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MI持續反彈看九月鋼市走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最近持續走高的鋼價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數據支撐,從鐵礦石指數到PMI都開始加大反彈力度,這從側面也印證了鋼價走高的合理性,但是仔細分析相關數據,不確定性又加大了市場分歧,包括貿易商和…
最近持續走高的鋼價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數據支撐,從鐵礦石指數到PMI都開始加大反彈力度,這從側面也印證了鋼價走高的合理性,但是仔細分析相關數據,不確定性又加大了市場分歧,包括貿易商和鋼廠都開始關注庫存問題,鋼廠開始以穩為主,甚至部分鋼廠出現了試探性的下調鋼價,在反映市場心態的期貨盤面上,主力合約高位震蕩,出現了快速整理的走勢,遠期合約和近期合約的基差又開始拉平,反映出市場對后市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變化,至少是變成了謹慎樂觀。這和目前基本面的細微變化密切相關,在這樣的形勢下,詳細研究基本面的變化就能把握市場先機,下面筆者結合最新的基本面數據為大家做些簡要的分析,期望能對大家把握市場行情有所幫助。
數據向好增信心
9月1日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這一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已連續第二個月明顯反彈,達到51.0%,創下年內新高。市場需求有所恢復,成為8月份制造業PMI回升的有力支撐。當月構成PMI的5個分項指數均高于上月,尤其是新訂單指數為52.4%,比上月上升1.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為16個月以來的最高點。同時生產指數為52.6%,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與新訂單指數的差值縮小至0.2個百分點,為7個月來的最小差值,表明制造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
在需求有所恢復的帶動下,企業開始補庫存。8月份對市場反應靈敏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由上月的50.1%快速升至53.2%,為6個月來的高點,進一步釋放出市場向好的信號。
國內市場需求的恢復,很大程度上來自信心的增強。國家近期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綜合舉措的推出和落實,穩定了社會預期,提振了市場信心。
外需市場也有所好轉。8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2%,比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是今年4月份以來首次回升至臨界點以上。趙慶河認為,這是由于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經濟改善,外部需求有所增加,加上我國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等措施的出臺,制造業進出口形勢有所好轉。
隨著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數據的整體回暖,以及市場環境的逐步向好,企業對未來經濟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趙慶河指出,8月份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9.4%,比上月上升3.0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明顯回升,為5個月以來的新高。其中,認為未來3個月內生產經營活動整體水平將上升的制造業企業比例為28.7%,比上月上升4.4個百分點。
繼7月PMI指數之后,近日又一數據傳遞出同樣的利好:3萬億元,同比增長11.1%,這是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但是工業企業盈利企穩回升更多是宏觀經濟政策托底以及工業補庫存的結果。
雖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速有所提高,但新增利潤主要集中在電力、通信、石油加工以及汽車制造業等4個行業,這4個行業拉動總利潤增長10.5%,而其余37個行業利潤不升反降,減少了293.7億元,將總利潤增速向下拉動8.7%。
這說明行業利潤分布極不均衡。這也體現了企業盈利復蘇只是短暫的、局部的復蘇,而不是全行業的復蘇。短期來看是企穩,長期來看,影響企業的兩個負面因素,即產能過剩和財務成本過高并沒有消除。
經濟增速回暖,但糾纏中國經濟的幾大系統性風險并沒有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過度膨脹可能會引發地方債務違約;實體經濟產能嚴重過剩將導致企業破產;房地產泡沫的持續升級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影子銀行問題;貨幣發行量過大將引發通脹和匯率問題。在以上幾大風險中面臨產能過剩和債務雙壓力的企業部門會是最脆弱的導火索。
形勢緊迫促改革
在當前經濟逐漸企穩之際,相關風險也引起高度關注。8月28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報告稱,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改革開放力度加大、轉型升級扎實推進、民生保障繼續加強,但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加,房價反彈壓力較大,部分行業穩崗就業困難較多。
相較于其他行業,今年房地產市場表現一枝獨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70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情況顯示,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上漲的城市有69個,同比漲幅超10%的城市達10個。而1-7月,商品房銷售面積611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8%,遠超去年同期-6.6%。
事實上,近年滾雪球般迅速膨脹的地方債早已引發各界擔憂。最近,國家發改委的一個課題組對12個省區的調查顯示,平均每個地級市要建約1.5個新城新區,144個地級城市竟然要建200余個新城新區。業內認為,此舉可能對地方債問題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大債務風險。
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也明顯回落,如何化解收支矛盾顯得尤為迫切。數據顯示,1-7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8%,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而財政支出則同比增長8.9%,增速明顯高于收入。收入放緩支出卻仍然保持較快增長,這樣下去政府赤字將不斷擴大,如果不能遏制這種勢頭,可能最終會導致類似歐債危機的風險。
反觀外部環境,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支撐因素在于本國經濟復蘇比預期要好,日本經濟也有好轉跡象,歐洲經濟則逐漸趨于穩定。根據馬基特經濟研究公司的數據,8月份歐元區PMI預估值上升1.2個百分點,至51.7%,這個數值超過了市場預期,也是自2011年6月以來的最高值。與此相關聯,中國對外出口在7月份顯露恢復跡象。
最近,以亞洲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出現了不利情況,而中國作為新興市場核心國家卻表現出了較強的穩健性。由于印尼和泰國等國在亞洲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其動蕩尚不足以威脅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而且,中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同時擁有高達3.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都為中國經濟抵御外圍波動提供了保證。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只有改革才能激發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今年以來,取消和下放183項行政審批事項、擴大營改增試點、加快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體制機制。但要加快轉型升級,改革仍需攻堅。下半年將會繼續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盡快制定出臺新修訂的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積極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農業農村、國有企業、醫藥衛生、科教文化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九月鋼價走勢預測
在三季度前期鋼價反彈過于迅速,鋼材市場價格迅速脫離市場底部,而實體經濟數據雖然有所反彈,但還是不很牢固,鋼價反彈主要靠市場信心拉動,一旦下游需求不能跟上,鋼材市場價格出現震蕩的可能性很大,鋼價會出現一個滯脹期。
今年和往年不同,前期鋼價下滑近半年,底部比較扎實,水分基本被控干。而且11月即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國內外對其將規劃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藍圖、實現路徑和推進時刻表有很大的期待。在這樣的預期下,市場信心不會很差,從近期的股市對自貿區和創業板概念的追捧就可見一斑,自貿區概念也就是經濟轉型升級概念,也創業板最追捧的是信息消費概念,也就是消費升級概念。在TPP、TTIP、PSA的圍追堵截和二次入世的外在壓力下,在內生改革需要推力的重要關頭,作為自下而上的積極試驗,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成為一個完整從經濟體制到監管體制再到行政體制改革的綜合試驗區,創造出一個符合國際慣例、自由開放、鼓勵創新的市場經濟環境,通過對外開放參與構建新的貿易結構,倒逼國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
信心已經被激活,市場熱情高漲,而且九月底是三季度末,全年計劃完成與否基本成定局,在國內傳統的寧多勿少的思維定勢下,四季度經濟將會加速,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這樣的預期下,鋼價的波動性上漲也是值得期待的,關鍵要把握好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