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夏至 中國鋼材價格底部開始若隱若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期受到環保政策、鋼廠減產、原材料反彈等利好因素影響下,國內鋼材價格再次出現止跌反彈行情;且鑒于對鋼廠減產力度加大及治污十項措施的良好預期,一時之間“鋼價筑底”說漫天飛舞,顯…
近期受到環保政策、鋼廠減產、原材料反彈等利好因素影響下,國內鋼材價格再次出現止跌反彈行情;且鑒于對鋼廠減產力度加大及治污十項措施的良好預期,一時之間“鋼價筑底”說漫天飛舞,顯示市場信心開始回升。對此,分析師指出,當前鋼廠減產力度不足、季節性需求淡季影響供求矛盾進一步緩解、季度末資金面緊張等問題,將繼續壓制中短期鋼材價格走勢,需要警惕鋼材價格底部成為“陶瓷底”,一碰就碎。
利好漸現 端午節后鋼價止跌回穩
端午節后,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國內鋼材市場也突然火熱了許多,原材料止跌反彈,期鋼震蕩回升,政策面也出現久違的利好因素,鋼材價格連續數日出現止跌反彈行情,關于鋼材價格即將筑底的聲音彌漫整個市場。據市場監測顯示,截止到6月19日,25mm三級螺紋鋼均價格3394元,跌24元; 6.5mm高線均價3411元,跌14元; 5.5mm熱軋均價3481元,漲28元;1.0mm冷板均價4521元,跌24; 20mm中厚板均價3533元,跌9元。相對而言,鋼價跌幅呈現明顯收窄的趨勢,本周以來的鋼價反彈雖然最終夭折,但反應市場對繼續大跌已經有了較強的心理抵觸,階段性價格底部正或隱或現。
雖然鋼材市場上面有很強的反彈氛圍,但根據筆者觀察,在鋼價拉漲的過程中,現貨市場的成交情況卻并不理想,到本周中期,市場高價位資源成交阻力益發明顯,在拉漲價格后商家出貨量下降明顯,繼續拉漲的動力正在消失,周三出現震蕩趨弱走勢為主,觀望市場變化的氛圍較重。
鋼價超跌反彈動力不足 需警惕“陶瓷底”
很明顯,從最近幾天的現貨市場成交情況來看,需求基本面轉弱、終端觀望情緒滋生,鋼材價格的拉漲受到基本面疲軟的無情打壓。從目前我國鋼材市場面臨的情況來看,鋼價尚且不具備筑底反彈的條件,一旦消息面轉弱、鋼廠減產力度不足,可能造成后期行情的繼續下行。
經濟面復蘇繼續遭遇阻力,地方政府希望通過加大基建投資項目也遭遇到銀行限貸的阻力;在國家對經濟增速回落的容忍度增加的大背景下,通過經濟刺激計劃“保增長”的可能性降低,而由此帶來的是鋼材需求基本面的疲軟難升在所難免。加上當前鋼市已經進入傳統的季節性鋼材消費淡季,高溫多雨制約建筑鋼材需求釋放,而制造工業的低位徘徊也在繼續限制熱軋等板材需求的釋放,整體來看,若無重大政策出臺刺激經濟,9月份之前,國內鋼材基本面的需求將相對疲軟。
另外在鋼鐵行業本身上,還將長期處于供求過剩矛盾的束縛之下,盡管從5月中旬開始,國內鋼廠因虧損原因逐步加大減產力度,但相對來說,日均粗鋼產量依舊處在215萬噸以上高位,或許6月份產量會繼續下滑,但若下降空間有限的話,很難從實質上改變當前高供應壓力的現狀。
第三點則是關于資金方面的擔憂,時間很快就來到二季度末,國內金融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還在持續,而鋼鐵行業本身將面臨季度末集中還款壓力,鋼貿商同時還將面臨向鋼廠打貨款的壓力,總體資金面非常的緊張;而關于央行降息刺激經濟的傳言尚未得到落實,短期落地的可能性不大,這就必然導致包括鋼廠、鋼貿商在內繼續降價出貨套現意愿的增強。
綜上所述,當前鋼材市場盡管面臨一定的利好,但是鋼廠減產幅度能否達到預期水平、國家治污十項措施能否落實到位仍舊是未知之數;而夏季用鋼需求持續下滑卻是大概率事件,況且隨著鋼廠的減產操作延續,剛剛止跌回穩的原材料市場能否繼續堅挺尚未可知,相對鋼價而言,原材料價格尚有較大的下跌空間,鋼廠打壓原料的宗旨短期不改,成本支撐難以繼續走強。所以我們認為,近段時間以來鋼材價格的“筑底”基礎不甚牢固,鋼材價格存在較大的繼續下行風險。
期貨價格跌幅近千元,現貨價格跌700元/噸,2月以來滬鋼完成價差修正和利空釋放,持續5個月的下跌重創了市場信心,也把煤企、礦商和鋼廠逼至虧損的邊緣。此輪下跌是否見底尚難斷定,結合基本面和市場微觀結構判斷,一些積極因素正在凝聚,阻止了價格的進一步下跌,但要扭轉價格走勢還需要更多能量的積累。
環保風暴升級
為化解中國產能過剩的突出問題,國家高層多次提出對鋼鐵行業的整治,成效開始顯現。環保部在對中國最大的鋼鐵產地河北省進行調查發現,唐山、邯鄲、秦皇島和邢臺4個地市年內建成或在建的鋼鐵項目34個均無任何環保手續。發改委也要求各地對鋼鐵等過剩行業的違規產能進行清理和檢查,對于違規的項目,不允許提供土地、環評和信貸支持等。國務院則對河北相關違規鋼鐵項目和責任人進行了處理,可見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已上升至行政手段,后期粗鋼產出將受較大抑制。庫存方面,雖然主要城市螺紋鋼社會庫存仍居歷史同期最高,但自3月中旬高點已下降300多萬噸,降幅達29%,去庫存速率居歷史較高水平。
成本端現好轉跡象
原材料方面,隨著鐵礦石下跌至110美元/噸關口,國內港口鐵礦石庫存自兩年半低位開始回升,采購明顯增加,巴西到中國海運費連續9天上漲,倫敦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顯示,16萬噸海峽型船費率跳升13%,至日均9360美元,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也自6月初801上升至962。除了庫存偏低外,中國之所以在110美元/噸增加鐵礦石采購量,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較高品味的礦石成本在110美元/噸附近,所以鐵礦石價格進一步下跌的幅度有限,將從成本端給鋼價提供支撐。焦炭今年同樣大跌,國際煉焦煤節節潰敗,企業出現嚴重虧損,為應對當前低迷的市場,減少企業虧損,國內外煤氣紛紛限產保價。
市場結構不利期價持續走強
年初至今,滬鋼正向市場結構未曾改變,2月基差最大擴至500元/噸,隨后期價快速下跌才得以修復,目前以上海三級大螺為現貨價格的基差仍高達200元/噸,Rb1401合約與Rb1310合約價差也維持在80元/噸左右,緊繃的價差結構對期價的上行很不利,低迷的現貨需求限制期價的持續走強。對比滬鋼上市以來的價格走勢發現,千元幅度的下跌有5次,剛好每年1次,2011年和2012年跌勢的終止均表現為市場極度悲觀,期價大幅貼水,而且價格在底部停留的時間都很短,這與目前的市場結構差別很大。而2010年情況則大不相同,在房地產調控等一系列措施下,鋼價持續陰跌,并以筑底的方式結束下跌,今年的宏觀經濟背景雖然跟2010年相比發生較大改變,但滬鋼底部特征卻相似。
總之,歷經5個月的下跌后,鋼市利空得到較大釋放,在環保升級等積極因素的影響下,螺紋鋼價格進一步下跌的動能不足,但價格立即由跌轉漲也較困難,除非政策等外力因素推動,而且滬鋼市場微觀結構也不支持期價的持續走強,目前市場的頹勢至少還需要量能的進一步積累。操作上,短期以3400—3600元/噸區間振蕩思路操作,中期可在此區間逢低建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