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鋼鐵企業改革發展成功實踐,得到啟示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一季度,鋼鐵行業的運行形勢有所好轉,但仍面臨嚴峻的困難,“高庫存、高產量、高成本”的局面仍將持續。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復雜,鋼鐵產能過剩局面在一段時期內仍難以緩解,企業仍將經受…
今年一季度,鋼鐵行業的運行形勢有所好轉,但仍面臨嚴峻的困難,“高庫存、高產量、高成本”的局面仍將持續。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復雜,鋼鐵產能過剩局面在一段時期內仍難以緩解,企業仍將經受持續微利的考驗。面對持續低迷的鋼材市場和激烈的競爭,再寄望國家出臺政策拉動鋼材需求大規模增長,已經很不現實。在這樣的情況下,鋼鐵企業要如何走出困境,實現扭虧為盈?除了要理性判斷外部形勢,繼續化解過剩產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兩眼向內,以市場為導向,深化改革,提升企業管理和現代化運營水平。
對于鋼鐵企業來說,深化改革,就是要讓企業的組織架構、營銷體系、創新能力、商業模式等真正面向市場,最終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不少鋼鐵企業已經在轉變觀念、改革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新興際華集團以“層層模擬法人,環環快速聯動,人人應對市場,招招應對危機”為核心的“兩制”管理模式;河北鋼鐵集團唐鋼“以生產組織模式變革提升成本控制力,以轉變市場營銷模式提升創效能力”的“兩個轉變、兩個提升”改革;山東鋼鐵集團濟鋼推行完全成本核算、實施模擬法人管理機制,等等,正是通過對企業管理的創新和優化,提高了運營效率,增強了市場反應能力,并將市場的壓力層層傳導到每一位員工,增強了員工的責任感和工作動力,使其成為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發動機”。
從鋼鐵企業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
深入市場化改革,轉變發展思路是基礎。在當前產能過剩、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下,鋼鐵行業轉方式、調結構,落實到企業的實際行動,首要一點就是鋼鐵行業高盈利時代建立的追求高產量的傳統發展思路,以長期穩定的發展為第一價值目標。鋼鐵企業只有認清現實,摒除“等、靠、要”的思想,放開手腳在市場里拼搏,才能在競爭中生存壯大。
深入市場化改革,市場規律是準繩。鋼材市場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鋼鐵企業舊有的生產組織模式不能適應新的市場規律,是導致現今鋼鐵行業陣痛的重要原因。鋼鐵企業必須建立一個新的貼近買方市場的追求質量和成本控制的生產組織模式。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是以市場為導向組織生產,堅持以銷定產,不收全款不發貨,沒有訂單不生產,合理控制產量。二是降低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減少資金占用,降低成本。三是提高創新能力,調整產品結構,生產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獨特產品,擴大盈利空間,避免同質化競爭。四是推動產銷研一體化,將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對終端用戶的走訪服務,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
深入市場化改革,優化管理是抓手。新世紀以來,尤其是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有大型鋼鐵企業通過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改革,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鋼鐵企業所背負的社會責任仍然較重。鋼鐵企業必須通過深化企業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競爭性選人用人的力度,建立健全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選聘、考核、獎懲和退出機制,充分激發企業和員工的活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力。
深化改革,最難的是把企業的利益和職工個人的利益統一起來,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做到整體利益最大化。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管理者,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實實在在地把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提升每個員工的責任意識、發揮主人翁作用。
今天,面對嚴峻的形勢,鋼鐵行業改革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也更加迫切。對鋼鐵行業來說,危機正是一個機遇,通過改革,企業將把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創新能力和運營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這必將為行業的復蘇發展提供強大的后勁,也必將大大提升中國鋼鐵行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