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淡季“逆襲” 政策利好難支撐市場回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進入7月以后,鋼價一改6月的頹勢,奏出了今年以來的行業最強音,就如同當前的天氣一樣,熱辣無比。鋼市價格成功“逆襲”,鋼鐵現貨連續3周以上漲報收。 截至7月24日,鋼材最新指數為366…
在進入7月以后,鋼價一改6月的頹勢,奏出了今年以來的行業最強音,就如同當前的天氣一樣,熱辣無比。鋼市價格成功“逆襲”,鋼鐵現貨連續3周以上漲報收。
截至7月24日,鋼材最新指數為3660元/噸,相比于7月1日的3390元/噸,上漲270元/噸,漲幅為7.96%。據資訊機構提供的最新報告,國內現貨鋼市漲勢依舊,最近一周的平均漲幅約1.35%。期貨市場上,螺紋鋼主力合約也持續3周走強,累計漲幅接近6%。而且這一階段是鋼鐵傳統的淡季,此番漲幅,雖然不及久旱逢甘霖般爽快,但鋼鐵行業已經有種快要“熬出頭”的感覺。
這次鋼市能夠上漲,與國家的利好政策措施密不可分。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國內有超過50%的重大項目密集開工,雖然在需求淡季,各工程項目因氣候因素單體進度受限,但整個總量卻開始回升,填補淡季需求下滑的空當。政府利好的宏觀政策也是集中釋放。環保部門“死磕”鋼鐵等高污染行業初見成效,使得企業不得不進行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中央高層出聲表示在調結構的同時,要力保經濟增速不破“下限”,溫和刺激經濟措施呼之欲出;國務院批示進一步加快鐵路建設以消耗鋼鐵、水泥等行業的過剩產能,鐵建投資有望提速;經濟持續弱勢背景下提出的加快棚戶區改造、十大城市群建設、地方政府希望通過城軌投資等保增長。
除了政府政策的刺激外,近期鋼市庫存的下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西本新干線首席分析師劉秋平表示,受益于近期庫存的快速下降,市場供貨量有所回落,加上此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支撐,近期鋼廠紛紛漲價。
“鋼市上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上一輪補庫存周期持續時間很短,從去年年末到今年一季度;二是3月之后各大鋼廠主動去庫存的舉措令整體市場供需面有所改觀;三是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諸多措施整頓鋼鐵產業,環保治理、淘汰落后產能等”。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鋼材期貨市場持續3周走強,有一個現象卻沒有實質性轉變,也就是價一漲,成交量就下跌。這也顯現出鋼鐵行業的尷尬,對此,苑志斌認為:我國鋼市整體上依然處于供給過剩狀態,二季度主動去庫存行為只是讓這一過剩狀況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市場需求并沒有出現明顯好轉,并且鋼企同樣存在嚴重的庫存情況。
鋼市上漲固然可喜,但后期同樣一定要謹慎看待。鋼廠的產量約束近期也有點成效,中鋼協預估7月上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環比下降4.5%左右。全國鋼材的社會庫存也已連續17周下降,未來有望繼續下行。這些都是積極的市場信號,鋼廠和鋼市如何正確理解、接受和轉化這些信號,決不能再透支積極的市場信號。否則鋼市行情又會回落。
苑志斌表示:從企業角度來講,目前在供需狀況未曾得到根本改善且預計在未來較長時期內都難以出現好轉時,核心目標依然應該是加速去庫存,而不是提價抑制成交量;另外,對于正處于結構調整期的大型鋼廠,如寶鋼、武鋼、河北鋼鐵來說,在其他鋼廠紛紛提價時,應該平價促銷量,早日擺脫傳統產能的束縛。
而且現在已經有人在擔憂刺激消化鋼鐵產能的各個項目開工資金能否順利到位,會不會繼續延期,政策能否真正落實,市場需求能否持續拉漲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鋼價的漲幅。現在還不能盲目樂觀,
鋼廠一定要將限產和去庫存堅持下去,消化產能。堅決不能盲目地擴大產量,再去透支剛剛有所好轉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