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特鋼需求環境繼續向好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5月底,東北特鋼市場同一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價格出現了平穩或小幅漲跌的走勢。監測數據顯示,近日,沈陽鋼材市場45﹟碳結鋼120mm~130mm價格為3680元/噸,持穩,140mm~180mm價格為4060元…
5月底,東北特鋼市場同一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價格出現了平穩或小幅漲跌的走勢。監測數據顯示,近日,沈陽鋼材市場45﹟碳結鋼120mm~130mm價格為3680元/噸,持穩,140mm~180mm價格為4060元/噸,下降了20元/噸;40Cr合結鋼50mm~110mm價格為3760元/噸~3930元/噸,上漲10元/噸,160mm~250mm價格為4260元/噸~4110元/噸,下降10元/噸;20CrMnTi齒輪鋼50mm~110mm價格為4360元/噸~4410元/噸,持穩。長春市場,45﹟碳結鋼140mm~280mm價格為4090元/噸~4190元/噸,下降20元/噸,其余規格穩定;40Cr合結鋼和20CrMnTi齒輪鋼價格整體穩定。哈爾濱市場,45﹟碳結鋼140mm~280mm價格為4160元/噸~4260元/噸,下降20元/噸,其余規格穩定;40Cr合結鋼150mm~280mm價格為4360元/噸~4460元/噸,下降20元/噸;20CrMnTi齒輪鋼價格整體穩定。
對此市場情況,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東北特鋼市場價格漲跌幅度不大,屬于正常盤整,說明需求環境比較穩定。另外,這種價格的波動狀態不具備持續性,預計進入6月份,東北特鋼市場的需求環境會繼續向好,價格或保持平穩運行。
PMI穩中見升利好裝備制造業
裝備制造業是東北地區的傳統強項和消費特鋼的關鍵大戶,其運行質量直接關系特鋼市場價格。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5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4月份回升0.2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1.8%,上升0.1個百分點,東北地區新訂單指數也高于50%;生產指數為53.3%,上升0.7個百分點,東北地區生產指數也高于50%。
東北特鋼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最新的PMI指數顯示,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的新訂單指數、生產指數已經完全擺脫了年初的趨弱狀態,這種形勢為6月份東北地區整體經濟繼續向好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不僅如此,今年初以來,東北三省把工業經濟發展的重心轉向自主創新促進轉型升級上,其中裝備制造業成果近期陸續顯現。例如,近期在北京舉行的第13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沈陽機床集團16臺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數控機床產品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大連船用柴油機有限公司研發的重型船用柴油機實現了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制一代的良性循環;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為香港南港島線打造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列車近日完成全部設計工作,這是我國研制的第一列能夠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運營的地鐵列車;中國北車哈爾濱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改變了過去鐵路貨車修理的單一業務模式,發展成為擁有鐵路貨車修理、鐵路貨車新造和鋼材物流三大業務板塊的企業。
三方面信息特鋼企業應重點關注
相關分析指出,今年前5個月,東北特鋼市場需求已經穩定,這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利好環境,但是在此環境下,后期東北特鋼企業應該面向市場需求的多個環節,以擴大特鋼產品的營銷空間,進而提高盈利能力和水平。企業應該側重關注以下三方面信息。
一是關注民營經濟發展信息。今年初以來,東北三省的民營經濟在保增長、擴內需過程中表現突出。例如,5月31日,遼寧省中小企業廳發布信息稱,今年前4個月,該省民營經濟增長保持了較快速度,民營經濟累計實現增加值5465億元,同比增長15.5%。數據顯示,前4個月,全省民營經濟出口交貨值達到688億元,同比增長12.6%;利潤總額為1336億元,增長13%;上交稅金685億元,增長14.4%;固定資產投資2698億元,增長17.7%。在民營經濟中分量最重的民營工業共實現增加值34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6%。
二是關注重點產品產需銜接信息。今年初以來,東北各省的政府部門為了保增長、擴內需,促進工業經濟穩增長,強化服務職能,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產需銜接活動,給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牽線搭橋,促進供需直接對接。例如,5月15日,吉林省政府、長春市政府在長春市共同主辦了重點產品產需銜接大會,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廳等部門發布了省內機場、鐵路、高速公路、水利、工業和房地產開發等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鋼材需求515萬噸,通鋼集團等12戶企業代表供需企業現場簽訂了鋼材購銷協議206萬噸,簽訂鋼材合同32萬噸。
三是關注各類展會信息。今年第二、第三季度,東北地區的國際、國內、區域等各類年度性博覽會、展覽會將相繼舉行。例如,將于今年9月份在沈陽舉行的2013年第12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等。在博覽會、展覽會上,裝備制造業能夠帶來自主創新最新成果,并集中展示行業的發展和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產品的用鋼品種、規格和服務需求等,特鋼企業應該積極對此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