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難緩解滬鋼反彈有限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受高產量、高庫存以及需求遲緩的壓制,滬鋼反彈高度有限,4000關口暫難突破。 近日,滬鋼經歷一波深度下跌后開始振蕩回升,但目前現貨市場寒意未消,高產量、高庫存對應需求啟動緩慢,尤…
受高產量、高庫存以及需求遲緩的壓制,滬鋼反彈高度有限,4000關口暫難突破。
近日,滬鋼經歷一波深度下跌后開始振蕩回升,但目前現貨市場寒意未消,高產量、高庫存對應需求啟動緩慢,尤其是價格倒掛明顯,鋼鐵市場依然“壓力山大”。總體來看,滬鋼跌至3750一線的階段性底部后,做空動能得以釋放,存在超跌反彈的要求,但各種壓力暫難緩解,預計反彈空間有限。
利好落空,引發鋼市“倒春寒”
去年四季度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城鎮化和“兩會”題材輪番炒作,加上資金泛濫,商品市場迅速展開一輪強勢拉升行情。但春節后新“國五條”祭出,隨后提高二手房交易稅再加碼,市場被連潑“冷水”,種種朦朧利好預期落空,且粗鋼產量、庫存創新高,低成本資源急于套現,引發鋼市“倒春寒”。滬鋼至4300一路下跌,連破4000和3800兩個重要關口。隨著期現基差縮窄,長材和板材價格背離回歸正常,做空動能得以釋放,市場企穩回升。
粗鋼產量創新高
1—2月份我國粗鋼產量12545.2萬噸,同比增長10.6%,其中2月份日均粗鋼產量更是創下220.82萬噸的新高。結合進出口量測算,1—2月份我國粗鋼資源供應量為11793萬噸,同比增長9%,遠超市場預期。目前鋼廠尚在盈虧平衡線徘徊,且從資金鏈安全考慮,暫難有減產行為。
假定2013年我國固定投資增幅20%,以目前每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消費鋼材0.17萬噸水平推算,預計2013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在7億噸左右,加上出口維持去年5500萬噸,則粗鋼合理產量應在7.55億噸左右。2月份日均粗鋼220萬噸,則年化下來達到8億噸,將不可避免引發供需失衡。
庫存維持創紀錄高位
截至3月23日,全國主要市場五大鋼材品種社會庫存為2225萬噸,周環比微降25萬噸,結束了連續13周上升并創歷史新高的局面。一般每年3月初便進入傳統鋼材需求旺季,庫存會呈直線下降,但今年需求啟動顯得滯后,去庫存化任重道遠。
另外,中鋼協統計的3月上旬末鋼協會員企業鋼材庫存為1284.52萬噸,旬環比增長1.54%,對比會員單位去年同期1100萬噸的庫存水平,鋼廠也面臨很大的訂貨壓力。
節后鋼價一波下跌,使得貿易商壓貨賭行情的策略失敗,算上財務成本,多數陷入虧損境地。近期代理商對鋼廠降價、追補甚至保值的呼聲很高,后期一旦需求未回升,天量庫存可能加劇廠商已趨于緊張的矛盾,代理商重啟“跌價營銷”模式(即降價甩貨再倒逼鋼廠給予補貼)是不得不考慮的隱憂。
原料下跌空間不大,支撐減弱
近期,礦石、焦炭價格較年后高點分別有16%和10%左右的跌幅,原料成本支撐減弱。不過,港口礦石庫已降至低位(僅有前高的75%水平),處于緊平衡,加上焦化企業持續限產保價,預計短期原料下跌空間不大。但長期來看,全球礦石產能擴張步伐不止,下半年供應壓力將逐步凸顯,價格繼續承壓。
政策面偏中性
當前環境問題日趨突出,產業結構亟待調整,粗獷型的發展模式將逐步摒棄。后期“城鎮化”建設也不同于2009年4萬億的驅動方式,將是長期、有層次且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推進,短時間內有太高預期并不現實。筆者認為,今年經濟總體平穩增長,風險可控,不宜過分看多或看空。
綜上所述,滬鋼跌至3750的階段性底部后,利空因素得以釋放,步入反彈格局,但受高產量、高庫存以及需求遲緩壓制,反彈高度料有限,4000關口暫難突破。操作上,低位多單謹慎持有,逢高逐步減磅。
近日,滬鋼經歷一波深度下跌后開始振蕩回升,但目前現貨市場寒意未消,高產量、高庫存對應需求啟動緩慢,尤其是價格倒掛明顯,鋼鐵市場依然“壓力山大”。總體來看,滬鋼跌至3750一線的階段性底部后,做空動能得以釋放,存在超跌反彈的要求,但各種壓力暫難緩解,預計反彈空間有限。
利好落空,引發鋼市“倒春寒”
去年四季度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城鎮化和“兩會”題材輪番炒作,加上資金泛濫,商品市場迅速展開一輪強勢拉升行情。但春節后新“國五條”祭出,隨后提高二手房交易稅再加碼,市場被連潑“冷水”,種種朦朧利好預期落空,且粗鋼產量、庫存創新高,低成本資源急于套現,引發鋼市“倒春寒”。滬鋼至4300一路下跌,連破4000和3800兩個重要關口。隨著期現基差縮窄,長材和板材價格背離回歸正常,做空動能得以釋放,市場企穩回升。
粗鋼產量創新高
1—2月份我國粗鋼產量12545.2萬噸,同比增長10.6%,其中2月份日均粗鋼產量更是創下220.82萬噸的新高。結合進出口量測算,1—2月份我國粗鋼資源供應量為11793萬噸,同比增長9%,遠超市場預期。目前鋼廠尚在盈虧平衡線徘徊,且從資金鏈安全考慮,暫難有減產行為。
假定2013年我國固定投資增幅20%,以目前每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消費鋼材0.17萬噸水平推算,預計2013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在7億噸左右,加上出口維持去年5500萬噸,則粗鋼合理產量應在7.55億噸左右。2月份日均粗鋼220萬噸,則年化下來達到8億噸,將不可避免引發供需失衡。
庫存維持創紀錄高位
截至3月23日,全國主要市場五大鋼材品種社會庫存為2225萬噸,周環比微降25萬噸,結束了連續13周上升并創歷史新高的局面。一般每年3月初便進入傳統鋼材需求旺季,庫存會呈直線下降,但今年需求啟動顯得滯后,去庫存化任重道遠。
另外,中鋼協統計的3月上旬末鋼協會員企業鋼材庫存為1284.52萬噸,旬環比增長1.54%,對比會員單位去年同期1100萬噸的庫存水平,鋼廠也面臨很大的訂貨壓力。
節后鋼價一波下跌,使得貿易商壓貨賭行情的策略失敗,算上財務成本,多數陷入虧損境地。近期代理商對鋼廠降價、追補甚至保值的呼聲很高,后期一旦需求未回升,天量庫存可能加劇廠商已趨于緊張的矛盾,代理商重啟“跌價營銷”模式(即降價甩貨再倒逼鋼廠給予補貼)是不得不考慮的隱憂。
原料下跌空間不大,支撐減弱
近期,礦石、焦炭價格較年后高點分別有16%和10%左右的跌幅,原料成本支撐減弱。不過,港口礦石庫已降至低位(僅有前高的75%水平),處于緊平衡,加上焦化企業持續限產保價,預計短期原料下跌空間不大。但長期來看,全球礦石產能擴張步伐不止,下半年供應壓力將逐步凸顯,價格繼續承壓。
政策面偏中性
當前環境問題日趨突出,產業結構亟待調整,粗獷型的發展模式將逐步摒棄。后期“城鎮化”建設也不同于2009年4萬億的驅動方式,將是長期、有層次且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推進,短時間內有太高預期并不現實。筆者認為,今年經濟總體平穩增長,風險可控,不宜過分看多或看空。
綜上所述,滬鋼跌至3750的階段性底部后,利空因素得以釋放,步入反彈格局,但受高產量、高庫存以及需求遲緩壓制,反彈高度料有限,4000關口暫難突破。操作上,低位多單謹慎持有,逢高逐步減磅。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管類個股領漲,普鋼股繼續等待 下一篇:鋼鐵魔咒再現 大盤失守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