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預期發酵 業內稱警惕鋼價“滑鐵盧”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分析師張永祥表示,雖然目前行情已經實現前期市場預期的反彈高度,但后續行情繼續推漲的動力,仍有待觀察。若“金九銀十”行情未如預期般到來,鋼材價格恐將重遇“滑鐵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分析師張永祥表示,雖然目前行情已經實現前期市場預期的反彈高度,但后續行情繼續推漲的動力,仍有待觀察。若“金九銀十”行情未如預期般到來,鋼材價格恐將重遇“滑鐵盧”。
“金九銀十”預期發酵 鋼價礦價“倔強”反彈
七月完美“逆襲”,八月開始進行第二波反彈,時至八月中旬,鋼材市場仍是一片熱火朝天,今年國內鋼市再度演繹淡季不淡行情。
隨著市場對“金九銀十”良好預期的升溫,近期鋼材市場漲勢喜人,而進口鐵礦石、鋼坯、焦炭等鋼鐵原材料亦“熱情高漲”,進口礦價格更是沖破140美元/噸關口,較年內低點大幅上漲30余美元。
出于看好旺季需求,武鋼、寶鋼、沙鋼等主流鋼廠,從8月份的穩中有漲到9月份的全面上調出廠價,也進一步提振了鋼市信心。
與此同時,進入八月份以來,螺紋鋼期貨價格連續飄紅,遠期價格創近期以來新高,為市場心態提供了支撐,或引領現貨價格上行。
另一方面,隨著前期不斷去庫存后,市場供應斷壓力有所緩解。
我的鋼鐵網庫存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8月9日,全國主要城市五大鋼材品種(螺紋鋼、線材、熱軋、冷軋、中厚板)的社會庫存為1409.5萬噸,較去年同期(2012年8月10日)減少了125萬噸,較今年的庫存峰值(2077.1萬噸)下降了668萬噸,降幅達32%。重點鋼廠庫存也從今年3月中旬1451萬噸的歷史高點,降至7月下旬的1235萬噸,減少了216萬噸,減幅達15%。
“在傳統淡季,溫度這么高的背景下,且7月下旬粗鋼日產量仍然保持在208.4萬噸的水平下,鋼廠和社會庫存還能保持持續下降,說明需求是絕對的超過預期,”業內人士指出,供需關系的改善,也極大地增強了人們的信心。
此外,地方投資的“號角”再次吹響,各地爭相加大對軌道交通和棚戶區改造的投入,新一輪的基建熱潮再度襲來。國家對城鎮化建設推進方案的預期,對節能環保行業、城軌高鐵項目未來投資加大的規劃等,都使得整個鋼鐵產業鏈上的人們,開始對全行業回暖抱有極強的預期。
多重利好紛至沓來。
經歷了近半年的壓抑,鋼材現貨、期貨市場,原材料及其相關行業,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一把。業內預計,始于六月中旬的這一輪行情,到目前仍有繼續上攻的跡象。
一時間,對第三、第四季度集體看好的人大量涌現,一部分原本看空后市的人,也開始轉變觀點,加入到看漲看多的隊伍中來。據悉,目前已有部分貿易商、終端用戶乃至鋼廠有囤貨的想法,且這種想法有變為現實的勢頭。
“別過于樂觀”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張永祥指出,雖然目前行情已經實現前期市場預期的反彈高度,但后續行情繼續推漲的動力,仍有待觀察。無論是鋼材,還是其上游焦炭、鐵礦石等行業,當前整體需求情況并不樂觀。
“若大家繼續瘋狂推漲,那么后期鋼材等行業巨大的產量一旦爆發,市場或又將陷入嚴重的供需失衡境地,如此一來,沖高后快速回落的風險也將顯現,”他對此表示擔憂。
他表示,在最近這一輪價格反彈過程中,資源短缺,是國內大部分市場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但實際情況是,在6、7月份這段時間,國內部分鋼廠確實有接了一定量的出口訂單,不過其接單價格水平普遍較低,且資源流向也多為對產品質量要求不高、追求低價位資源的東南亞地區。”
隨著近期國內鋼廠資源價格的上調,價格優勢或喪失,此類出口訂單量也將大大減少。同時,后期資源短缺的情況也將隨著粗鋼產量的上升而不復存在。
事實上,近期需求方面,并不理想。
據了解,多數配送終端用戶的貿易商表示近期發貨量并未出現明顯改觀,全國性的連續高溫天氣,使得各個地區都面臨開工率偏低的窘境。而新開工建設的房地產、基建項目,開工率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
“這對第三季度長材的需求放量,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第四季度更不用說了,那時候北方大部分地區進入冬歇期,且一年一度的北材南下將會繼續。”張永祥指出。
扁平材消費方面,國內造船、工程機械等行業需求也并不樂觀。他表示,今年以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國內大型機械企業,采購量一直都在萎縮,其中,嚴重的萎縮了差不多一半以上。而造船行業,全球范圍內的行業低潮期,更讓其難有作為。
“如此一來,后市期望以需求帶動行情的想法,也將難以實現。”
他進一步指出,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節能環保行業投資加大、地鐵高鐵項目的實施,確實會增加用鋼需求,但這些都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去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國家審計署正在大力清理地方債務,而我國多地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已十分嚴重,并面臨著“錢荒”的困擾。
業內人士就此指出,如果資金無著落,再多的投資項目也只能是“霧中花、水中月”。因此,下半年鋼材需求能否如預期一般釋放,其關鍵點在于項目“融資”是否能落實到位。
警惕鋼市再遇鋼價“滑鐵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年春節前,在鋼廠強勢拉漲、城鎮化概念炒作以及需求“預期”高漲的背景下,鋼材市場猶如打了“雞血”。市場對節后行情普遍看好,一些主流鋼廠也憑借良好需求“預期”大幅拉漲出廠價。
許多鋼材經銷商加大進貨力度,并且一些原本決定退出鋼廠代理或計劃減量的經銷商,紛紛再度“重拾”代理或增加了協議量,且增量不小。
貿易商與鋼廠的大規模囤積庫存,這也直接導致了節后國內鋼材市場價格直接進入長達近四個月的漫漫熊市。
另一方,則是進口礦價格節節攀升且“高燒不退”。我的鋼鐵網數據顯示,春節后(2月20日)62%品位的澳粉價格漲至158.25美元/噸,直逼160關口。鐵礦石如此大漲,令諸多業內人士始料未及。
然而,春節后并未如預期般迎來“金三銀四”行情,在粗鋼日產量、鋼材社會庫存攀升,以及下游需求恢復不盡如人意等因素影響下,國內鋼市遭遇“倒春寒”,鋼材價格不斷走低。鋼市在庫存壓力下“負重”前行,鋼廠、鋼貿商出現嚴重虧損。
對于后市,分析師指出,若是隨著鋼材價格的繼續反彈,市場成交無法及時跟上,鋼材市場或將再次面臨“價漲量跌”的泡沫侵襲,最終一旦“金九銀十”行情沒有如預期般到來,鋼材價格恐將重新經歷“滑鐵盧”。其認為,需要特別關注眾多投資項目的資金能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