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企擴張沖動未止 產能過剩之痛漫長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鋼鐵產能在不斷釋放,鋼企擴張沖動仍在繼續。”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4日分析中國鋼鐵產業現狀時如是表述。 匯聚中外鋼鐵業巨頭的第17屆上海國際冶金工業展…
“中國鋼鐵產能在不斷釋放,鋼企擴張沖動仍在繼續。”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4日分析中國鋼鐵產業現狀時如是表述。
匯聚中外鋼鐵業巨頭的第17屆上海國際冶金工業展覽會當天在上海召開,中國鋼鐵行業過剩的問題再度受到關注。
曾經,鋼鐵行業是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脊梁,爆炸式的數字增長寫滿了中國鋼鐵發展史,從1996年首次超過1億噸大關開始,中國鋼鐵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鋼鐵產能高達10億噸左右,然而重點大中型鋼企累計盈利僅僅15億元(人民幣,下同),即每噸鋼材僅能盈利1.5元。
嚴重的“供大于求”讓鋼鐵企業痛苦掙扎,行業困境備受矚目。此次參展,寶鋼、唐鋼、鞍鋼等大型鋼企都委婉地表示,鋼企目前正處在“微利”時代。
但盡管遭遇寒冬,中國鋼企似乎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1-3月份中國粗鋼產量19189萬噸,同比增長9.1%,創下了季度歷史新高。
徐匡迪在當天下午寶鋼學術年會上透露,2013年中國已經開工的鋼鐵項目有510個,在建投資規模2699億元。但他預計,到十二五末期,中國鋼材需求量僅將為6.88到7.12億噸,折合粗鋼需求量約7.16到7.50億噸。需求量小于產能。
而消化這些過剩產能將會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他稱,發達國家花了20年時間,中國至少也需要5-10年才能消化。
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名譽院長殷瑞鈺亦認為,鋼鐵產量增長的太快,造成了市場供需和價格的扭曲。
面對產能過剩,這位曾經的冶金部副部長的建議是,必須控制鋼鐵產出的總量,“大量的投資將導致鋼鐵業越投越被動。”
記者走訪注意到,很多鋼鐵企業開始謀劃綠色之路,以化解漫長的產能過剩之痛。
中國最大鋼企之一寶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樂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稱,環保和節能減碳是鋼鐵行業的未來,也是鋼鐵業治理過剩產能的好方法。“生產綠色產品鋼鐵業才能長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