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單質押仍是當前鋼貿企業向銀行融資的重要途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去年,全國鋼鐵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鋼價一夜回到18年前,很多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陷入嚴重虧損,而鋼材倉儲作為產業鏈上的一環也無奈唇亡齒寒,為了牟取更多貸款,更是集中爆發了多…
去年,全國鋼鐵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鋼價“一夜回到18年前”,很多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陷入嚴重虧損,而鋼材倉儲作為產業鏈上的一環也無奈唇亡齒寒,為了牟取更多貸款,更是集中爆發了多起重復質押行為。虛假質押不僅僅令鋼市本就頹靡的局面承壓,更連帶重挫大宗商品交易與金融市場。
據悉,重復質押行為會導致出現貸款額度高于質押貨物價值本身的情況,貸款人攜款私逃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從而給質權人帶來風險甚至損失。
粗略估計,僅在上海一地,每個月就有二、三十起關于鋼材質押糾紛的案件在法院開庭審理,且涉及企業不僅局限于中小型民營企業,甚至數家上市公司也牽涉其中。其中,中鋼集團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鋼天源)涉及重復質押貨物金額達2000多萬元,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總重達26000噸的鋼材,價值更在8000萬元左右。
根據了解,倉單質押是鋼貿企業向銀行融資的重要途徑,然而,在質押業務進行的過程中,有些企業為了擴大融資,多得貸款,往往鋌而走險,以重復質押方式向銀行進行套資。
“于情,這是缺乏誠信的惡劣行為;于理,這違反了市場操作的規范;于法,重復質押已涉嫌商業欺詐,觸犯《合同法》有關條例,需付法律責任。”鋼貿行業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稱。
上海興晟鋼材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國在3月21日舉行的上海鋼材倉儲誠信聯盟成立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鋼材倉儲企業已經全面遭遇信任危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搞空大虛假的質押,最后結果只會是死路一條。
失信則寡助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失信的鋼材倉儲業只會陷入惡性循環,破壞整個市場正常的運作和發展。
當下,整個鋼貿行業的信譽度已經受到倉儲業空單質押、重復質押等行為的波及,造成了空前惡劣的影響。部分企業甚至不惜血本,把上海倉庫的貨物運往外地以避免類似丑聞影響自己企業在銀行的剩余,卻白白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
此外,上海銀監局從2011年起就開始頻發預警,稱鋼貿行業庫存鋼材反復質押情況嚴重,暗藏風險。目前銀行給予鋼貿企業的信貸已經大大收緊,對于資金需求量巨大的鋼貿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而據業內人士透露,之前獲得授信的企業在續貸的時候難度也同步加大了。
守信多助,失信寡助。鋼材倉儲業也是如此。在誠信危機爆發的同時,其實也為自身埋下了隱患,但所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開始為此作出努力。
日前,由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鋼鐵貿易商會倉儲專業商會和上海鋼聯共同發起的“上海鋼材倉儲誠信聯盟”已經在滬成立,聯盟性質為自律性組織,旨在重塑行業誠信,解決質押數據與實際不對等問題等。
行業人士已經認識到誠信危機對倉儲行業和整個鋼材市場將造成的不可預計的負面影響,“一部分人已經行動起來,期望能整肅行業之風,優化市場環境。大家也都期望著鋼材倉儲業重復質押的現象能早日得到遏制和改善,重新樹立企業的商業信譽,使得鋼市能夠健康發展。”
據悉,重復質押行為會導致出現貸款額度高于質押貨物價值本身的情況,貸款人攜款私逃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從而給質權人帶來風險甚至損失。
粗略估計,僅在上海一地,每個月就有二、三十起關于鋼材質押糾紛的案件在法院開庭審理,且涉及企業不僅局限于中小型民營企業,甚至數家上市公司也牽涉其中。其中,中鋼集團安徽天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鋼天源)涉及重復質押貨物金額達2000多萬元,廈門信達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總重達26000噸的鋼材,價值更在8000萬元左右。
根據了解,倉單質押是鋼貿企業向銀行融資的重要途徑,然而,在質押業務進行的過程中,有些企業為了擴大融資,多得貸款,往往鋌而走險,以重復質押方式向銀行進行套資。
“于情,這是缺乏誠信的惡劣行為;于理,這違反了市場操作的規范;于法,重復質押已涉嫌商業欺詐,觸犯《合同法》有關條例,需付法律責任。”鋼貿行業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稱。
上海興晟鋼材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國在3月21日舉行的上海鋼材倉儲誠信聯盟成立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鋼材倉儲企業已經全面遭遇信任危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搞空大虛假的質押,最后結果只會是死路一條。
失信則寡助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失信的鋼材倉儲業只會陷入惡性循環,破壞整個市場正常的運作和發展。
當下,整個鋼貿行業的信譽度已經受到倉儲業空單質押、重復質押等行為的波及,造成了空前惡劣的影響。部分企業甚至不惜血本,把上海倉庫的貨物運往外地以避免類似丑聞影響自己企業在銀行的剩余,卻白白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
此外,上海銀監局從2011年起就開始頻發預警,稱鋼貿行業庫存鋼材反復質押情況嚴重,暗藏風險。目前銀行給予鋼貿企業的信貸已經大大收緊,對于資金需求量巨大的鋼貿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而據業內人士透露,之前獲得授信的企業在續貸的時候難度也同步加大了。
守信多助,失信寡助。鋼材倉儲業也是如此。在誠信危機爆發的同時,其實也為自身埋下了隱患,但所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開始為此作出努力。
日前,由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鋼鐵貿易商會倉儲專業商會和上海鋼聯共同發起的“上海鋼材倉儲誠信聯盟”已經在滬成立,聯盟性質為自律性組織,旨在重塑行業誠信,解決質押數據與實際不對等問題等。
行業人士已經認識到誠信危機對倉儲行業和整個鋼材市場將造成的不可預計的負面影響,“一部分人已經行動起來,期望能整肅行業之風,優化市場環境。大家也都期望著鋼材倉儲業重復質押的現象能早日得到遏制和改善,重新樹立企業的商業信譽,使得鋼市能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