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商:“不貸款永遠不會倒,貸款怕有一天會倒”
來源:華夏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長樂,民間融資的鋼鐵王國 跑路鋼企老板牽出另類民間投資圈 江西萍鄉萍特鋼鐵有限公司(下稱萍特鋼鐵)老總“跑路”被曝出是福建長樂市人后,長樂這個原本不出名的地級市立刻引…
長樂,民間融資的鋼鐵王國
跑路鋼企老板牽出另類民間投資圈
江西萍鄉萍特鋼鐵有限公司(下稱萍特鋼鐵)老總“跑路”被曝出是福建長樂市人后,長樂這個原本不出名的地級市立刻引來了眾多的關注。
長樂是福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人口66萬,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近30萬,民間資金雄厚,鋼鐵投資幾乎是牽涉當地百姓最多的一個行業。據介紹,長樂人在全國各地投資的鋼鐵廠多達500多家。
隨著鋼鐵行業的整體低迷,長樂人只能追憶著當年“四萬億”的好日子,而更嚴峻的現實是,或許遠遠不止有一個長樂。
長樂也不行了
“市領導問我,我說我也不知道有這個人,長樂鋼鐵業應該沒到那嚴重的地步。”“跑路”的萍特鋼鐵老板被曝出是長樂人后,長樂市冶金協會秘書長吳華榕便接到了領導電話。
“萍特鋼鐵一家遠遠不能代表長樂鋼鐵企業。”吳華榕表示。
熟悉長樂鋼鐵投資圈的王惟(化名)說:“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長樂人做鋼鐵的都沒有貸款,他還貸款5000萬?”王惟認為萍特鋼鐵老板有點特立獨行,是一位與圈內有點脫離的長樂老鄉。
7月8日,長樂市冶金協會發布的長樂籍部分鋼鐵企業價格數據顯示,全部處于停漲甚至是部分下跌態勢。而中國聯合鋼鐵網的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下旬以來,鋼材價格指數幾乎一路下滑。
“從2011年10月份開始,市場就開始不好了。現在沒錢賺,能保本經營就不錯了,基本是保本、微利或處在盈虧邊緣。”來自長樂的林鋼(化名)告訴本報記者,“前幾年賺錢的、靠自有資金運作的還可以維持,負債率高的企業就堅持不住了。”
林鋼經營著一家年產量200萬噸的鋼鐵廠,他的公司周邊三四家產能在30萬-40萬噸的小鋼鐵廠早已暫時停產。“長樂人投資的小鋼鐵廠很多都關停了。”林鋼說。
“以前特別是逢年過節,銀行里取錢排隊的隊伍都很長,現在很冷清,沒分紅了。”長樂當地一市民說。
“鋼鐵黃埔的校長”
據福建當地媒體報道,長樂人在全國投資興辦的民營鋼鐵企業多達500多家。而這龐大“鐵軍”的源頭,則是一個叫陳法官的長樂人,圈內稱其為“鋼鐵黃埔軍校校長”。
陳法官現年60歲,貨郎出身,早期走街串巷收購廢鐵料,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上世紀80年代初,陳法官與親朋好友合資建起第一家鋼鐵廠。
據認識陳法官的人士介紹,陳樸實少語,經常待在車間,“不銹鋼下料配比親自下單”,是一位實踐中走出的技術行家。
隨著企業做大,參與經營管理的親朋好友紛紛獨立出來,創建了第一批鋼鐵企業,被稱作“黃埔一期”。上世紀90年代,長樂人的投資開始走向全國,使全國涌現出一大批中小鋼鐵廠。
長樂市冶金協會的110名會員企業,算是同行中的有實力者。“上規模的在50、60家左右。”吳華榕說這數據自己心中都沒譜,上規模的標準指年產量在100萬噸以上的鋼鐵廠。
林鋼稍一掐算,“年產500萬噸的有5-6家,200萬噸的在30、40家左右。”在區域分布上,長樂人投資的鋼鐵廠以江蘇、山東、河北、山西、云南、廣西等省份為多。
來自全國工商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民營鋼鐵企業產量達3.62億噸,占全國鋼鐵產量50%。
還有一個能充分說明長樂民營鋼鐵實力的事例則是:2011年,寶鋼集團以70%股份入主福建德盛鎳業有限公司,后者為陳法官所創辦,陳持股比則降至30%,改組后的寶鋼德盛不銹鋼有限公司成為寶鋼集團主要的不銹鋼生產基地。
有知情人士介紹,陳法官持有紅土鎳礦直接生產不銹鋼專利,且控制了東南亞低價紅土鎳礦資源,極具成本優勢,寶鋼看重的正是這些。
“不貸款永遠不會倒”
“不貸款永遠不會倒,貸款怕有一天會倒。”長樂鋼鐵圈內的一句行話,道出了中小鋼鐵企業的生存現實。
“不貸款”,說的是長樂投資鋼鐵獨特的民間融資模式;“怕貸款會倒”,則是鋼鐵行業受制于經濟環境及政策變幻的無常。
長樂人投資鋼鐵廠,基本以家族為核心,親戚朋友集資入股,多則幾百上千萬,少則5萬10萬,全憑熟人熟面,無入股憑證,且投資圈不斷外延。
“有的人還不知道錢是投給誰,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把錢吞掉,后面的就拿不到錢了。”魏翔(化名)告訴本報記者,“投資關鍵要看老板人品。”魏翔是一個普通的長樂投資者,他將100萬元投資到了朋友的鋼鐵廠。
“我一個朋友,當地銀行要給他20億元授信額度,他推掉不要。”王惟告訴記者,如果遇上行業不景氣,貸款將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企業隨時會被拖垮。
由于鋼鐵屬限制發展產業,規模小的民營鋼鐵銀行更看不上。長樂鋼鐵企業的貸款,主要來自庫存抵押或關聯企業的“轉貸”,貸款占比一般控制在一個可控水平。
銀行出身的林先生認為,長樂當地民間借貸月利率在1.2%-1.5%之間,“這樣的民間融資水平是健康的。”
追憶“4萬億”
眾所周知,最近一次的鋼鐵全行業低迷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那個時候鋼材價格也下跌,不過沒有這次這么嚴重,后來中央出臺了4萬億投資計劃,3-4月低迷的時間,一陣風就過去了。”林鋼輕描淡寫了5年前的那場短暫的危機。
4萬億投資計劃出臺后,“鋼材供不應求,一直漲價,一個月漲2-3次,只要有庫存就賺錢,持續了近2年時間。”林鋼表示。
“那時建筑鋼材4000—5000元/噸,好的時候,一噸就有1000元的利潤,那是很異常的!”王惟告訴記者,長樂鋼鐵行業投資的合理利潤水平一般在200-300元/噸。
“2008年的時候,鋼鐵產能就嚴重過剩了,過幾個月時間,市場一下子就供不應求,我們做鋼鐵的心里都很清楚,這不可能,行業突然就不過剩了?”王惟說很多企業就預見到當時政策的不可持續。
據介紹,2009年后長樂民間新上馬的鋼鐵投資項目就少了許多,有的則是在原有產能基礎上的改造、提升。
在云南投資鋼鐵廠的鄭官(化名)告訴本報記者,“估計整個行業產能要壓縮20%。”不久前,鄭官剛收到當地政府下發的帶有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抬頭的《關于堅決遏制產量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
“現在,實體經濟不行,城鎮化規劃又遲遲未出臺。”而作為基礎行業的鋼鐵,林鋼說自己只能繼續熬著。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影響鋼市后期走勢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 下一篇:限產力度將左右鋼價反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