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首選房價控制 地方配套政策或再次加碼
來源:新華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繼2011年調控后,國務院日前再出重拳調控樓市,新國五條的第一條就直指房價控制目標! I內專家預計,此次房價控制目標出臺更大的作用在于穩定預期,各地將陸續制定細則,對這一目標給出…
繼2011年調控后,國務院日前再出重拳調控樓市,新“國五條”的第一條就直指“房價控制目標”。
業內專家預計,此次房價控制目標出臺更大的作用在于穩定預期,各地將陸續制定細則,對這一目標給出數字化的明確規定。但只有建立完善相應的考核問責機制,地方政府才會更有動力去落實調控措施。
房價控制意在穩預期
房價控制目標,對于中國房地產市場而言并非一個新鮮名詞。在2011年房價高漲時首次提出,2012年樓市冷清下又悄悄隱退。時隔一年后,房地產市場逐漸重返熱潮,樓市調控再次聚焦到這一硬性措施。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去年12月份上升0.57%,漲幅進一步擴大。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超過七成,其中一線城市連續5月領漲全國。這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房地產業已經駛入復蘇的上行通道。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分院副總監李國政說,“"新國五條"將房價控制目標列為五大措施之首,說明國家已意識到如果調控不加強,房價可能迅速上升,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格局將被破壞,好不容易得到的調控成效再次失去。”
許多地方開始動起來。深圳市規劃國土委21日發文表示將繼續貫徹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盡快制定本年度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保持房價基本穩定。武漢市房管局也表示,將于近期出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控制目標不能變成漲價目標
早在2011年初,國務院就出臺“國八條”對房價控制目標和房價考核問責制度進行規定,要求各地根據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
隨后,各地陸續公布了調控目標。除北京明確表示新建普通住房價格與2010年相比“穩中有降”外,其他城市都采取了與GDP增長掛鉤的做法,將房價控制目標定在10%~13%。
武漢的目標是新建住房價格增幅低于全市年度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水平。數據顯示,2011年,武漢新住房價格上漲3.72%,而全市GDP及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均超過兩位數,輕松完成了目標任務。
北京中原地產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在公示了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的121個城市中,有近90個城市達標。隨后,住建部也宣布全國大多數城市都完成了房價控制目標。
即便如此,由于各地公布的目標較為寬松,給房價上漲預留了空間,業內人士質疑“房價控制目標變成漲價目標”。一些地方市場實際感受與統計數字存在“溫差”,購房者認為收入還是沒有跑贏房價上漲速度。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主要大中城市房價都有上漲,不少城市漲幅超過了10%,越過房價控制目標“紅線”。其中,?、成都、長沙、鄭州等8個城市漲幅均超過12%。
“相比之下,武漢、廣州等城市上漲不足10%,豈不是還有漲價的政策空間。”武漢某大型房企銷售總監姚澤偉回憶,2011年底房價上漲幅度明顯加快,但因離目標值還很遠,相關部門也就放松了監管。
配套政策或將加碼
“控制目標或是一個具體的漲幅標準限制。”李國政預計,各地將陸續制定細則,對這一目標給出數字化規定,比如規定房價漲幅不能超過GDP增速、人均收入漲幅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張東認為,房價控制目標應考慮不同城市房價水平、居民實際支付能力、物價漲幅等綜合因素。
李國政坦言,此次房價控制目標出臺更大的作用是穩定預期,“但各地或許會將房價控制目標細化分攤下去,實行月度控制。但是只有相應的考核問責機制建立完善,地方政府才會更有動力去落實調控措施。”
張東說,在今年經濟向好的背景下,若房地產市場調控有任何松緩,房價上漲勢頭將會乘機反彈。“在土地財政壓力之下,地方政府變相放松調控的沖動仍存。切實執行房價控制目標和問責機制,將是對地方政府的一種約束,確保調控政策有效落實。”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新國五條是大宗商品調整主線 下一篇:鋼貿拖累 中鋼天源去年虧34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