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報告:進口礦價繼續下挫但降幅縮窄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本周進口礦價格持續小幅下滑,市場成交情況較為慘淡。隨著進口礦市場價格不斷創年內新低及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進口礦市場成交進一步低迷。部分貿易商表示,雖然目前進口礦價格…
本周進口礦價格持續小幅下滑,市場成交情況較為慘淡。隨著進口礦市場價格不斷創年內新低及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進口礦市場成交進一步低迷。部分貿易商表示,雖然目前進口礦價格跌至年內新低,但是由于鋼材市場仍無明顯復蘇的跡象,加之鐵礦石市場需求仍舊疲軟,預計短期內進口礦市場仍將以弱勢運行為主。
“新華—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顯示,截至5月27日,中國港口鐵礦石庫存(沿海25港)為7415萬噸,較上周(5月14日-5月20日,下同)增加166萬噸,環比增2.33%。中國進口品位63.5%的鐵礦石價格指數為123,下跌1個單位;58%品位的鐵礦石價格指數為107,下跌2個單位。
目前,我國粗鋼產量始終處于高位運行態勢,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嚴重的狀態仍未出現緩解的跡象。這種情況在后期或將加重鋼材市場的供需矛盾,致使鋼材價格持續弱勢運行,進而壓制鐵礦石市場價格難以走出低谷。
同時,國內鐵礦石價格雖然已經降至年內新低,但成交仍然普遍慘淡,鐵礦石市場呈現價格和需求雙雙走低的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鐵礦石市場或進入價格、需求連續走弱的惡性循環,而這一風險目前看來正在逐漸加大,預計下周市場在維持謹慎觀望基調之下將窄幅走弱。
一周市場行情綜評:
本周進口礦價格持續小幅下滑,市場成交情況較為慘淡。隨著進口礦市場價格不斷創年內新低及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進口礦市場成交進一步低迷。部分貿易商表示,雖然目前進口礦價格跌至年內新低,但是由于鋼材市場仍無明顯復蘇的跡象,加之鐵礦石市場需求仍舊疲軟,預計短期內進口礦市場仍將以弱勢運行為主。
價格影響因素解析:
1、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跳水”
國際鐵礦石價格近期出現大幅下跌,進口鐵礦石價格已從2月份的高點158美元/噸回落至123美元/噸附近,逼近去年低點。礦價的持續“跳水”再次牽動市場敏感神經,鋼廠貿易商頻現恐慌性拋貨。
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數據顯示,上周總申報69筆,總申報數量297.7萬噸,成交1筆17萬噸。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相關人士表示,上周鐵礦石市場價格開始加速下跌,主流粉礦市場價格全周下跌5美元左右,市場報盤陸續涌出,且不乏商家主動調低價格出貨。但近期鋼材現貨、期貨連續下跌,鋼材市場悲觀情緒加重,導致多數人認為鐵礦石價格仍有下跌空間,出手謹慎。隨著價格的持續下跌,上周后半周平臺上開始出現買盤申報,顯示出部分商家認為價格變化較快,或有反彈可能,但出價較低,未能成交。
根據礦協公布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鐵礦石產能將超過4.3億噸,新建的產能將全部達產,預計產出3億噸。而根據早前新華社分析師預測,到2015年,三大礦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新增鐵礦石產能預計將達到6億噸。無論國內還是國際,鐵礦石未來供應過剩已成定局。鐵礦石供應呈現逐年增長態勢,使得市場擔憂情緒愈發強烈,礦價后市仍有下跌空間。
礦價大跌令市場恐慌情緒集中爆發,鋼市頹勢更使產業鏈危機四伏,市場頻現拋貨潮。目前,礦貿商都急于出貨,降價拋售現象普遍。另一方面,鋼廠的微利也使得礦貿商壓力倍增,從而不得不接受更多價格挑戰和敞口風險。
分析認為,鐵礦石價格下跌,無疑會帶動煉鋼成本線進一步下移。一季度由于礦價下跌的滯后性,鋼企盈利狀況持續下滑,虧損面增大,一旦礦價下跌加速,鋼廠的盈利狀況將會有所改觀,但這也會使得全行業的減產動力更弱,屆時鋼價的下跌趨勢更難以逆轉。在恐慌情緒蔓延下,21日,有著鋼市風向標之稱的沙鋼再次下調出廠價格。鋼市‘空’氣彌漫,短期內能否啟動減產要看鋼企虧損是否會繼續加重,在虧損達到一定程度后,市場倒逼行業減產的力度肯定會加大。
2、“利空”烏云籠罩鋼材市場
利空已成為近期鋼鐵市場主基調。10日唐山鋼坯價格回落加重市場觀望情緒;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零售、4月工業增加值、1-4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均不及預期;而此后,鋼廠陸續下調后期價格及4月份粗鋼、熱軋產量高位運行導致目前供需博弈更加激烈,加之鋼貿危機以來蓄水池功能失效,在部分商家急于拋售的帶動下,市場上低價資源出貨不暢,高價更是無人問津,國內熱軋市場價格加速回落。
據了解,5月上旬全國粗鋼產量環比上升,一方面與二季度以來新增高爐生產漸入正軌有關系,另一方面也與鋼廠為攤薄成本而加大生產力度有關。在宏觀政策面缺乏重大利好,而需求面受到南方梅雨季節影響的大背景下,居高不下的粗鋼日產量將繼續對市場產生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制鋼企業已開始將部分鐵礦石船貨拿回市場兜售,縮減存貨以降低成本。過去兩周以來,交易商估計中國鋼鐵業者長期合約購得的鐵礦石倒入現貨市場的數量約200-300萬噸。
分析認為,鋼鐵業者回售鐵礦石并不罕見,因許多鋼廠都有從事交易的部門,只是近期回售的情形明顯升溫。近兩周以來鐵礦石船貨被積極拋售,意味著中國鋼廠對后期需求全面看淡,而這一舉動也意味著鋼廠減產將在不久后展開,對三季度鋼鐵市場走勢有利。但6月受到天氣等影響,需求或轉弱,而本身市場去庫存還需時日,鋼廠減產影響仍將有限。
3、全球鐵礦石產能逆勢大幅躍進
據了解,2012年三大礦山以及FMG的鐵礦石生產總量增加4054萬噸。預計2013年四大礦山新增產量會在6000萬噸左右,加上世界其他國家和礦山公司的礦石增產量,2013年全球礦山企業鐵礦石增產量或將在7000萬-8000萬噸。
2013年,澳大利亞將鞏固作為世界上主要鐵礦石生產國家的地位,盡可能地提高其潛在的鐵礦石產能,如果所有的項目和擴張計劃如期開工,2013年的鐵礦石產能較2012年將增長30%。同時,目前世界鐵礦石海運貿易量的占比也在繼續發生著變化:巴西礦即淡水河谷產的礦石占比繼續保持平穩,而印度礦的出口因為各種開采禁令將繼續下滑。
在澳大利亞,主要生產商力拓、必和必拓和FMG仍致力于大幅擴張產能,同時較年輕的礦山公司如Atlas鐵礦公司,Arrium有限公司(原OneSteel公司)和吉布森山鐵礦公司也將在2013年提升他們的鐵礦石出口量。在西澳新建的磁鐵礦項目,2012年年底已開始生產,這些新增的鐵礦石產能將陸續裝船運往中國。普氏估算,到2013年底澳大利亞礦山的產能將達到7.2億噸/年,2012年年底這個數字大約為5.5億噸/年。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認為,國外礦商們均意識到中國粗鋼產量很難按照前幾年的增速持續攀升,鋼材產量已經達到峰尖且保持平穩,但礦商們又堅信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仍保持強勁。競爭性的礦石供應和預期供給并不匹配,但放眼全球,幾乎沒有信息表明澳大利亞礦山包括淡水河谷的市場主導地位會受到威脅。這種情景將促進大的鐵礦石生產商繼續前行。
4、本周鐵礦石運輸需求漸緩
本周,國際海運市場鐵礦石運輸需求呈現緩慢恢復態勢,但煤炭運輸需求依舊較弱,市場整體運力過剩狀態仍舊明顯,運價先抑后揚,臨近周末,部分海運價格、BCI和BSI指數有所小幅反彈。本周初,國際海運市場延續上周弱勢下滑走勢,市場整體下滑。但隨著黃金以及大宗商品的止跌盤整,國際海運市場亦停止持續下滑的腳步,其中海岬型船只和大靈便型船只表現較好,臨近周末國際海運費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彈,預計下周或以盤整運行為主。
截至5月23日,BDI指數報于828點,較上周同期跌22點。巴西至中國海運費報至17.519美元,較上周同期跌0.004美元,跌幅0.02%;西澳至中國海運費為7.35美元,較上周同期漲0.195美元,漲幅2.73%;印度至中國海運費為12.94美元,較上周同期跌0.02美元,跌幅0.15%。
集運市場再現美強歐弱,歐線方面,盡管貨量環比逐步上升,但由于新船交付量大導致運力過剩狀態進一步加劇,運價繼續下跌,部分航次已跌破600美元/TEU。美線方面,美國經濟復蘇態勢以及美線貨量表現較好,市場情緒樂觀,小部分船公司開始提價,運價小幅上升。展望未來,由于需求疲軟再加上未來大船投放較多,歐線運價壓力較大,但考慮到目前較低的運價水平,其進一步下跌空間不大。未來可期待班輪公司調整競爭策略并再次聯合推升運價的舉措,但預計仍需時日。長期來看,2013年下半年干散貨市場運力過剩狀況環比有望逐步好轉,行業周期拐點可期。
后期市場分析預測:
目前,我國粗鋼產量始終處于高位運行態勢,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嚴重的狀態仍未出現緩解的跡象。這種情況在后期或將加重鋼材市場的供需矛盾,致使鋼材價格持續弱勢運行,進而壓制鐵礦石市場價格難以走出低谷。
同時,國內鐵礦石價格雖然已經降至年內新低,但是成交仍然普遍慘淡,鐵礦石市場呈現價格和需求雙雙走低的態勢。雖有部分礦選廠商和貿易商有抄底的打算,但是鋼材市場仍無回暖的跡象,鋼廠采購態度謹慎且接盤量仍較小,港口現貨還存一定議價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鐵礦石市場或進入價格、需求連續走弱的惡性循環,而這一風險目前看來正在逐漸加大,預計下周市場在維持謹慎觀望基調之下將窄幅走弱。
目前,“新華-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每周二發布。該指數旨在深入解讀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的變化,對鐵礦石價格及未來交易的發展趨勢做出有效的預判和分析。
“新華-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是新華社自主研發的數據產品之一,是由新華社遍布全球的信息采集網絡進行數據采集?加工和分析,結合相關領域專家的觀點,并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后,由新華社專家顧問團隊得出的結果。
一周熱點跟蹤分析:
目前減產最大阻力來自鋼企負債危機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國內30家主要上市鋼鐵企業,流動負債總計約為7594.76億元。其中,55家國內上市鋼企中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有18家,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撫順特鋼的資產負債率為84.12%,*ST韶鋼為86.78%,華菱鋼鐵為83.03%,重慶鋼鐵甚至高達87.66%,其資產負債率位列上市鋼企首位。
分析發現,近兩年來國內鋼鐵行業資產負債率上升勢頭明顯,以*ST韶鋼為例,2011年1季度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3.56%,兩年后更是攀升至86.78%,漲幅高達15%。高企的粗鋼產量并沒有為鋼廠謀得更多的收益,反而使之陷入了增產不增收的怪圈,“越虧損越投產”成為當前鋼廠的經營常態。
從另一方面來看,鋼廠減產意愿較低也是造成資產負債率高企的因素之一,在經營者看來,堅持生產、低價銷售帶來的虧損遠遠低于停轉高爐;此外,目前鋼鐵行業資金鏈緊張,許多鋼企背負著銀行的大量貸款。放貸審批時,銀行一旦發現哪家鋼廠高爐關閉,就會對該廠的盈利能力及償還能力產生質疑,由此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行業的資金鏈斷裂。
在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產能嚴重過剩等多重利空因素的交織下,鋼企效益持續下滑,造成自有資金越來越少,但鋼企新建高爐、擴建精品基地、調整產品結構以及銷售渠道拓展又需要大量且持續的資金投入。企業用錢地方多了,進來的錢卻少了,在一增一減的情況下,鋼企往往依靠銀行舉債解決資金短板,負債率越來越高已成不爭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