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經歷寒冬 或現“年度虧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鋼鐵行業正在經歷寒冬,雖然產量不斷增長,但利潤持續下降。 23日晚間,中國鋼鐵行業標桿企業——寶鋼股份披露中報顯示,公司期中實現營業收入96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84…
中國鋼鐵行業正在經歷寒冬,雖然產量不斷增長,但利潤持續下降。
23日晚間,中國鋼鐵行業標桿企業——寶鋼股份披露中報顯示,公司期中實現營業收入96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84%;實現凈利潤37.03億元,同比下降61.47%。
寶鋼縮水的業績是整個中國鋼鐵行業蕭條的縮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包括寶鋼在內的86家大中型鋼企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94%;實現利潤22.7億元人民幣,銷售利潤率為0.13%,自今年年初以來6個月連續下降。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銷售利潤率為5.40%,鋼鐵行業的成績單處于墊底位置。
“今年以來,價格下跌行情之久和跌落幅度之大,超出業界人士的想象。”8月22日,張長富介紹稱,2012年,全行業資產負債率達到68.8%,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企業有50家。目前鋼材價格甚至低于1994年的水平。
在上述納入中鋼協統計的86家鋼企中,上半年累計虧損的企業有35家,虧損面高達40.7%,同比擴大3.49個百分點。
鋼鐵企業利潤的持續下降和大面積虧損,既受經濟增長放緩導致需求持續下降的影響,也和鋼鐵企業產能擴張“剎不住車”密切相關。供需失衡致使價格大幅下跌令鋼企的日子普遍不好過。
來自工信部的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鋼鐵行業產能約為7億噸,到2013年,這一數字增長到9.76億噸。產能過剩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顯得更為突出。
而今年一季度,中國有31座高爐在建或建成投產,設計產能3800萬噸,產能還在繼續增加之中。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供需矛盾,也抑制了鋼材價格,令鋼鐵行業百上加斤。
徐樂江近期在協會的一次會議上說,“目前還沒有到行業最低迷的時期”。由于行業供大于求、原料高位運行,金融資本參與鋼鐵行業價值分配等因素的影響,“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鋼鐵行業都將處于微利經營的狀態,甚至會出現年度虧損”。
從今年上半年來看,中國鋼鐵產量的增長主要依靠出口和庫存增長來消化。扣除中國產量,今年前6個月,全球粗鋼產量下降2.7%,美、歐、俄等紛紛減產,中國出口鋼材同比增長了12.6%。
但這一勢頭恐難持續。由于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國際貿易保護日益加劇,中國鋼鐵企業遭遇的國際貿易摩擦日益增多。近期已陸續有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部分東盟國家對中國鋼鐵產品出口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未來的出口難度進一步加大。
與此同時,在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全力推進改革,堅決調整結構的政策指引下,希望政府再度出臺經濟刺激政策“拉鋼鐵企業一把”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國務院文件中,官方明確提出,“切實落實對嚴禁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在此情勢下,行業自律和自救成為鋼鐵業脫困的當務之急。
徐樂江在上述會議上告誡他的同行說,要想在短期內見效就要加強行業自律,控制產量。“要強調的是,控制產量不是限產,是要求企業堅持沒有合同不生產、不給錢不發貨、低于制造成本不生產。”此外,還要通過自律,控制好出口鋼材的數量和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