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靠產業鏈整合筑優勢
來源:中國冶金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各種產業內分工逐漸深化,產業內和產業間的各環節間的經濟技術聯系日益緊密,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已經超出了企業自身,競爭也越來越多地取決于企業所在的產業鏈…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各種產業內分工逐漸深化,產業內和產業間的各環節間的經濟技術聯系日益緊密,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已經超出了企業自身,競爭也越來越多地取決于企業所在的產業鏈上各環節之間的系統整合和資源配置。這種狀況在當前產能嚴重過剩、同質化競爭激烈的鋼鐵行業顯得尤為突出。通過產業鏈整合,加強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和關鍵環節,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能,有利于將產業鏈的競爭優勢轉化為鋼鐵企業的競爭優勢,這也是鋼鐵企業應對當前市場挑戰的重要手段。
具體來說,鋼鐵企業提升產業鏈整合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減少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抗風險能力。鋼鐵企業經營規模大,經營的風險也隨之加大。企業經營過程中如出現產業鏈中斷(如原料、設備供應不暢)等不確定性情況,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導致產品成本上升和經營效率降低。為消除或減少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經營風險,鋼鐵企業只有通過產業鏈整合,強化產業鏈薄弱環節和關鍵環節,構建一個高效的產業鏈,才能夠暢通企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二是降低交易成本。當企業單純通過市場交易關系來維持同上下游生產過程的聯系時,會發生搜集信息、簽約、監督等一系列交易成本,同時會面臨著外部供應價格的不穩定或大幅度波動帶來的額外損失,給企業的成本控制帶來困難。產業鏈整合會使上下游企業關系由市場協調轉變為組織協調與市場協調結合,交易成本會大幅度降低。
三是獲得協同效應。通過產業鏈整合,企業間的關聯方式由過去僅僅基于產品或服務的市場交易,逐漸發展成為以資本滲透、戰略聯盟、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等為特征的深度合作,優化的產業鏈使上下游的產業得以配套、產業鏈的各環節得以科學分工和協調,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的順暢和相互配合,促進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產生協同效益。
那么,對于鋼鐵企業來說,如何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呢?結合鋼鐵產業的特點,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對上游資源和設備產業鏈的整合,增強資源、設備供應的經濟性和穩定性。首先,從原燃料來說,煤炭、礦石、合金料等原燃料是鋼鐵企業生存的根本,占到總成本的75%以上。國內鋼鐵企業近年來已經深刻感受到原燃料波動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重大影響。因此,國內鋼鐵企業在加強合作,提升整體議價能力的同時,必須通過股權并購或控股的方式構建自身資源保障平臺,以削弱原燃料市場波動對企業的影響。以全球頗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浦項為例,在過去30年,浦項投入資金21億美元收購全球各地鐵礦、煤礦,使其原料自給率達到34%。當前,浦項還在繼續加大海外礦產投資力度,力圖到2014年將原料自給率提高至50%。其次,從備品備件來看,由于鋼鐵工業流程復雜、工序繁多,對設備的備品備件要求高,因此而造成的資金占用在鋼鐵生產總成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為減少備品備件占用,保障設備安全穩定運行,鋼鐵企業應該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等形式,主動加強與設備供應商的合作,探索建立穩定的、低庫存的設備供應模式。
二是密切與下游用戶的聯系,構建穩固的產品銷售研發渠道。在當前市場形勢下,將產品以高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到用戶手中是鋼鐵企業最大的挑戰和最重要的工作。鋼材不愁賣的高盈利期已經過去,鋼鐵企業必須顛覆傳統銷售模式,才能在同質化競爭中取得生存空間。其中,加強與直接用戶的戰略合作,提高直供比例是鋼鐵企業營銷模式轉變的重要方向。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同時也為企業研發新產品提供了必要的市場依據,有利于提高鋼鐵企業產品研發的針對性和效能。因此,鋼鐵企業要加大走進市場的力度,通過為用戶提供過硬的產品與服務,與用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技術合作、產品開發等戰略合作,形成穩固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國內鋼鐵企業中,寶鋼走在了前列,先后與中集、一汽、上海電氣等大型用鋼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其產品銷售和研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之,鋼鐵企業在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過程中,除了股權入股和戰略合作兩種主要方式外,根據企業不同特點,還有許多其他的方式。最關鍵的在于,在當前市場寒冬中,鋼鐵企業在強化自身競爭力的同時,必須放棄單打獨斗的思維方式,樹立起“抱團取暖”的意識,并切實著手謀劃建設自身產業鏈聯盟的手段和路徑,在下步全面產業鏈競爭中獲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