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入淡季 二季度鋼鐵業經營環境堪憂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3年一季度各鋼廠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 近期,主要鋼鐵上市公司相繼公布了一季度的業績報告,整體來看,一季度主要鋼鐵上市企業的表現較去年有所好轉。但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良好勢頭…
2013年一季度各鋼廠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
近期,主要鋼鐵上市公司相繼公布了一季度的業績報告,整體來看,一季度主要鋼鐵上市企業的表現較去年有所好轉。但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良好勢頭或難以持續,隨著雨季的到來,加之供需矛盾突出等因素,二季度鋼鐵企業業績表現難言樂觀。
一季度鋼企盈利現分化
2012年鋼市的慘淡依然記憶猶新,今年年初,人們懷著忐忑以及對于新一年的美好憧憬,開始了新的征程。近期,鋼鐵上市企業陸續披露的2013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出了一絲暖意。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的寶鋼股份,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16.28億元,同比增長33.3%,寶鋼繼去年凈利逆勢大增后,再度平穩向上。
寶鋼股份的表現或許并未帶來太多的“震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曾經的“虧損大戶”也于今年一季度扭虧為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鞍鋼。此前,因連續兩年出現大額虧損,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不過隨著去年四季度開始公司從多方面采取了降本增效措施后,終于在今年一季度實現盈利,完成凈利潤5.4億元,同比增長128.60%。
此外,去年業績虧損的山東鋼鐵、南鋼股份、杭鋼股份及ST韶鋼今年一季度的表現也較為突出,四家鋼企2013年一季度分別實現盈利為259萬元、1467.5萬元、2745萬元、3455萬元。
不少鋼企業績回暖,但全行業仍處于較為低迷的環境中也是不爭的實施,所以一季度鋼鐵上市企業呈現出分化的局面。在已公布一季度業績的上市鋼企中,虧損的企業達7家,占比為22.6%,虧損企業的虧損額普遍小于5億元。其中,虧損額度最大的是重慶鋼鐵,一季度虧損達4.59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額擴大1.5倍。
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盡管一季度主要鋼鐵上市企業的業績表現相對前期有所好轉,但從當前整個鋼鐵行業的情況來看,二季度或難有較好表現。
良好勢頭或難以延續
此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4.86億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但是一季度實現的利潤是逐月下降的,其中1月份13.38億元,2月份9.98億元,3月份只有2.67億元。不僅如此,3月份的虧損面也較1、2月份有所擴大。
今年1、2月份,在經濟增長和市場預期增強的拉動下,鋼價出現了小幅回升,鋼鐵企業經營狀況因而有所好轉。但新年過后,實際需求并沒有如預期那樣出現明顯釋放,鋼價無奈走低。
與此同時,鋼鐵產能卻在不斷釋放。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粗鋼產量為19189萬噸,同比增長9.1%,日均粗鋼產量升至213.21萬噸。
研究中心研究員表示,國內不斷增長的鋼鐵產量使得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更為突出,加之國外市場需求不濟以及頻繁的貿易摩擦,二季度鋼鐵企業必然面臨較大的銷售壓力。
據相關指數顯示,目前鋼價仍難改下跌之勢,但各原料跌幅或小于鋼價跌幅或已有所企穩。“二季度鋼鐵企業降本增效的難度有所加大”。
此外,“隨著雨季的到來,鋼材市場價格弱勢難逆”,研究員認為,一季度的良好勢頭恐難延續,二季度鋼鐵業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