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認定中國補貼鋼企令人費解
來源:證券時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來自歐盟的一項認定讓中國鋼企老總們傻眼:歐盟認定中國向本國鋼鐵企業提供了非法補貼,理由之一竟然是中國取消出口退稅。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其得到的一份報告顯示,歐盟委員會指責…
來自歐盟的一項認定讓中國鋼企老總們傻眼:歐盟認定中國向本國鋼鐵企業提供了非法補貼,理由之一竟然是中國取消出口退稅。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其得到的一份報告顯示,歐盟委員會指責中國政府扶持本國有機涂層鋼材(用于建筑和家用電器)生產商,使其得以低于市場價格獲得原材料。認定理由是,中國主要通過限制軋制鋼出口的形式提供補貼,此舉人為壓低了國內制造商的軋制鋼采購成本。
一位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解釋,歐盟的理由是中國下調或取消冷、熱軋鋼材(涂層板的原料)出口退稅造成中國減少出口,因此國內市場壓力增大,引發國內市場鋼價下跌,從而導致涂層板成本降低,間接使得涂層板被補貼。
歐盟的邏輯有個致命缺陷,即在中國涂層鋼價格低和限制出口間建立了錯誤的因果聯系。中國出口的鋼鐵產品價格低,并不是因為限制出口,而是因為國內市場競爭足夠慘烈,去年中國鋼企普遍虧損就是明證。
歐盟的邏輯似乎還可以理解為,中國如果鼓勵出口,中國熱軋鋼材產品價格高,從而使得流入國際市場的涂層板價格高,也就不存在非法補貼現象,很明顯這也難以解釋得通。
即使鼓勵出口,中國鋼材出口量增加,也不一定能使得國內市場價格提高。中國鋼材市場在規模上早就超過海外市場,其價格會受海外市場影響,但不可夸大這種影響的程度。
歐盟還指責中國涂層鋼企業在用地、用水、用電及貸款等方面的其他政府補貼。如果按照這種邏輯,幾乎可以認定中國所有出口產品存在非法補貼,實際上中國幾乎所有原材料產品的價格依然遠低于國外市場,這同中國的市場環境有關。中國電力價格低,但實際上中國電力企業依然有盈余。
中國鋼鐵產能進入新世紀之后一直快速增長,但國內輿論認為,對外國出口鋼產品是以國內污染為代價,所以2005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采取措施,不再鼓勵鋼鐵出口,逐步下調、取消出口退稅,甚至對一些長材征收出口關稅。
出口退稅是鼓勵出口的措施,是政府掏錢對出口行為進行補貼,這將增加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外國消費者得益。但采取出口退稅,往往會使得出口產品價格降低,因此一個國家采取的出口退稅政策往往會被其他國家當作反傾銷的證據。
2007年至2008年,美國和歐盟曾對中國鋼材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理由即是中國政府存在補貼出口行為。歐盟此次又將取消出口退稅當作反傾銷借口,過于牽強。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其得到的一份報告顯示,歐盟委員會指責中國政府扶持本國有機涂層鋼材(用于建筑和家用電器)生產商,使其得以低于市場價格獲得原材料。認定理由是,中國主要通過限制軋制鋼出口的形式提供補貼,此舉人為壓低了國內制造商的軋制鋼采購成本。
一位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解釋,歐盟的理由是中國下調或取消冷、熱軋鋼材(涂層板的原料)出口退稅造成中國減少出口,因此國內市場壓力增大,引發國內市場鋼價下跌,從而導致涂層板成本降低,間接使得涂層板被補貼。
歐盟的邏輯有個致命缺陷,即在中國涂層鋼價格低和限制出口間建立了錯誤的因果聯系。中國出口的鋼鐵產品價格低,并不是因為限制出口,而是因為國內市場競爭足夠慘烈,去年中國鋼企普遍虧損就是明證。
歐盟的邏輯似乎還可以理解為,中國如果鼓勵出口,中國熱軋鋼材產品價格高,從而使得流入國際市場的涂層板價格高,也就不存在非法補貼現象,很明顯這也難以解釋得通。
即使鼓勵出口,中國鋼材出口量增加,也不一定能使得國內市場價格提高。中國鋼材市場在規模上早就超過海外市場,其價格會受海外市場影響,但不可夸大這種影響的程度。
歐盟還指責中國涂層鋼企業在用地、用水、用電及貸款等方面的其他政府補貼。如果按照這種邏輯,幾乎可以認定中國所有出口產品存在非法補貼,實際上中國幾乎所有原材料產品的價格依然遠低于國外市場,這同中國的市場環境有關。中國電力價格低,但實際上中國電力企業依然有盈余。
中國鋼鐵產能進入新世紀之后一直快速增長,但國內輿論認為,對外國出口鋼產品是以國內污染為代價,所以2005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采取措施,不再鼓勵鋼鐵出口,逐步下調、取消出口退稅,甚至對一些長材征收出口關稅。
出口退稅是鼓勵出口的措施,是政府掏錢對出口行為進行補貼,這將增加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外國消費者得益。但采取出口退稅,往往會使得出口產品價格降低,因此一個國家采取的出口退稅政策往往會被其他國家當作反傾銷的證據。
2007年至2008年,美國和歐盟曾對中國鋼材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理由即是中國政府存在補貼出口行為。歐盟此次又將取消出口退稅當作反傾銷借口,過于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