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鋼企出海漸成趨勢 沙鋼兩成產品供出口
來源:時代周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江蘇沙鋼集團(以下簡稱沙鋼)加快海外布局,近日已宣布在新加坡設立國際總部。沙鋼這一舉動意味著,國內鋼鐵企業正加速開拓國際市場,也或將加大中國鋼企與日韓兩國…
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江蘇沙鋼集團(以下簡稱“沙鋼”)加快海外布局,近日已宣布在新加坡設立國際總部。沙鋼這一舉動意味著,國內鋼鐵企業正加速開拓國際市場,也或將加大中國鋼企與日韓兩國鋼企在東南亞的競爭,而在掘金海外市場的同時,國內鋼企或需早生警惕:不久之后,中國鋼鐵業或會像光伏業一樣,頻繁遭遇東南亞國家反傾銷調查與制裁。
沙鋼于1月19日已啟動了國際總部開業儀式。在沙鋼方面看來,設立國際總部意在加速推進經貿國際化,沙鋼將利用此平臺開展多元化業務。其目的和野心是—3至5年后,在國際市場上銷售600萬噸以上的鋼材產品。以上預期數值,占沙鋼20%的年產量。
時代周報記者關注到,針對國際鋼鐵企業在東南亞銷售鋼鐵,東南亞鋼企已表示出擔憂,東南亞國家也多次制裁中國銷往該地的鋼鐵產品。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加速尋求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定份額,但業內專家擔心這將引起國際對中國鋼鐵企業的新一輪制裁。
鋼企出海成趨勢
鋼企拓展海外市場已漸漸成為一種趨勢。分析指出,鋼企只有參與國際項目,使國外企業同時使用多國產的鋼材,才能比較出我國的鋼材與國外鋼材的優劣,才能提升我國鋼材質量或競爭力。目前像寶鋼和武鋼等大型企業,都已經制定國際戰略,這些企業一般設定10%的出口目標,沙鋼制訂的目標是20%。
在集體出海背后,其實鋼企外拓也是行業大環境逐步惡化情況下一種被迫無奈的選擇。
機構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沙鋼2012年前三季度利潤總額為-4439.43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8066.23萬元,下降106.98%。2012年1-11月鋼鐵產量為2897萬噸,而2011年同期為2848萬噸,增幅為1.74%。沙鋼股份年報顯示,該公司1-12月份利潤預期為虧損1000萬元-3000萬元。
利潤下滑也是全行業面臨的境況。沙鋼老大沈文榮長期看弱鋼鐵行業,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4億噸的需求對應7億-8億噸的產能。經濟下行壓力和全行業超高投資率形成的產能過剩相互強化,行業困局一時難以改觀。這一輪鋼鐵行業的下滑已剎不住車。”
商務部研究院李志鵬認為,沙鋼國際化落后于其他企業,沙鋼與華為規模相近,但跨國指數要比華為低很多。不過李志鵬承認,鋼鐵企業走出去也是一個趨勢,包括上游的鐵礦石、中游的生產加工以及下游的銷售網絡,都需要走出去,上游鐵礦石都掌握在三大礦山手中,目前國內需求飽和。
或遇反傾銷制裁
分析師分析,國際化是當前趨勢,國家鼓勵鋼鐵廠走出去。不過在對外尋求機會的時候,鋼鐵廠也面臨許多風險。除了與原來優勢企業競爭外,還將面臨反傾銷調查等多種挑戰,甚至有可能遭遇光伏業類似的情形。
目前,業界傳出印度尼西亞可能會在近期對中國的鍍鋁鋅鋼板發起反傾銷調查。巴西、泰國、澳大利亞也正對我國鍍鋁鋅鋼板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巴西、泰國的反傾銷已經成立。
沙鋼在新加坡建立國際總部,業界認為沙鋼有可能是想加大開拓東南亞力度,但日本和韓國鋼企在東南亞占據優勢地位。據公開信息,上海寶鋼、湖北武鋼將在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修建大型鋼鐵生產基地,投產后一半以上的鋼鐵將出口東南亞,武鋼和寶鋼分別投資640億元和700億元,二者年產都是1000萬噸。
商務部官網轉引《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目前東南亞鋼鐵需求量的20%來自日本,中日兩國東南亞鋼鐵市場之爭將不可避免。2011年,日本向新馬印泰越菲6國出口鋼鐵1130萬噸,與兩公司未來對東南亞出口量相當。目前,韓國浦項制鐵在印尼,中國臺灣臺塑集團在越南開始修建大型煉鋼爐,日本JFE也計劃與臺灣企業合作在越南中部修建鋼鐵廠。
寶鋼從2011年開始已連續5個季度出現收益率下降的情況;武鋼和寶鋼一下子建設2座大型煉鋼爐,勢必造成階段性過剩;預計兩公司一半以上的產量將用于出口,而對象即是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東南亞各國。因此日本鋼鐵行業預測,今后中日韓在東南亞鋼鐵市場的競爭將十分激烈。
而中國鋼鐵廠對東南亞各國的出口,早在2006年就引起當地各國鋼鐵廠的反彈,紛紛要求政府對來自中國大陸進口的鋼材進行反傾銷調查,泰國鋼鐵廠考慮訴諸政府,要求對中國大陸鋼材進行反傾銷調查。
2011年,中國鋼鐵產能全面過剩,大量鋼材出口東南亞,更是引起各國警覺,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對產能過剩的中國鋼材出口更為擔憂。
2011年5月1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工業部(MITI)開始對進口熱卷展開安保調查。當地一家生產廠家指控,熱卷進口增加造成其國內市場份額下降,產量和銷量下滑以及虧損。印尼對中國冷軋板卷進行反傾銷調查。2011 年6月24日,印尼反傾銷委員會也曾對產自日本、韓國、 中國、中國臺灣和越南的冷軋板卷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分析師說,頻繁的反傾銷調查,顯示出我國在國際上的低端競爭,而像日韓鋼企,不但往該地出口鋼鐵,還會在當地設廠,規避產地原因導致的一系列貿易壁壘,并且日韓車企在當地設廠后,會首先選用本國產鋼鐵,從產業鏈角度保障了本國鋼企在東南亞的市場,我國僅出口鋼鐵這一基礎工業產品,競爭力大大降低。
李志鵬認為,東盟自貿區對我國出口的鋼鐵收取零關稅,因此我國出口呈快速增加趨勢。東盟鋼鐵企業認為這已經影響本國鋼鐵廠的發展,并且像沙鋼僅只設國際采購和銷售在外,沒有在國外設生產企業,而長此發展下去,貿易戰將和光伏業一樣,在所難免,沙鋼將出口目標定在20%,一旦有大規模反傾銷調查,像沙鋼這種高目標者會首當其沖。
沙鋼于1月19日已啟動了國際總部開業儀式。在沙鋼方面看來,設立國際總部意在加速推進經貿國際化,沙鋼將利用此平臺開展多元化業務。其目的和野心是—3至5年后,在國際市場上銷售600萬噸以上的鋼材產品。以上預期數值,占沙鋼20%的年產量。
時代周報記者關注到,針對國際鋼鐵企業在東南亞銷售鋼鐵,東南亞鋼企已表示出擔憂,東南亞國家也多次制裁中國銷往該地的鋼鐵產品。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加速尋求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定份額,但業內專家擔心這將引起國際對中國鋼鐵企業的新一輪制裁。
鋼企出海成趨勢
鋼企拓展海外市場已漸漸成為一種趨勢。分析指出,鋼企只有參與國際項目,使國外企業同時使用多國產的鋼材,才能比較出我國的鋼材與國外鋼材的優劣,才能提升我國鋼材質量或競爭力。目前像寶鋼和武鋼等大型企業,都已經制定國際戰略,這些企業一般設定10%的出口目標,沙鋼制訂的目標是20%。
在集體出海背后,其實鋼企外拓也是行業大環境逐步惡化情況下一種被迫無奈的選擇。
機構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沙鋼2012年前三季度利潤總額為-4439.43萬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8066.23萬元,下降106.98%。2012年1-11月鋼鐵產量為2897萬噸,而2011年同期為2848萬噸,增幅為1.74%。沙鋼股份年報顯示,該公司1-12月份利潤預期為虧損1000萬元-3000萬元。
利潤下滑也是全行業面臨的境況。沙鋼老大沈文榮長期看弱鋼鐵行業,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4億噸的需求對應7億-8億噸的產能。經濟下行壓力和全行業超高投資率形成的產能過剩相互強化,行業困局一時難以改觀。這一輪鋼鐵行業的下滑已剎不住車。”
商務部研究院李志鵬認為,沙鋼國際化落后于其他企業,沙鋼與華為規模相近,但跨國指數要比華為低很多。不過李志鵬承認,鋼鐵企業走出去也是一個趨勢,包括上游的鐵礦石、中游的生產加工以及下游的銷售網絡,都需要走出去,上游鐵礦石都掌握在三大礦山手中,目前國內需求飽和。
或遇反傾銷制裁
分析師分析,國際化是當前趨勢,國家鼓勵鋼鐵廠走出去。不過在對外尋求機會的時候,鋼鐵廠也面臨許多風險。除了與原來優勢企業競爭外,還將面臨反傾銷調查等多種挑戰,甚至有可能遭遇光伏業類似的情形。
目前,業界傳出印度尼西亞可能會在近期對中國的鍍鋁鋅鋼板發起反傾銷調查。巴西、泰國、澳大利亞也正對我國鍍鋁鋅鋼板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巴西、泰國的反傾銷已經成立。
沙鋼在新加坡建立國際總部,業界認為沙鋼有可能是想加大開拓東南亞力度,但日本和韓國鋼企在東南亞占據優勢地位。據公開信息,上海寶鋼、湖北武鋼將在廣東湛江、廣西防城港修建大型鋼鐵生產基地,投產后一半以上的鋼鐵將出口東南亞,武鋼和寶鋼分別投資640億元和700億元,二者年產都是1000萬噸。
商務部官網轉引《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目前東南亞鋼鐵需求量的20%來自日本,中日兩國東南亞鋼鐵市場之爭將不可避免。2011年,日本向新馬印泰越菲6國出口鋼鐵1130萬噸,與兩公司未來對東南亞出口量相當。目前,韓國浦項制鐵在印尼,中國臺灣臺塑集團在越南開始修建大型煉鋼爐,日本JFE也計劃與臺灣企業合作在越南中部修建鋼鐵廠。
寶鋼從2011年開始已連續5個季度出現收益率下降的情況;武鋼和寶鋼一下子建設2座大型煉鋼爐,勢必造成階段性過剩;預計兩公司一半以上的產量將用于出口,而對象即是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東南亞各國。因此日本鋼鐵行業預測,今后中日韓在東南亞鋼鐵市場的競爭將十分激烈。
而中國鋼鐵廠對東南亞各國的出口,早在2006年就引起當地各國鋼鐵廠的反彈,紛紛要求政府對來自中國大陸進口的鋼材進行反傾銷調查,泰國鋼鐵廠考慮訴諸政府,要求對中國大陸鋼材進行反傾銷調查。
2011年,中國鋼鐵產能全面過剩,大量鋼材出口東南亞,更是引起各國警覺,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對產能過剩的中國鋼材出口更為擔憂。
2011年5月1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工業部(MITI)開始對進口熱卷展開安保調查。當地一家生產廠家指控,熱卷進口增加造成其國內市場份額下降,產量和銷量下滑以及虧損。印尼對中國冷軋板卷進行反傾銷調查。2011 年6月24日,印尼反傾銷委員會也曾對產自日本、韓國、 中國、中國臺灣和越南的冷軋板卷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分析師說,頻繁的反傾銷調查,顯示出我國在國際上的低端競爭,而像日韓鋼企,不但往該地出口鋼鐵,還會在當地設廠,規避產地原因導致的一系列貿易壁壘,并且日韓車企在當地設廠后,會首先選用本國產鋼鐵,從產業鏈角度保障了本國鋼企在東南亞的市場,我國僅出口鋼鐵這一基礎工業產品,競爭力大大降低。
李志鵬認為,東盟自貿區對我國出口的鋼鐵收取零關稅,因此我國出口呈快速增加趨勢。東盟鋼鐵企業認為這已經影響本國鋼鐵廠的發展,并且像沙鋼僅只設國際采購和銷售在外,沒有在國外設生產企業,而長此發展下去,貿易戰將和光伏業一樣,在所難免,沙鋼將出口目標定在20%,一旦有大規模反傾銷調查,像沙鋼這種高目標者會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