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長直言:中央對控制產能過剩決心很大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環保部長周生賢在貴陽舉辦的生態文明國際論壇上透露,目前國務院正在制定以PM2.5治理為主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于7月底或8月初公布。而環保部新聞發言人本月10日曾表示,被稱為史上…
環保部長周生賢在貴陽舉辦的生態文明國際論壇上透露,目前國務院正在制定以PM2.5治理為主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于7月底或8月初公布。而環保部新聞發言人本月10日曾表示,被稱為史上“最嚴格”大氣治理計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預計將投入1.7萬億元。
本屆政府環保方面要做三件事
針對PM 2.5的問題,周生賢認為,其形成機理十分復雜,治理起來也很艱難。所以,必須樹立既打攻堅戰,也打持久戰的準備,不可能一蹴而就。
周生賢說,本屆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以PM 2.5為主的大氣污染防控治理問題;第二,以清潔水為重點的水的污染防控治理問題;第三,以農村環保和土壤污染為主的專項行動。
控制產能過剩“中央決心很大”
據周生賢透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共分十條、35塊,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其中,首要內容就是控制產能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1388,0.00,0.00%)、氧化鋁等“兩高一資”即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周生賢直言“中央決心很大”。
繼續實行能源結構調整。“中國當前環境問題特點是煤煙型特點,任何環境問題都與燒煤有關系。中國如果多燒一億噸煤,什么事都完不成”,周生賢表示,將限煤增氣多用電,以控制污染的增加。在控制用煤的同時,增加其他方面資源,包括風能、水能等。
在控制排放方面,目前初步考慮將提高機動車標準和機動車用油標準,機動車將由國四標準全面提高到國五標準,用油將從國三標準普遍提高至國四標準。
從“在發展中保護”到“在保護中發展”
周生賢在強調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時,表示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一表述和他去年講話的內容有所差別。去年發表演講時,他的原話是“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緣何順序調換?“這一提法的變動,標志著中國高層對環境保護決策方面指導思想的變化”,周生賢解釋,目前的指導思想更有利于保護中國環境,在努力探索中國環保新路徑,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融合。
相關新聞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五年內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
南都訊記者葛倩實習生林鷺茜 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3是地下水,但對于地下水污染情況,各方說法不一。中國地下水污染現狀究竟如何?百姓又是否能喝上放心水?南都記者就此采訪了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他透露,目前所有監測到的可飲用的地下水中,大部分水達標。即使有一些指標超標,也可以通過技術處理使之合格。
凌江說,地下水的污染情況目前不能完全像地表水一樣表述得非常清楚。一方面,相對于地表水,地下水各方面的情況更復雜、更隱蔽一些;另一方面,我們的監測能力還沒能覆蓋得那么全面。現在全國只有5000個監測點,分布在300個城市,覆蓋率非常有限。下一步如何把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質監測得更清楚,環保部已有明確的計劃。
凌江說,我們對所有供飲用的地下水都有監測,監測的情況是大部分地下水都是達標的。即使有一些指標超標,也可以通過技術處理使之合格。
針對地下水污染問題,凌江表示,他個人判斷,目前的地下水中,淺層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主要是農藥、化肥的使用,造成的三氮的污染;深層地下水很多地方則是鐵、錳、氟化物等指標背景值超標,但這種超標在供水設施中是可以去除的,飲用水是達標的。有些水源地已經檢測到可能受到污染的威脅,但還沒有威脅到飲水安全。我們有很多工業企業,很多危險廢物的堆放場、垃圾填埋場、礦山,可能對地下水有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范圍有多大,程度有多深,正在做調查,不一定都影響到水源地。凌江說,目前已經專門針對地下水的問題制定了污染防治規劃。今后五年,將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
數據
飲用水源地達標逾95%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在昨日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之城市建設與飲用水源保護分論壇上透露,目前我國已掌握飲用水水源基本狀況及主要問題。最近一次監測,即2012年監測顯示,全國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共監測38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0個,地下水源地147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年取水總量為229.6億噸,達標率達到95.3%,服務人口達1.62億人。
但凌江也補充說明,這一指標并不全面,因為監測只是一年進行一次,同時很多地方也還無法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