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鋼貿貸款持續惡化 民生銀行作繭自縛
來源:21世紀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上海鋼貿貸款持續惡化民生銀行作繭自縛2013-04-1108:11:58來源:21世紀網 21世紀網試圖想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各行具體的不良數據,然一業內人士半開玩笑地說:“各行對自己的鋼貿不良貸款數據…
上海鋼貿貸款持續惡化 民生銀行作繭自縛
2013-04-11 08:11:58 來源:21世紀網
21世紀網試圖想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各行具體的不良數據,然一業內人士半開玩笑地說:“各行對自己的鋼貿不良貸款數據都心知肚明,數據若公開,會要了銀行的命”。各“涉鋼”銀行深陷鋼貿貸款泥淖之深可見一斑。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鋼貿貸款大戲中,第一個吃螃蟹的正是最近幾年規模高歌猛進的民生銀行。那么,民生銀行在上海地區的鋼貿貸款規模到底有多大?可能帶來多大的風險?之前曾有媒體披露,民生銀行僅對上海鋼貿貸款就超過百億,能否收回還未知。
“民生銀行是上市公司,具體數字需要總行統一口徑發布,分行不能隨便披露。”民生銀行上海分行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網表示。
2005年左右,金融創新一直走在前列的民生銀行,根據鋼貿行業特點,首創基于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鋼貿貸款創新模式。簡而言之,就是銀行為鋼貿商墊資,等到貨款回收,再還給銀行。然而就是這一在當時看來萬分保險的模式,現在卻是千瘡百孔。
大部分鋼貿企業都不是真正做鋼貿,鋼貿市場到最后淪為融資平臺。鋼貿商通過互保聯保、重復質押、虛假交易等途徑從銀行圈來的錢都流到了房地產、期貨、股市等領域,導致整個行業金融泡沫滋生嚴重。
銀行對鋼貿商的行為“心知肚明”,鋼貿企業對銀行的需求也非常清楚,用高利率以及存款來“投其所好”,共同上演了一出雙簧好戲,當資金鏈不斷裂時雙方共贏,一旦行業大環境發生變化,資金鏈斷裂,信貸風險便一發不可收拾。
“民生銀行由于在鋼貿貸款上走在前列,做的量比較大,一旦做大,船大難調頭,一下子不好收手,錢不可能一下子都能要的回來。”一鋼貿商告訴21世紀網。他分析,民生銀行可能要為前幾年的激進付出“代價”了。
另一鋼貿商坦言,民生銀行低風險高收益的“商貸通”,到底有多少鋼貿貸款和類似鋼貿貸款,無從知曉,但據其了解,民生銀行在上海鋼貿貸款當中陷得最深。
梳理定期報告數據不難發現,最近兩年,民生銀行不良率基本呈攀升之勢。最新的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民生銀行不良率0.76%,同比上升0.13個百分點。
在中銀國際分析師孫鵬看來,2012年4季度,民生銀行的不良貸款上升偏快,上升幅度是09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個季度。
平安證券分析師勵雅敏分析,民生銀行2012年末不良余額105億元,若加回核銷后的不良余額同比凈增長48%,不良惡化趨勢比較明顯。逾期貸款中,90天以下逾期余額增速高達94%。不良的消化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