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五條20%個稅的調控措施恐將再次成為空調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史上最嚴”的新“國五條”京版細則實施不到一個月后終于催生了第一批二手房交易繳納了獲利部分20%個人所得稅的案例。最先繳稅的是豐臺區大成南里小區的一套二手房,交易房款為280萬元,房主…
“史上最嚴”的新“國五條”京版細則實施不到一個月后終于催生了第一批二手房交易繳納了獲利部分20%個人所得稅的案例。最先繳稅的是豐臺區大成南里小區的一套二手房,交易房款為280萬元,房主購買時價格為140萬元,此次交易獲利140萬元,所繳納的個稅數額為140萬元的20%,也就是28萬元。該筆稅款和其他二手房稅費一樣,全部由買方埋單。市場人士早在20%個稅出臺后就預言,業主并不會因20%個稅的出現而降低房價,最終20%的稅可能還是會落在買方人身上。這種擔憂已經成為事實。
廣州尚未對20%個稅的實施出臺細則,也尚未真正實施20%個稅的強制繳納。中原地產研究部主任黃燕飛告訴記者,比較核定征收(按評估價1%收。┖蛽䦟嵳魇眨ò促I賣所得20%征收)的兩種方式,絕大部分人都會選取對自己有利的稅費低的方式。以北京280萬成交的房屋為例,按1%收取,個稅只需2.8萬元;按所得20%收取,個稅大幅上漲至28萬元。只有在增值額非常低的情況下,據實征收才會比核定征收更有利。
國家手中還握著“房產稅”這張牌。繼重慶、上海實施房產稅后,最近又有傳言杭州將試點開征房產稅。市場人士認為,國家無法防止二手房交易的稅費轉嫁,就算是強制必須“各付各稅”,業主也可以在上調樓價來彌補增加的稅費,因此加稅無助于遏制樓價上漲,反而成了助推器。從某種意義來說,新“國五條”20%個稅的調控措施又一次成為“空調”。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貿商“托盤” 融資不好過 下一篇:鋼鐵產量為何“跳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