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的經濟效益逐月降低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9月1日發布的PMI(采購經理指數)中,鋼鐵行業的PMI8月比7月上升了0.9個百分點,達到了53.4%,實現連續兩月保持上升,并維持在50%的榮枯線以上。這預示著,長期受到產能過剩困擾的鋼鐵行…
在9月1日發布的PMI(采購經理指數)中,鋼鐵行業的PMI8月比7月上升了0.9個百分點,達到了53.4%,實現連續兩月保持上升,并維持在50%的榮枯線以上。這預示著,長期受到產能過剩困擾的鋼鐵行業,正在逐漸顯露出企穩向好的態勢。
然而,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卻認為:“上述數據只能說明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鋼鐵產業的總體情況要稍好一些,但是難言企穩回升,這一點從大中型鋼企的利潤情況就可以看出。”
據悉,截至8月28日晚間,滬深兩市35家以鋼鐵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已有27家公司公布中報業績,其中9家虧損。而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的經濟效益逐月降低,2月份至6月份實現利潤分別為9.98億元、2.67億元、1.53億元、1.49億元、-6.99億元。
鋼企產能過剩問題遠未得到解決,并且隨著大中型鋼企轉型非鋼產業,鋼鐵產量或將逐步回歸理性,屆時產能過剩問題可能更加突出。不過,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推行棚戶區改造和鐵路建設,因此總體來說,這一狀況可能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近期國家加大了對公路、鐵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房地產企業的新開工和投資積極性都有所提高,對近期國內鋼市的需求形成提振。從分項指標來看,8月份鋼鐵生產指數為51.9%,環比下降0.7個百分點,表明產量進一步得到控制。而新訂單指數則是小幅上升了0.6個百分點,顯示需求有所增加。這兩個數據的一漲一跌,意味著鋼鐵產能過剩的壓力將略有緩解。
除了房地產和鐵路投資加快,上海自貿區的成立也將對鋼鐵業帶來積極影響。業內人士認為,貿易限制的取消和關稅減免,將更加有利于國際大型加工企業擴大在我國的業務范圍,由此提升對鋼鐵產品的需求。
因此,需求的提振使目前鋼材價格略有回升。7月份,國內市場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平均為99.39,比上月回升0.24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2.64個百分點。6.5毫米高線、20毫米中板平均價格分別為3508元/噸和3643元/噸,比上月回升62元/噸和36元/噸,增幅為1.8%和1%,同比下降11.1%和8%;1.0毫米冷軋板卷價格為4475元/噸,比上月回落45元/噸,降幅為1%,同比下降6.1%。上半年,鋼鐵行業實現利潤736.9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374億元,增長4.5%;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利潤292.3億元,增長26.6%。
對此,首先,鋼材價格回升會增加鋼企的利潤空間,不過可能會被上漲的鐵礦石價格所侵蝕;其次,或許會惡化鋼貿商的生存環境,因為真實需求并沒有出現明顯好轉;最后,會增加用鋼企業的生成成本,或將抑制市場的成交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