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行業邊淘汰邊擴能 產業政策強化調結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工信部最新下達了今年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通知要求力爭在2013年9月底前關停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落后產能,確保在2013年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區轉移。 國務…
工信部最新下達了今年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通知要求力爭在2013年9月底前關停列入公告名單內企業的落后產能,確保在2013年年底前徹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區轉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錢平凡認為,此舉是中央政府應對產能過剩問題的最新舉措,表明產業政策對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繼續強化。
重點行業產能過剩更嚴重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末工業產能利用率平均只有78.6%,閑置產能高達21.4%。而工信部公布的19個工業行業產能過剩的程度更為嚴重,鋼鐵產能利用率下降到67%左右,水泥和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均低于75%。
“在產能過剩問題的影響下,產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劇,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2%,已連續16個月下降。”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向本報記者如是分析。
根據記者的統計,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具體為:煉鐵263萬噸,煉鋼781萬噸,焦炭1405萬噸,鐵合金172.5萬噸,電石113.3萬噸,電解鋁27.3萬噸,銅冶煉66.5萬噸,鉛冶煉87.9萬噸,鋅冶煉14.3萬噸,水泥(熟料及磨機)7345萬噸,平板玻璃2250萬重量箱,造紙455萬噸,酒精30.3萬噸,味精28.5萬噸,檸檬酸7萬噸,制革690萬標張,印染236150萬米,化纖31.4萬噸,鉛蓄電池極板1420萬千伏安時、組裝1067萬千伏安時。
以上落后產能涉及企業1400多家,涉及企業數較多的行業有:水泥527家、造紙274家、鐵合金184家、印染132家;涉及企業數較多的省份有:湖南160家、貴州112家、四川109家、山東103家、福建103家。
錢平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產能過剩集中在中上游行業,而從產業結構來講,目前的產能過剩主要集中于傳統的重化工行業,如鋼鐵、焦炭、水泥等。”
重點行業仍“邊淘汰邊擴能”
水泥行業淘汰名單共涉及527家,根據本報記者的測算,涉及企業最多的省份有:廣東79家、云南53家、福建50家、湖南38家、四川43家、廣西34家、河北32家;單個企業淘汰產能較多的企業分別為:江蘇磊達股份有限公司108萬噸,河北張家口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80萬噸,河北武山水泥有限公司70萬噸,江蘇常州亞峰水泥有限公司70萬噸,河北東光縣群光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60萬噸,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團羊水泥有限公司50萬噸。
水泥行業淘汰產能7000多萬噸,而中國建材工業協會的跟蹤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新投產水泥熟料生產線32條,新增熟料產能3800萬噸。由于供大于求,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在利潤率下降的同時,應收賬達721億元,同比增長22%;負債率61%,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
除了水泥,鋼鐵行業更是“度日如年”。據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共有31座高爐在建或建成投產,設計產能3800萬噸。
鋼鐵企業盈利狀況逐月下滑,市場供需陷入失衡狀態,但鋼產量仍創歷史最高水平。由于企業效益不佳,很多產能過剩行業不但不能給政府貢獻足夠的稅收,反而需要其不斷補貼才能運行下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衛民對記者說,僅鋼鐵行業,去年政府就補貼了45億元。
一方面鋼材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生產經營艱難,甚至虧損,另一方面產能快速釋放,企業減產意愿不足。劉衛民分析認為,企業擔心市場份額流失,防止銀行停貸風險,迫于地方保增長壓力,企業權衡邊際效益等因素是主要原因。
淘汰落后產能重在打破地方藩籬
劉衛民建議,淘汰落后產能應該繼續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等資源產品價格關系,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按程序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力度。
然而,近年來中央層面出臺的淘汰落后政策組合拳不可謂不強,從行政命令直接關停落后產能,到嚴禁信貸資金投向“兩高一資”項目,再到調整產能過剩行業用電、環保等成本,但產能過剩問題依舊困擾鋼鐵等諸多傳統行業。
對此,曹建海認為,與生產慣性相比,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績沖動和短視行為對淘汰落后產能的負面影響更甚。中央政府應該要求各地方新上項目和淘汰項目的產能要嚴格掛鉤,以產能總量等量置換為基礎,推行減量置換,確保新上項目產能小于或等于淘汰項目產能。
有關部門應盡快研究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制度,以形成能源消費總量倒逼機制,抑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劉衛民認為,下一步還要加快研究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分解落實到地方政府的機制,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建立能源消費總量預測預警機制,對能源消費增長過快的地區及時實行預警調控。
而錢平凡直言,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更要從根源入手,亟須改變地方政府“唯GDP”的政績觀。他建議,將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完成情況和措施落實情況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和國有企業業績管理中,實行問責制。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全球最大鋼企上半年虧11億美元 下一篇:鋼價將延續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