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時代鋼鐵行業要走服務轉型之路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夏季已至,然而鋼鐵行業卻仍處寒冬。產能嚴重過剩,鋼價低位徘徊,讓鋼鐵企業在“微利”中痛苦掙扎。面對行業面臨的困境,在昨日舉行的第五屆寶鋼學術年會上,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提出,…
夏季已至,然而鋼鐵行業卻仍處寒冬。產能嚴重過剩,鋼價低位徘徊,讓鋼鐵企業在“微利”中痛苦掙扎。面對行業面臨的困境,在昨日舉行的第五屆寶鋼學術年會上,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提出,鋼鐵行業要從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他同時表示,鋼鐵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到來。
正如本屆寶鋼學術年會主題“新挑戰、新鋼鐵”所展示的那樣,目前鋼鐵行業的確面臨著深刻挑戰。隨著人口紅利終結、環境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常態化和產品同質化競爭,傳統鋼鐵制造的要素成本優勢逐漸消失殆盡,加之宏觀經濟處于轉型之中,使得整個鋼鐵行業的利潤率不斷惡化。
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鋼鐵全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有0.4%,而鋼鐵業上市公司則為-0.32%。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日前表示,今年前四月鋼鐵業的利潤分別為13億元、10億元、2.6億元和1.5億元,呈直線下滑的狀態。
徐樂江認為,傳統制造和服務型制造的區別在于商業模式和企業成長依賴要素的不同。目前,大部分鋼鐵企業仍關注產量、質量、能耗等指標,而比較忽視客戶滿意度的培育;銷售費用、研發費用、人力成本占總支出的比重低,這在目前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下競爭力不強。
徐樂江表示,鋼鐵制造進入微利時代,迫使寶鋼走向服務轉型之路。服務型企業的核心業務在于滿足客戶需求,利潤則來自長期的持續服務。目前,寶鋼不斷探索向服務商轉型,已經形成了資源開發、鋼材延伸加工、技術服務、金融、生產服務、煤化工等六大板塊的鋼鐵產業鏈結構,逐步由“內生型”向“市場型”轉變。
在徐樂江的發言中,重點提到了電子商務B2B模式。徐樂江稱:“在當前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時代,電子商務是一個最好的方式,鋼鐵電子商務的時代到了。”
寶鋼集團聯合上海寶山區政府所屬公司共同打造的鋼鐵現貨交易電子商務平臺“上海鋼鐵交易中心”于上月底正式掛牌。據了解,該中心由“范達城”、“來客圈”和“寶時達”三個服務平臺組成。其中,“寶時達”在2003年便已創立,主要銷售寶鋼自身產品;“范達城”則是服務于鋼鐵生產企業和貿易商的平臺,類似于實體店中的品牌產品銷售平臺;“來客圈”則采用撮合交易模式,也是國內目前大多數鋼鐵電子商務平臺的交易模式,該平臺提供聚鋼材尾貨資源,促成中小用戶的撮合交易,這意味著寶鋼布局了鋼材貿易的全部層次市場。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回顧“模式利弊”,鋼貿商該明白什么? 下一篇:漸入淡季 鋼市供需矛盾或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