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空有待消化 鋼材期貨短空長多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多重利空因素作用下,加上市場仍在等待兩會的召開,筆者預計滬鋼此輪下跌過程將持續到3月中旬。不過伴隨著市場對新國五條的消化,預期后期跌勢將逐漸放緩。長期看,基于對2013年宏觀經濟走…
在多重利空因素作用下,加上市場仍在等待“兩會”的召開,筆者預計滬鋼此輪下跌過程將持續到3月中旬。不過伴隨著市場對新“國五條”的消化,預期后期跌勢將逐漸放緩。長期看,基于對2013年宏觀經濟走勢、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房地產市場仍然維持謹慎樂觀的態度,筆者認為中長線滬鋼仍有較大的上漲空間。
五大利空誘發跌勢
筆者認為,此次為上漲趨勢中的階段性回調,盡管跌幅較大、跌勢迅速,但并不意味著趨勢的結束。此次階段性回調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共同構筑:
首先,年前滬鋼上漲的基本面因素不充分。2012年9月以來,滬鋼進入了新一輪上漲過程。此間,前期(2012年9月-11月)是滬鋼超跌反彈的調整過程;后期(2012年12月-2013年2月8日)是政策因素激發市場信心爆棚和資金追捧共同作用的結果。滬鋼超過5個月的上漲過程,尤其是近3個月的上漲,是在鋼鐵行業的基本面因素未有重大變化的基礎上發生的,提前預支了基本面的利好,年后在基本面因素拖累下滬鋼又存在回調需求。
其次,2012年12月初開始至年前滬鋼2個半月的持續上漲使得技術盤面有回調需求。截至2013年2月8日,滬鋼指數收盤價較2012年12月3日上漲18.2%,期間僅于1月上中旬在滬鋼漲至4000整數關卡后才略受阻力盤整,而后再度攀升。2個半月的上漲過程并無明顯的回調過程,滬鋼技術上存在回調需求。
第三,政策層面上,前期對“城鎮化”預期的影響逐漸消退,去年12月以來商品房成交和價格的火爆成交導致市場對房地產調控政策從緊的擔憂始終存在,而這一擔憂在2月20日晚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國五條”得以落實。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國五條”盡管了無新意,但是“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的決定仍然點燃了市場擔憂,21日滬鋼跌幅超過2%。盡管筆者認為包括“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在內的新“國五條”其實早在市場預料之中,但是前期滬鋼的超漲過程已經預留了下跌的可能。新“國五條”的出臺令該可能成為現實。
第四,歷史規律來看,歷年2月滬鋼走勢基本呈現大幅下挫和小幅上漲走勢。而考慮到今年1月滬鋼大幅上漲以及基本面的相對疲軟,滬鋼走勢應該更接近于2011年走勢,2月滬鋼有較大可能性收跌。
第五,從長周期角度思考,滬鋼上市(2009年3月21日)至今,其波動區間為[3200點,5200點],此區間中[4100點,4300點]是中心價位,也是滬鋼波動的一個關鍵價位區間。滬鋼位于4300點,尤其是4500點以上的時間較短,除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外,其他時刻滬鋼位于4500點以上的波動時間較短。而此前滬鋼在4500元以上持續波動多是由房地產投資、基礎建設投資和鐵道部投資高速增長迅速帶來的。而這個條件顯然在2013年較難滿足。結合滬鋼下跌過程中的阻力價位考慮,滬鋼在[4100點,4300點]區間受到較大壓力,并且在政策消息的帶動下止漲起跌。
行業基本面依然堪憂
目前來看鋼鐵行業的基本面仍然偏空:
首先,美歐經濟前景背離,2月中國國內匯豐PMI預覽值下降。國際方面,美國就業平穩改善、零售銷售數據持續回暖,1月營建許可也創2006年6月以來的最高。盡管美國制造業復蘇仍然存在明顯的地區不平衡,但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未變。此外,美國1月微幅增長的PPI和持平的CPI為美聯儲寬松政策的繼續提供了空間,美國經濟復蘇前景良好。歐元區卻仍然受困于歐債危機,德國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情況良好,但歐債危機國家前景堪憂。
中國方面,2月匯豐PMI預覽值回落至50.4,盡管仍然位于50榮枯線之上,但創下4個月新低。顯示在海外市場分化下,我國制造業增長的不確定性逐漸擴大。目前資本市場也因即將召開的“兩會”而略受壓制。
其次,鋼廠增產意愿強烈,鋼廠利潤持續不佳。2013年2月上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預估為198.89萬噸,旬環比增長4.36%。粗鋼產量的強勁反彈是鋼廠對后市需求預期向好的結果,不過目前現貨市場成交依舊不溫不火,現貨上漲缺乏堅實基礎。此外,鋼材價格相對于鐵礦石價格的持續低迷導致鋼廠仍然處于普遍虧損的狀態。目前來看,由于國內鋼廠的高產和港口鐵礦石庫存的持續低位,后市國內對進口礦的需求仍將強勁,在2013年鋼價好于2012年鋼價的預判下,鐵礦石價格將持續位于高位,甚至穩中有升,從而繼續蠶食鋼廠利潤。
再次,新“國五條”出臺,房地產溫和增長。2012年房地產在始于2010年后期的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舉步維艱。不過“促剛需”政策推出后,商品房銷售出現連續5個月(3月-7月)商品房價格連續4個月(4月-7月)環比增長,房地產開發商的信心也逐漸好轉。9月以來房屋新開工面積數據好轉,11月房屋施工面積也止跌回穩。2013年1-2月房地產數據并未全部公布,不過已有數據顯示,1-2月商品房的成交和價格均出現明顯好轉,部分地區甚至可用火爆來形容。房地產市場的加速回暖引發了管理層的關注和行動,2月20日新“國五條”通過。筆者認為新“國五條”僅是對之前調控政策的再度闡述,無太多新意且在市場預期之中。不過,政策的重生令2013年房地產溫和增長的預期再度得到確認。然而“國五條”的出臺,的確迎合了滬鋼回調需求,點燃了市場的擔憂,可能進一步擴大滬鋼此輪回調幅度。
最后,需求季節性低迷下,鐵道部投資成唯一亮點。2013年1月以來,由于天氣因素和節假日因素,工地開工持續位于低位,盡管1月以來鋼材社會庫存尤其是建材社會庫存穩定增加顯示鋼貿企業的囤貨情緒稍稍改善,但是總體來說鋼鐵行業的下游需求仍然低迷。此背景下,鐵道部的投資成為亮點凸顯出來。2月初相關媒體消息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高鐵投資每年不少于6000億元,即“十二五”期間我國高鐵投資將達到3萬億元規模。該消息預示著2013年鐵路投資將明顯好轉。1月鐵道部的投資數據證實了此推論。1月份鐵道部固定資產投資和基本建設投資分別為209.94億元和141.7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70.9%和62.3%。巨大的增幅部分是由于2012年的基數較低所致,然鐵道部樂觀投資數據仍然預示了2013年投資的強勁之勢,這對鋼鐵行業的下游消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大利空誘發跌勢
筆者認為,此次為上漲趨勢中的階段性回調,盡管跌幅較大、跌勢迅速,但并不意味著趨勢的結束。此次階段性回調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共同構筑:
首先,年前滬鋼上漲的基本面因素不充分。2012年9月以來,滬鋼進入了新一輪上漲過程。此間,前期(2012年9月-11月)是滬鋼超跌反彈的調整過程;后期(2012年12月-2013年2月8日)是政策因素激發市場信心爆棚和資金追捧共同作用的結果。滬鋼超過5個月的上漲過程,尤其是近3個月的上漲,是在鋼鐵行業的基本面因素未有重大變化的基礎上發生的,提前預支了基本面的利好,年后在基本面因素拖累下滬鋼又存在回調需求。
其次,2012年12月初開始至年前滬鋼2個半月的持續上漲使得技術盤面有回調需求。截至2013年2月8日,滬鋼指數收盤價較2012年12月3日上漲18.2%,期間僅于1月上中旬在滬鋼漲至4000整數關卡后才略受阻力盤整,而后再度攀升。2個半月的上漲過程并無明顯的回調過程,滬鋼技術上存在回調需求。
第三,政策層面上,前期對“城鎮化”預期的影響逐漸消退,去年12月以來商品房成交和價格的火爆成交導致市場對房地產調控政策從緊的擔憂始終存在,而這一擔憂在2月20日晚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國五條”得以落實。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國五條”盡管了無新意,但是“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的決定仍然點燃了市場擔憂,21日滬鋼跌幅超過2%。盡管筆者認為包括“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在內的新“國五條”其實早在市場預料之中,但是前期滬鋼的超漲過程已經預留了下跌的可能。新“國五條”的出臺令該可能成為現實。
第四,歷史規律來看,歷年2月滬鋼走勢基本呈現大幅下挫和小幅上漲走勢。而考慮到今年1月滬鋼大幅上漲以及基本面的相對疲軟,滬鋼走勢應該更接近于2011年走勢,2月滬鋼有較大可能性收跌。
第五,從長周期角度思考,滬鋼上市(2009年3月21日)至今,其波動區間為[3200點,5200點],此區間中[4100點,4300點]是中心價位,也是滬鋼波動的一個關鍵價位區間。滬鋼位于4300點,尤其是4500點以上的時間較短,除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外,其他時刻滬鋼位于4500點以上的波動時間較短。而此前滬鋼在4500元以上持續波動多是由房地產投資、基礎建設投資和鐵道部投資高速增長迅速帶來的。而這個條件顯然在2013年較難滿足。結合滬鋼下跌過程中的阻力價位考慮,滬鋼在[4100點,4300點]區間受到較大壓力,并且在政策消息的帶動下止漲起跌。
行業基本面依然堪憂
目前來看鋼鐵行業的基本面仍然偏空:
首先,美歐經濟前景背離,2月中國國內匯豐PMI預覽值下降。國際方面,美國就業平穩改善、零售銷售數據持續回暖,1月營建許可也創2006年6月以來的最高。盡管美國制造業復蘇仍然存在明顯的地區不平衡,但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未變。此外,美國1月微幅增長的PPI和持平的CPI為美聯儲寬松政策的繼續提供了空間,美國經濟復蘇前景良好。歐元區卻仍然受困于歐債危機,德國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情況良好,但歐債危機國家前景堪憂。
中國方面,2月匯豐PMI預覽值回落至50.4,盡管仍然位于50榮枯線之上,但創下4個月新低。顯示在海外市場分化下,我國制造業增長的不確定性逐漸擴大。目前資本市場也因即將召開的“兩會”而略受壓制。
其次,鋼廠增產意愿強烈,鋼廠利潤持續不佳。2013年2月上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預估為198.89萬噸,旬環比增長4.36%。粗鋼產量的強勁反彈是鋼廠對后市需求預期向好的結果,不過目前現貨市場成交依舊不溫不火,現貨上漲缺乏堅實基礎。此外,鋼材價格相對于鐵礦石價格的持續低迷導致鋼廠仍然處于普遍虧損的狀態。目前來看,由于國內鋼廠的高產和港口鐵礦石庫存的持續低位,后市國內對進口礦的需求仍將強勁,在2013年鋼價好于2012年鋼價的預判下,鐵礦石價格將持續位于高位,甚至穩中有升,從而繼續蠶食鋼廠利潤。
再次,新“國五條”出臺,房地產溫和增長。2012年房地產在始于2010年后期的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舉步維艱。不過“促剛需”政策推出后,商品房銷售出現連續5個月(3月-7月)商品房價格連續4個月(4月-7月)環比增長,房地產開發商的信心也逐漸好轉。9月以來房屋新開工面積數據好轉,11月房屋施工面積也止跌回穩。2013年1-2月房地產數據并未全部公布,不過已有數據顯示,1-2月商品房的成交和價格均出現明顯好轉,部分地區甚至可用火爆來形容。房地產市場的加速回暖引發了管理層的關注和行動,2月20日新“國五條”通過。筆者認為新“國五條”僅是對之前調控政策的再度闡述,無太多新意且在市場預期之中。不過,政策的重生令2013年房地產溫和增長的預期再度得到確認。然而“國五條”的出臺,的確迎合了滬鋼回調需求,點燃了市場的擔憂,可能進一步擴大滬鋼此輪回調幅度。
最后,需求季節性低迷下,鐵道部投資成唯一亮點。2013年1月以來,由于天氣因素和節假日因素,工地開工持續位于低位,盡管1月以來鋼材社會庫存尤其是建材社會庫存穩定增加顯示鋼貿企業的囤貨情緒稍稍改善,但是總體來說鋼鐵行業的下游需求仍然低迷。此背景下,鐵道部的投資成為亮點凸顯出來。2月初相關媒體消息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高鐵投資每年不少于6000億元,即“十二五”期間我國高鐵投資將達到3萬億元規模。該消息預示著2013年鐵路投資將明顯好轉。1月鐵道部的投資數據證實了此推論。1月份鐵道部固定資產投資和基本建設投資分別為209.94億元和141.7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70.9%和62.3%。巨大的增幅部分是由于2012年的基數較低所致,然鐵道部樂觀投資數據仍然預示了2013年投資的強勁之勢,這對鋼鐵行業的下游消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