。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增至8.2萬億,同比增長16.5%。上市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A股可比的2268家公司應收賬款總額也已達1.99萬億元,同比增長19.78%,遠遠超越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速,后者前三季度同比升幅不過6.17%。1-9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6572.50億元,同比下降6.49%;實現利稅475.15億元,同比下降66.84%;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為虧損55.28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836.92億元,由盈變虧。
二是,雖然在財政刺激的帶動下,鐵路、道路運輸業大幅反彈,但企業投資仍在下滑之中,令人擔憂。例如,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速分別回落0.4、0.5個百分點。而制造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速回落了1.5%,汽車制造業增速回落至33.7%,為年內最低,說明投資反彈的基礎仍不牢靠。
三是,房地產市場仍然較為疲軟。10月房地產相關消費反彈的局面未能持續,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同比增速分別回落了4.5%、1.6%、2.2%,顯示房地產相關消費對增長的支持并不穩定。盡管最新諸多房地產數據止住了繼續下跌的趨勢,如投資與新開工,但這些數據仍處于歷史低位,1-10月投資同比只增長15.4%,新開工下降8.5%。缺少房地產支柱,僅靠基建投資一個支柱能否穩投資,也存在疑問。
四是,出口意外轉好,但強勁趨勢恐難持續。10月中國出口超預期,11.6%的增速較9月9.9%的增速繼續回升。但實際上,近兩月中國出口反彈很大程度上與蘋果智能手機產品出口有關,中國作為蘋果手機唯一生產國,恰逢新一代產品上市,10月僅這一項便對出口增速貢獻了6個百分點,可以想象,這一趨勢必將難以持續。而從剛剛結束的作為“中國外貿風向標”的廣交會上來看,本屆廣交會采購商與會人數和出口成交額也雙雙下滑近一成;另外,考慮到未來美國面臨“財政懸崖”,歐盟下調了歐元區和歐盟今明年經濟增長預測等……以及今天上午的最新消息,針對失業率攀升和財政緊縮措施,歐盟各成員國工人將開展系列抗議,來自23個國家的40個團體將參加周三的抗議活動。因此,海外經濟運行狀況仍是困擾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反彈的另一重要不確定因素。
我們可以認為,在10月反彈的經濟數據中,政治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十八大結束后,按照一般性的慣例和規律,預計新一屆領導層仍會以平穩過渡,僅會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太樂觀的政策預期恐將落空。
對于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和中國鋼材市場的趨勢,我們必須將其放在中國“政治大事”的坐標中去定位、去思考、去研判。中國國情實踐證明,這是必須的,也是必定的,更是符合實際的。
我們現將視線收攏――政治大事:十八大結束后,預計新一屆領導層將會以平穩過渡,并把保持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整體穩定發展為要務。經濟氛圍:十八大結束后,考慮到當前經濟企穩基礎尚不牢靠,僅靠鐵路等少數基礎建設投資拉動的經濟并不堅實,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海外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均存在不確定,明年經濟仍有較大下行風險。
因此,中國鋼市企穩基礎尚不牢,明年仍然難以全面復蘇。
在十八大之后的重要政策面,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在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產生之后,即將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無疑將滲透出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原則指導意見及宏觀政策取向框架。
我們應該注意,十八大是黨的核心領導層換屆,而政府的核心領導層換屆要待2013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屆時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會在總結上一屆政府工作的基礎上,對此后的政府全面工作提出新的目標、方向、措施,我們需要高度關注。我們估計,一般情況下在剛剛完成黨和政府高層領導換屆之際,為了保持既定重大宏觀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暫不會即刻出臺對全局產生重大影響的宏觀政策;即使擬有“新政”出臺,也將會有一個調研、緩沖、權衡、穩妥的“時間緩沖期”。再者,即使出臺相關利好鋼鐵的宏觀政策,待其真正“落地”并見效(訂單),至少也需要一個季度左右的政策“延時效應期”。
我們必須關注,在中國政治大事的重要節點上,明年尤其是國有鋼鐵企業將面臨十八大強調的“改善民生”和當前行業整體“效益下滑”之矛盾的壓力,這將對于承擔著重大社會責任的國有鋼鐵企業來說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其難度甚至大于生產原料價格攀升和市場需求弱化的減利因素――因為,這是明年我國國有鋼鐵企業所面臨的一種新型的、現實的社會深層矛盾挑戰,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退出機制尚不完善的階段,這種矛盾對行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更大……如何協調處理好企業“充分市場化”和“社會全局穩定”二者關系,不僅將考驗我國鋼鐵行業的綜合適應能力,也將直接深刻影響著鋼市,更將成為能否有效控制我國鋼鐵產能總量的一種深層要素。
我們務必冷靜――觀察中國的鋼市,無論有多么利好的政策,都絕不能忽略一個國情現狀,即:已經嚴重過剩的巨大鋼鐵存量產能和新增產能,在任何利好因素稍加刺激作用下所釋放出的速度、能量、力度,或將遠超出新的利好政策下的市場總需求量,這種中國獨特的、潛在的“基數供需”效應,對鋼市價格所造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僅僅看庫存、產量等常規數據難以完全準確估判的。
當今,要看中國鋼市,務必要清楚一個特征――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
經濟規律很重要,但中國國情和中國鋼鐵現狀更現實;市場供需很重要,但超乎正常的增量或減量作用更直接。中國鋼鐵業的這種“國情”特征,明年乃至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仍將持續……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僅就剛剛閉幕的十八大這個中國的“政治大事”為由頭,嘗試作出分析預測:以往歷次10月/11月黨代會召開到次年3月全國人大召開以前,中國鋼市通常表現平淡,而在次年10月的三中全會召開之后(通常情況下,在此時召開),行情會呈現一種相對好轉的情況。
作為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黨代會,這次會議不僅有最高決策層對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形勢的回顧,對當前經濟的判斷,更有對未來經濟政策的展望。最受關注的是,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這將對中國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發展方向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在中共十八大這一“政治大事”背景下,作為中國國民經濟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之一的鋼鐵工業及鋼材市場,將如何走向?這也是當前鋼鐵業界內外正在密切關注和深入思考的……
10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基本上延續了9月的啟穩回升趨勢,工業生產、消費、投資等增速出現上升,特別是鐵路、道路運輸業在財政刺激的帶動下,大幅反彈。但我們對于中國經濟如此快速回升,或仍存有疑問。試想,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復蘇緩慢、美國面臨財政懸崖風險、歐盟下調明年歐元區經濟零增長之際,中國經濟主要靠基本建投資能否一枝獨秀……?
在此間,十八大剛剛閉幕之際,我們的著重思考點是――究竟經濟發展與政治大事有無關聯?
我們參考一項國際研究成果,不難發現,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教授艾爾波托?艾萊斯那(Alberto Alesina)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研究。例如,他發現,1961~1985 年期間美國在凈轉移支付上存在選舉周期(1988);他認為,德國盡管擁有獨立的中央銀行和保守的財政政策,但仍然存在政治經濟周期(1992);他還得出了18 個經合組織國家的貨幣政策在理性預期條件下存在黨派周期等等(1997)。可見,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政治周期與經濟周期存在一定的聯系。
我們再將目光轉回至中國,這種政治影響經濟的現象則更加明顯。因為中國政府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力更大。
首先,每當黨代會召開的前后,決策層都會力爭創造一個較好的經濟環境,推出一些穩定而積極的宏觀政策,而這也會對經濟數據有一定的提振。比如,2002年十六大召開前一月,即當年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增速分別為9.4%、14.2%,均高于全年的平均水平8.8%與12.7%,固定資產投資與全年平均持平;2007年十七大召開前一個月,即當年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17%、18.9%和26.4%,均高于當年的平均水平16.7%、17.5%和26%。而今年十八大召開的前一月,即10月,經濟數據也明顯在恢復當中。若究其原因,便是財政政策刺激加大,帶動鐵路投資迅速反彈,增幅達240%。
其次,通過輿論效應對居民預期進行正面引導。我們可以觀察到,每逢黨代會召開之際,從決策層到媒體屆,大多是一片樂觀之聲。僅在一月前,央行行長周小川、發改委主任張平都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的擔憂。特別是周小川行長10月初在《中國金融雜志》上的發文表示,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經濟增長的任務很重。而僅相隔一個月,周行長在十八大的集體采訪活動中,語氣便有了明顯緩和。另外,媒體的口徑也大同小異,樂觀判斷居多。正面的輿論引導產生樂觀預期,使消費者增加消費,提升經濟增速。
再者,政治大事對企業家的預期存在重要影響。我們注意到,十八大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企業對未來政策的預期,甚至有很多已經陷入困境的企業,判斷十八大之后會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臺。因此,盡管面臨應收賬款較多的局面,也都以“三角債”的形勢繼續維持,但都希望能最終享受到政策紅利,并扭轉困局。
如此看來,對近兩月經濟數據良好表現,不能不考慮到中國經濟運行中特殊的政治大事的影響。而如果單從經濟數據來講,或許樂觀數據的背后,其實也存在著隱憂。
一是,當前企業應收賬款大幅提升,三角債較突出,效益大幅下滑。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增至8.2萬億,同比增長16.5%。上市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A股可比的2268家公司應收賬款總額也已達1.99萬億元,同比增長19.78%,遠遠超越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速,后者前三季度同比升幅不過6.17%。1-9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6572.50億元,同比下降6.49%;實現利稅475.15億元,同比下降66.84%;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為虧損55.28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836.92億元,由盈變虧。
二是,雖然在財政刺激的帶動下,鐵路、道路運輸業大幅反彈,但企業投資仍在下滑之中,令人擔憂。例如,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速分別回落0.4、0.5個百分點。而制造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速回落了1.5%,汽車制造業增速回落至33.7%,為年內最低,說明投資反彈的基礎仍不牢靠。
三是,房地產市場仍然較為疲軟。10月房地產相關消費反彈的局面未能持續,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家具、建筑及裝潢材料同比增速分別回落了4.5%、1.6%、2.2%,顯示房地產相關消費對增長的支持并不穩定。盡管最新諸多房地產數據止住了繼續下跌的趨勢,如投資與新開工,但這些數據仍處于歷史低位,1-10月投資同比只增長15.4%,新開工下降8.5%。缺少房地產支柱,僅靠基建投資一個支柱能否穩投資,也存在疑問。
四是,出口意外轉好,但強勁趨勢恐難持續。10月中國出口超預期,11.6%的增速較9月9.9%的增速繼續回升。但實際上,近兩月中國出口反彈很大程度上與蘋果智能手機產品出口有關,中國作為蘋果手機唯一生產國,恰逢新一代產品上市,10月僅這一項便對出口增速貢獻了6個百分點,可以想象,這一趨勢必將難以持續。而從剛剛結束的作為“中國外貿風向標”的廣交會上來看,本屆廣交會采購商與會人數和出口成交額也雙雙下滑近一成;另外,考慮到未來美國面臨“財政懸崖”,歐盟下調了歐元區和歐盟今明年經濟增長預測等……以及今天上午的最新消息,針對失業率攀升和財政緊縮措施,歐盟各成員國工人將開展系列抗議,來自23個國家的40個團體將參加周三的抗議活動。因此,海外經濟運行狀況仍是困擾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反彈的另一重要不確定因素。
我們可以認為,在10月反彈的經濟數據中,政治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十八大結束后,按照一般性的慣例和規律,預計新一屆領導層仍會以平穩過渡,僅會保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太樂觀的政策預期恐將落空。
對于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和中國鋼材市場的趨勢,我們必須將其放在中國“政治大事”的坐標中去定位、去思考、去研判。中國國情實踐證明,這是必須的,也是必定的,更是符合實際的。
我們現將視線收攏――政治大事:十八大結束后,預計新一屆領導層將會以平穩過渡,并把保持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整體穩定發展為要務。經濟氛圍:十八大結束后,考慮到當前經濟企穩基礎尚不牢靠,僅靠鐵路等少數基礎建設投資拉動的經濟并不堅實,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海外市場與房地產市場均存在不確定,明年經濟仍有較大下行風險。
因此,中國鋼市企穩基礎尚不牢,明年仍然難以全面復蘇。
在十八大之后的重要政策面,我們必須密切關注在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產生之后,即將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無疑將滲透出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明年中國經濟工作的原則指導意見及宏觀政策取向框架。
我們應該注意,十八大是黨的核心領導層換屆,而政府的核心領導層換屆要待2013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屆時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會在總結上一屆政府工作的基礎上,對此后的政府全面工作提出新的目標、方向、措施,我們需要高度關注。我們估計,一般情況下在剛剛完成黨和政府高層領導換屆之際,為了保持既定重大宏觀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暫不會即刻出臺對全局產生重大影響的宏觀政策;即使擬有“新政”出臺,也將會有一個調研、緩沖、權衡、穩妥的“時間緩沖期”。再者,即使出臺相關利好鋼鐵的宏觀政策,待其真正“落地”并見效(訂單),至少也需要一個季度左右的政策“延時效應期”。
我們必須關注,在中國政治大事的重要節點上,明年尤其是國有鋼鐵企業將面臨十八大強調的“改善民生”和當前行業整體“效益下滑”之矛盾的壓力,這將對于承擔著重大社會責任的國有鋼鐵企業來說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其難度甚至大于生產原料價格攀升和市場需求弱化的減利因素――因為,這是明年我國國有鋼鐵企業所面臨的一種新型的、現實的社會深層矛盾挑戰,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退出機制尚不完善的階段,這種矛盾對行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更大……如何協調處理好企業“充分市場化”和“社會全局穩定”二者關系,不僅將考驗我國鋼鐵行業的綜合適應能力,也將直接深刻影響著鋼市,更將成為能否有效控制我國鋼鐵產能總量的一種深層要素。
我們務必冷靜――觀察中國的鋼市,無論有多么利好的政策,都絕不能忽略一個國情現狀,即:已經嚴重過剩的巨大鋼鐵存量產能和新增產能,在任何利好因素稍加刺激作用下所釋放出的速度、能量、力度,或將遠超出新的利好政策下的市場總需求量,這種中國獨特的、潛在的“基數供需”效應,對鋼市價格所造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僅僅看庫存、產量等常規數據難以完全準確估判的。
當今,要看中國鋼市,務必要清楚一個特征――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
經濟規律很重要,但中國國情和中國鋼鐵現狀更現實;市場供需很重要,但超乎正常的增量或減量作用更直接。中國鋼鐵業的這種“國情”特征,明年乃至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仍將持續……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僅就剛剛閉幕的十八大這個中國的“政治大事”為由頭,嘗試作出分析預測:以往歷次10月/11月黨代會召開到次年3月全國人大召開以前,中國鋼市通常表現平淡,而在次年10月的三中全會召開之后(通常情況下,在此時召開),行情會呈現一種相對好轉的情況。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徐樂江:中國鋼鐵微利挑戰國際化 下一篇:鋼企難扭虧因原燃料價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