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市:風雨過后能否見彩虹?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金三失約,銀四蕭條,面對近期鋼材價格跌跌不休的走勢,很多鋼貿產業鏈上的人們都有些失望,但是筆者并不覺得現實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心態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在2013年心里一直堅定的是…
金三失約,銀四蕭條,面對近期鋼材價格跌跌不休的走勢,很多鋼貿產業鏈上的人們都有些失望,但是筆者并不覺得現實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心態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在2013年心里一直堅定的是什么?那就是一定會比2012年會好的多,不是嗎?所以對于后市來說還是應該多多看好,不要太悲觀了。
更何況,目前鋼材市場下游需求確實有在釋放,這個可以從庫存數據就能體現出來,不出意外的話,本周應該也是下降的,那么連續六周庫存下降,難道不是因為下游需求轉好,成交變好了么?
再說了,就建筑鋼材來說,前期國家發布的一系列的保障房建設、商品房建設、基礎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現在都已經開工了,在走訪一圈市場來看,我們發現目前市場上車子明顯比之前多了,前期冷清的鋼材市場也開始熱鬧起來了,只不過說目前要大幅度大規模的需求釋放還是不太可能。
昨日政治局會議打出了提振經濟的三記“政策拳”,即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重申中國將繼續實施和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考慮到人民幣近來的強勢升值態勢,貨幣政策趨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CPI并未明顯高企也使緊縮措施概率不大,那么積極的財政政策尤其是對基礎設施原料鋼材產品而言仍舊是有一定的利好。
還有關于著力釋放內需潛力,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和服務消費。暗示以后國家會出臺一些類似家電下鄉等刺激政策來擴大內需,那么汽車、家電等下游行業未來前景不錯。不僅如此,還有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對于目前供求嚴重失衡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而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4月中旬鋼其會員企業粗鋼日產量為168.9萬噸,旬環比降0.5%,全國估算值為211.6萬噸,環比降0.4%。截止本旬末,重點企業的鋼材庫存為1366.2萬噸,旬環比下降0.5%。隨著鋼價進一步回落,鋼廠盈利狀態轉差,生產積極性略有下降,雖然產量仍處于偏高水平,不過有下降就是好的。
常常有人告訴我們,現在的辛苦,是為了"以后"的幸福。可是沒有人許諾我們那個"以后"什么時候會來??人生一直是付出和得到的交織,把辛苦也當幸福來過著,我們就贏了。鋼價反彈這個過程雖然有些長,但它終究會到來,因為有過最深的寒冷,所以陽光才會顯得如此耀眼。人生路漫漫,前面的風景還在等著你去添色。
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2013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開局平穩,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但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在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后,國家高層打出了提振經濟的三記“政策組合拳”,即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且會議還重申中國將繼續實施和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那么,對于遠低于市場預期的鋼材市場來說,我們又能發現哪些新的看點,不妨跟隨筆者稍作討論。
國家認為今年一季度我國的經濟雖然保持平穩增長,但依舊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在這里,我想主要指的是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相比此前的預期有小幅的降低;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在二季度開始,應當會出來一些穩增長措施,繼續穩定和提高后期經濟的增速。筆者認為,這些措施最終會落在促進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刺激擴大內需消費、限制嚴重過剩產能等方面。總體來講就是上游控制供應,下游刺激需求消費。
對于鋼鐵行業來說,當前我國鋼材市場易跌難漲,鋼企普遍虧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供應遠大于需求、實際需求消費遠低于市場預期,造成市場判斷失誤導致的虧損擴散。所以說,鋼鐵行業解決現狀的根本之路要分兩塊走,一塊是擴大需求,刺激下游產業對鋼材的消費能力,比如說制造業、交通等基建工程、保障房建設的進度等;而另外一個方面,則是降低鋼廠的產能和產量,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對于下游需求釋放而言,這次的政治局會議透露出一個主要信號,即中國可能不再重走用以大投資刺激增長的道路。原本對鋼鐵行業而言應當算是重大利空;但就今年來看,筆者卻不這么認為,因為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已經發布足夠多的投資項目,但為什么至今未能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呢?主要考慮是“有項目、無資金”在作怪,十數萬億的投資項目,在沒有開工實施前,永遠只能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數字,而項目的啟動,最重要的就是資金。筆者認為,在一季度經濟數據低于預期后,相關部委會更加務實的花大力氣去促進已發項目的實施。
另外,對于如何刺激內需消費,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和服務消費,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資項目審批事項;也就是說,在以前從申請立項到開工動輒需要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工程項目,以后在審批的程序上最大化的縮減,大幅度的提升企業工程進度,從而更快的刺激需求釋放。另外,在我國的家電、汽車等主要制造行業,去年年底刺激消費政策退出后,至今一直處于空白期,在擴大內需的大旗下,筆者認為國家會盡快的出臺一系列的拉動消費需求的新政策,加上新城鎮化戰略規劃,相信后期這塊的產銷情況會出現好轉。
再來看淘汰產能、控制產量方面,我國的鋼鐵產能十來年是越淘汰越大;但是今年兩會以來的北京等地長期霧靄天氣,空氣污染等環保問題日益嚴峻,這和年初國務院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打造健康經濟社會不符。此次政治局會議強調“社會政策要托底”, 暗示國家準備承受低速增長、淘汰過剩產能之痛;抓緊研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未來國家在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會更加的趨于平衡,后期對“兩高”行業可能動大手術,就鋼鐵行業而言,一大批的環保不達標的中小鋼企要么停產實行設備技術升級改造,要么被兼并或直接破產退出,在國家準備好承受由此帶來的經濟增速降低的陣痛后,阻礙因素也就將最大可能消失。
因此,通過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就鋼鐵行業而言,透露出來的消息是,未來國家將重點淘汰落后鋼鐵產能、嚴抓環境污染逼迫不合格鋼企停產升級;而下游需求方面,國家在拉動下游需求消費擴大,也就是拉動鋼材需求的釋放,同時加快推進批建項目的進度,最大程度的支持鋼材需求基本面的盤活。如此來看,未來我國鋼材市場可能迎來新的轉折點將不是難事,但具體到鋼材市場的變化,我們還得進一步觀察會議決策的具體執行力度,總之有了一個好的方向,堅持了較強的信心,總會有利于市場的后期走勢的。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鐵企業“高成本低盈利”格局難變 下一篇:煤炭產業應充分用好兩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