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品出口籠愁云
來源:國際商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全球鋼鐵巨頭、澳大利亞鋼鐵制造商博思格集團近日向澳大利亞政府部門提請對來自中國、印尼、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根據澳大利亞海關網公布的消息,澳海關和邊境…
全球鋼鐵巨頭、澳大利亞鋼鐵制造商博思格集團近日向澳大利亞政府部門提請對來自中國、印尼、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根據澳大利亞海關網公布的消息,澳海關和邊境保護署已在2月12日對此提請正式立案,并對中國產品同時發起反補貼調查,涉案產品為熱軋中厚板,在澳大利亞海關的稅則編碼為7208.40.00,7208.51.00,7208.52.00,7225.40.00。“這是本國產業不振的表現。”研究員對國際商報記者說。
為扭虧多方出擊
博思格鋼鐵集團是全球高品質金屬鍍面和彩涂鋼鐵產品供應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預制鋼結構建筑制造商及屋墻面樓面系統制造商之一,主要市場為北美、澳大利亞和亞洲。2001年3月從必和必拓分離出來,目前在17個國家擁有17000多名員工,在全球建立了100多個制造工廠。
與礦山賺得缽滿相比,鋼廠經營慘淡。
2月18日,博思格鋼鐵集團發布了2013財年上半年報告(2012年7月1日~12月31日)。
盡管與2012財年同期相比,博思格鋼鐵集團增收了5.18億美元,但稅后利潤虧損1200萬美元。截至2012年年底,博思格凈債務為4.99億美元。
從這份財年半年報來看,博思格的經營狀況在好轉。
2011年8月,博思格宣布由于澳元匯率高企損害企業競爭力、原料價格上升,公司被迫關閉旗下兩家鋼廠,由此1400多人失業。此前,博思格宣布虧損超過10億美元。
亞洲和北美市場對博思格業績的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上述報告顯示,2012年下半年,來自東盟、印度和北美的建筑產品相較2011年下半年稅前基本面增長了25%。
博思格旗下所有板塊業務在努力扭虧、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對來自亞洲的強有力的競爭產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該報告提到,近日澳大利亞海關對其提請的反傾銷正式立案調查舉措以及去年12月政府發布的改進措施,將部分遏制重大的非法傾銷對公司造成的損害。
中國市場對博思格而言也非常重要。博思格與中國的合作已有20多年歷史,目前在國內擁有9個世界級生產廠及2000多名員工,并贊助了上海世博會。
據其年報稱,2011年集團與西安高新區簽署的建筑解決方案生產基地項目今年將投入運營。據《西安日報》早前報道,工廠建筑面積達9萬平方米,年設計生產能力將達12萬噸,為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預制金屬生產廠,建成后年運營收入將達10億元。
根據該報告,2011年,博思格中國的燒結爐產量為18.8萬噸,2012年為16.6萬噸,居該業務板塊第三位。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博思格為了扭虧,什么招數都用上了,打也是它,和也是它。
出口擔憂
研究員對國際商報記者說,所幸出口到澳大利亞的熱軋中厚板的量并不大。
上述四個稅則號中,2012年中國大陸合計向澳大利亞出口2.5萬噸,金額2153萬美元。而中國去年總出口(僅指四個稅則號)為420萬噸,其中出口韓國100多萬噸,出口新加坡、越南和印度均為30多萬噸。
澳大利亞對鋼鐵產品的消費量也較低,每年大約為幾千萬噸,主要進口自韓國和日本。研究員認為,博思格此次也對日韓熱軋中厚板提起反傾銷,恐將對澳大利亞自身影響較大。
澳大利亞對中國熱軋產品的反傾銷則影響較小。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多為日韓、東南亞、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其中最大頭為日韓。
從日韓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分析,這兩國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的幾率不大。
日本是中國鋼鐵產品最大的進口國。
自2009年美國對中國熱軋鋼發起反傾銷調查后,韓國熱軋鋼則成為中國出口美國的替代國。韓國本身無法滿足巨大的出口需求,仍從中國大量進口。盡管此前韓國對中國的H型鋼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后迫于巨大的經貿聯系改成磋商對話,協商為中國每月定額向韓國出口兩萬噸H型鋼。
此外,印度雖然對中國的部分鋼鐵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也在擴大自身供給,但仍離不了中國產品。
由此可見,中國最重要的外圍環境還沒惡化到令人揪心的地步。
真正讓鋼鐵貿易企業擔心的,是今年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是否會調整。
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部長王崢對國際商報記者說,企業出口市場主要為東南亞和非洲,主要產品為螺紋鋼和盤條,去年出口了56萬噸。“現在我們最關注出口退稅會不會取消。”王崢坦言,如果出口退稅被取消了,目前與日韓相比擁有20~30美元/噸價格優勢的中國產品,將變成比日韓產品高出20~30美元/噸。
而目前,日韓和東盟都在鼓勵本國鋼鐵產品出口,競爭壓力已陡然加大。
王崢說,今年能和去年保證量的持平就不錯了。但如果出口退稅沒有了,那出口產品將不具備價格優勢,屆時,出口之路將更為艱難。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12年,中國出口鋼材5573萬噸,同比增加685萬噸,增長14%;進口鋼材1366萬噸,同比減少192萬噸,下降12.3%,進口鋼坯36萬噸,同比減少28萬噸,下降43.3%;進出口相抵凈出口粗鋼4438萬噸,同比增加961萬噸,增長27.6%,約占全國粗鋼產量的6.2%。
根據澳大利亞海關網公布的消息,澳海關和邊境保護署已在2月12日對此提請正式立案,并對中國產品同時發起反補貼調查,涉案產品為熱軋中厚板,在澳大利亞海關的稅則編碼為7208.40.00,7208.51.00,7208.52.00,7225.40.00。“這是本國產業不振的表現。”研究員對國際商報記者說。
為扭虧多方出擊
博思格鋼鐵集團是全球高品質金屬鍍面和彩涂鋼鐵產品供應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預制鋼結構建筑制造商及屋墻面樓面系統制造商之一,主要市場為北美、澳大利亞和亞洲。2001年3月從必和必拓分離出來,目前在17個國家擁有17000多名員工,在全球建立了100多個制造工廠。
與礦山賺得缽滿相比,鋼廠經營慘淡。
2月18日,博思格鋼鐵集團發布了2013財年上半年報告(2012年7月1日~12月31日)。
盡管與2012財年同期相比,博思格鋼鐵集團增收了5.18億美元,但稅后利潤虧損1200萬美元。截至2012年年底,博思格凈債務為4.99億美元。
從這份財年半年報來看,博思格的經營狀況在好轉。
2011年8月,博思格宣布由于澳元匯率高企損害企業競爭力、原料價格上升,公司被迫關閉旗下兩家鋼廠,由此1400多人失業。此前,博思格宣布虧損超過10億美元。
亞洲和北美市場對博思格業績的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上述報告顯示,2012年下半年,來自東盟、印度和北美的建筑產品相較2011年下半年稅前基本面增長了25%。
博思格旗下所有板塊業務在努力扭虧、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對來自亞洲的強有力的競爭產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
該報告提到,近日澳大利亞海關對其提請的反傾銷正式立案調查舉措以及去年12月政府發布的改進措施,將部分遏制重大的非法傾銷對公司造成的損害。
中國市場對博思格而言也非常重要。博思格與中國的合作已有20多年歷史,目前在國內擁有9個世界級生產廠及2000多名員工,并贊助了上海世博會。
據其年報稱,2011年集團與西安高新區簽署的建筑解決方案生產基地項目今年將投入運營。據《西安日報》早前報道,工廠建筑面積達9萬平方米,年設計生產能力將達12萬噸,為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預制金屬生產廠,建成后年運營收入將達10億元。
根據該報告,2011年,博思格中國的燒結爐產量為18.8萬噸,2012年為16.6萬噸,居該業務板塊第三位。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博思格為了扭虧,什么招數都用上了,打也是它,和也是它。
出口擔憂
研究員對國際商報記者說,所幸出口到澳大利亞的熱軋中厚板的量并不大。
上述四個稅則號中,2012年中國大陸合計向澳大利亞出口2.5萬噸,金額2153萬美元。而中國去年總出口(僅指四個稅則號)為420萬噸,其中出口韓國100多萬噸,出口新加坡、越南和印度均為30多萬噸。
澳大利亞對鋼鐵產品的消費量也較低,每年大約為幾千萬噸,主要進口自韓國和日本。研究員認為,博思格此次也對日韓熱軋中厚板提起反傾銷,恐將對澳大利亞自身影響較大。
澳大利亞對中國熱軋產品的反傾銷則影響較小。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多為日韓、東南亞、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其中最大頭為日韓。
從日韓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分析,這兩國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的幾率不大。
日本是中國鋼鐵產品最大的進口國。
自2009年美國對中國熱軋鋼發起反傾銷調查后,韓國熱軋鋼則成為中國出口美國的替代國。韓國本身無法滿足巨大的出口需求,仍從中國大量進口。盡管此前韓國對中國的H型鋼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后迫于巨大的經貿聯系改成磋商對話,協商為中國每月定額向韓國出口兩萬噸H型鋼。
此外,印度雖然對中國的部分鋼鐵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也在擴大自身供給,但仍離不了中國產品。
由此可見,中國最重要的外圍環境還沒惡化到令人揪心的地步。
真正讓鋼鐵貿易企業擔心的,是今年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是否會調整。
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部長王崢對國際商報記者說,企業出口市場主要為東南亞和非洲,主要產品為螺紋鋼和盤條,去年出口了56萬噸。“現在我們最關注出口退稅會不會取消。”王崢坦言,如果出口退稅被取消了,目前與日韓相比擁有20~30美元/噸價格優勢的中國產品,將變成比日韓產品高出20~30美元/噸。
而目前,日韓和東盟都在鼓勵本國鋼鐵產品出口,競爭壓力已陡然加大。
王崢說,今年能和去年保證量的持平就不錯了。但如果出口退稅沒有了,那出口產品將不具備價格優勢,屆時,出口之路將更為艱難。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2012年,中國出口鋼材5573萬噸,同比增加685萬噸,增長14%;進口鋼材1366萬噸,同比減少192萬噸,下降12.3%,進口鋼坯36萬噸,同比減少28萬噸,下降43.3%;進出口相抵凈出口粗鋼4438萬噸,同比增加961萬噸,增長27.6%,約占全國粗鋼產量的6.2%。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企漲價 欲提振鋼市 下一篇:鋼價重回弱勢盤整 鋼企生存空間還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