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鋼鐵業最大的紅利
來源:中國冶金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經濟發展主要依賴政府持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諸多領域和行業缺乏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經濟發展的資源成本和社會成本不斷增加,…
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經濟發展主要依賴政府持續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諸多領域和行業缺乏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經濟發展的資源成本和社會成本不斷增加,GDP增速下降與通貨膨脹共同作用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換屆后中國政府將采用何種方法來應對未來5年的挑戰?答案無疑是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的過程中詳細闡述了為什么“改革是最大的紅利”。
處在嚴峻挑戰中的鋼鐵行業,需要的正是改革方向的指引。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發揮得并不充分;行業資源成本、環保成本、人力成本和轉型成本壓力巨大;固有的利益格局也讓行業重點領域如兼并重組、環保監督等的改革推進舉步維艱。這些問題,都需要改革這把“手術刀”精準、果斷、穩健地出手,予以解決。
李克強總理對改革的方向作出了準確的詮釋。
改革的首要原則就是推進市場化。關于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李克強總理說:“轉變職能就是厘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說白了,就是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
這一方面釋放了政府將還權于市場的信號,另一方面也向行業、企業提出了遵循市場規律推進改革和轉型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期待政府更多地依靠市場和法律的手段實施行業管理和資源配置的轉變,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樣,我們也期待鋼鐵企業真正讀懂“市場經濟”四個字的含義,按市場的手段去解決事關自身生存、發展和退出的問題,在市場競爭中推進行業的改革。
當前,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也可以說是攻堅期。對于改革的困難,李克強總理說:“因為它要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蹚,因為別無選擇,它關乎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
這一方面表達了政府推動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另一方面也對行業、企業改革所遭遇的困難給出了解決方案。不僅國家的改革會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企業的改革也同樣如此。我們期待政府以更有力的手段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同樣也期待鋼鐵企業找到制約自身收獲改革紅利的“桎梏”所在,通過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企業和職工都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的成果。
應該看到,這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成就了鋼鐵工業今天的輝煌。面向未來,進一步深化改革仍有巨大的空間。
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在規模、投資、勞動力和出口等優勢都逐漸弱化之后,切實深刻、觸動利益的市場化改革將是中國鋼鐵業最大的紅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的過程中詳細闡述了為什么“改革是最大的紅利”。
處在嚴峻挑戰中的鋼鐵行業,需要的正是改革方向的指引。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發揮得并不充分;行業資源成本、環保成本、人力成本和轉型成本壓力巨大;固有的利益格局也讓行業重點領域如兼并重組、環保監督等的改革推進舉步維艱。這些問題,都需要改革這把“手術刀”精準、果斷、穩健地出手,予以解決。
李克強總理對改革的方向作出了準確的詮釋。
改革的首要原則就是推進市場化。關于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李克強總理說:“轉變職能就是厘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說白了,就是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
這一方面釋放了政府將還權于市場的信號,另一方面也向行業、企業提出了遵循市場規律推進改革和轉型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期待政府更多地依靠市場和法律的手段實施行業管理和資源配置的轉變,創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樣,我們也期待鋼鐵企業真正讀懂“市場經濟”四個字的含義,按市場的手段去解決事關自身生存、發展和退出的問題,在市場競爭中推進行業的改革。
當前,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也可以說是攻堅期。對于改革的困難,李克強總理說:“因為它要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是,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蹚,因為別無選擇,它關乎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
這一方面表達了政府推動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另一方面也對行業、企業改革所遭遇的困難給出了解決方案。不僅國家的改革會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企業的改革也同樣如此。我們期待政府以更有力的手段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同樣也期待鋼鐵企業找到制約自身收獲改革紅利的“桎梏”所在,通過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企業和職工都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的成果。
應該看到,這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成就了鋼鐵工業今天的輝煌。面向未來,進一步深化改革仍有巨大的空間。
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在規模、投資、勞動力和出口等優勢都逐漸弱化之后,切實深刻、觸動利益的市場化改革將是中國鋼鐵業最大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