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我國鋼企“偏食癥”越來越嚴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唐山京唐港區,天水一色,一艘外籍鐵礦石散貨船靜靜地停靠在碼頭。今年3月份這里剛剛創下單月吞吐310.5萬噸的新記錄! ‰x此50公里之外的地方,一大批鋼鐵企業正“嗷嗷待哺”。那里是中…
唐山京唐港區,天水一色,一艘外籍鐵礦石散貨船靜靜地?吭诖a頭。今年3月份這里剛剛創下單月吞吐310.5萬噸的新記錄。
離此50公里之外的地方,一大批鋼鐵企業正“嗷嗷待哺”。那里是中國鋼鐵工業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唐山,鋼鐵產能占全國的1/10。去年以來,在京唐港口岸停泊的礦石散貨船來源國數量突增到29個,鐵礦石進口依存度越發高企。
據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也在支撐這一事實:過去10年來,中國鐵礦石進口礦依存度從2001年的39.7%飆升至2012年的71%,創10年新高,且仍有繼續上漲的趨勢。
唐山地區大量的中小鋼廠,是京唐港進口礦的主力買家。
10年前唐山地區的鋼廠產能不過500萬噸。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便實現了滾雪球般的發展,2011年產能達到7000萬噸,增加了14倍。
李銘是唐山豐潤一家鋼廠的負責人。隨著產能的增長,他的鋼廠“飯量”也越來越大,國產礦難再滿足需求,進口量每年以5%的增速增加!皣a礦資源分散,開采成本高,大型企業少,因此多數鐵礦質量很難保持穩定,反觀進口礦品質穩定,競爭優勢明顯!崩钽懻f。
事實上,在過去10年,國產鐵礦石原礦產量也呈現出暴發式增長,增長的省份主要來自河北省。
但是受開采成本、外礦擠壓等因素影響,在2012年國內礦產量首次出現大幅下降,2012年河北省同比減少7100多萬噸,降低12%。內蒙古、福建也都減產1000多萬噸。
伴隨國外低成本礦石釋放,國內礦利潤受到擠壓,出售礦山行為不斷增多。
業內專家楊淑芳表示,2012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增量5750萬噸,加上港口庫存消耗1800萬噸,增量全部來自進口。國內精粉貢獻為負2750萬噸。
除了國產礦難以滿足需求,國內鋼企高爐的“胃口”越來越刁,也是導致外礦進口增加的重要原因。
2012年唐山地區新投產的高爐估計不下15座,總容積17400立方米,其中1008立方米規模的新建大高爐至少有10座。大型高爐對礦石品位的要求高,燒結礦配比在70%~80%。國產礦主要品種為鐵精粉,不能單獨燒結,因此必須用進口粗粉。
例如,首鋼京唐鋼鐵擁有全國僅有的兩座5500立方米高爐。由于高爐容積最大,對原料品位要求最高且100%依賴進口。鐵礦石漲價對京唐鋼鐵帶來的成本壓力也比同類鋼廠要大。
首鋼京唐鋼鐵一位管理層稱,高爐前期投資比較大,鋼廠會更傾向于長期持續使用品質高的鐵礦石,從而保護高爐的安全使用和壽命。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礦即便便宜也不能大量使用。如果隨便換礦,不但工藝調整需要時間,而且對爐子也有很大損壞。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熱軋卷板強勢領漲 鋼市反彈勢頭延續 下一篇:鋼鐵業行業性轉機難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