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拐點”上的鋼管行業何去何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年來,受國際經濟低迷、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部分行業用鋼量出現負增長、市場需求萎縮和鋼價大降的影響,鋼管行業出現了困難的局面。我國鋼管行業近來的發展已經出現“拐點”,在此情況下…
近年來,受國際經濟低迷、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部分行業用鋼量出現負增長、市場需求萎縮和鋼價大降的影響,鋼管行業出現了困難的局面。我國鋼管行業近來的發展已經出現“拐點”,在此情況下,鋼管企業應按照“穩市場、控產量、調結構、保盈利”的方針,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創新驅動促進發展,盡力滿足下游行業用戶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支撐國民經濟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鋼管行業運行存在三大問題
無縫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012年,我國已經形成的鋼管產能和正在建設項目相加,鋼管產能已超過1億噸,鋼管產量7595萬噸,表觀消費量為6751萬噸,產能利用率(為75.95%)遠低于國際評價下限80%的標準,表明產能明顯過剩。
其中,焊接鋼管產能超過6000萬噸,焊接鋼管產量為4775萬噸,表觀消費量為4426萬噸,產能利用率為79.58%;無縫鋼管產能超過4200萬噸,無縫鋼管產量為2820萬噸,表觀消費量為2325萬噸,產能利用率為67.14%,均遠低于國際評價下限80%的標準。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2012年我國焊接鋼管的市場空間和需求要大于無縫鋼管的市場空間和需求,而無縫鋼管的供需矛盾突出。
產品同質化嚴重
當前,我國鋼管行業產品同質化趨勢非常嚴重。
我國現有30余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連軋管機組,其產品均定位在油井管、鍋爐管、管線管等中高端產品上。另外,相當部分的精密軋管機組、三輥軋管機組也都定位在上述產品上。以油井管為例,目前全世界每年油井管的總消耗量約為1450萬噸,我國年實際消耗油井管350萬噸~400萬噸,出口油井管約250萬噸,而我國現有油井管加工能力已遠超過1000萬噸。
貿易摩擦增多,出口難度大
2011年以來,針對中國大陸鋼管產品的“雙反”調查開始增加,2012年“雙反”調查或仲裁終審案件就有19起,2013年到8月底就已經有了18起。
而且,近來一些新興經濟體和第三世界國家也參與了“雙反”調查,涉及的產品從過去的無縫鋼管、焊接管、不銹鋼管,擴大到管件、管樁、短接、氣瓶等鋼管制品。
所以,貿易摩擦未來將呈常態化趨勢,鋼管企業對此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營銷措施,并積極應對“雙反”調查。這不僅僅是企業保護自身利益的問題,也是營造良好的外貿發展環境的客觀要求。
鋼管行業未來面臨的形勢及建議
鋼管行業未來仍然面臨嚴重的挑戰,行業各企業要把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中心任務,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轉方式、優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作為全年的工作重點,以此推動我國鋼管行業創新驅動新發展。具體來看,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轉型升級,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客顿Y拉動、靠新建項目發展已使行業走到了“拐點”,企業必須從數量發展轉向內涵式發展。當前行業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要通過內驅動發展,提升產品的質量、檔次、品牌,降低成本;要從生產經營型向服務型發展,與下游企業、行業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優化產業鏈的延伸。
二是控產量,貫徹落實《鋼鐵行業規范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就進一步加強鋼鐵行業的規范發布了《鋼鐵行業規范條件》,這為進一步加強鋼鐵行業的管理,規范現有鋼鐵企業生產經營秩序,淘汰落后產能,提供了標準和依據。鋼管分會要積極地響應并宣貫工信部關于《規范條件》的實施,積極協助配合行業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申報。另外,鋼管生產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要堅決執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的“沒合同不生產、不給錢不發貨、低于成本不銷售”的三項要求,使控產量、淘汰落后產能等問題能有一個實質性進展。
三是走差異化之路。產品結構的調整并不意味著企業都向高端產品方向發展,而是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確定產品定位。實際上,就是要結合自身的優勢,走差異化之路。行業內有不少企業如浙江久立、大冶特鋼以及滄州鹽山的一些民企,這些企業的產品是很有特色的,在差異化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實現產品的差異化,不僅體現在產品使用性能上、質量上的差異,而且也與成本密切相關。當產品品質相同時,企業產品成本低,就有競爭力,這也是差異。所以差異化就是要走專、精之路,就是要走創新之路。
四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抗風險能力。鋼管行業產業集中度低,是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鋼管行業兼并重組困難重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和加劇了企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以及無序競爭,從而制約了行業創新能力和行業自律能力的提高。當前經濟形勢、市場形勢有利于企業間重組,因此,有條件的企業要加大探索創新重組模式,努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同時要推進合理的產業布局,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五是加強自主創新,加快新產品開發,滿足用戶的需求。根據下游行業發展對鋼管產品提出的更高要求,企業要加快開發高強度、高韌性、耐疲勞、耐腐蝕、高精度、減量化等高性能產品;要進一步穩定雙相不銹鋼和耐蝕合金油套管質量,縮小與國外產品的差距;要加快頁巖油/氣油套管的開發;加快單管年輸氣量為450億~500億立方米長輸管線、深海管線管的開發;加快高強度、耐火建筑用管等產品的開發;要加快工藝技術的研究,如螺旋焊管預精焊技術和消除殘余應力技術、熱軋鋼管控制軋制等的研究;要加快新材料的研發,包括耐腐蝕油井管用材料、超超臨界電站用耐高溫、高壓鍋爐管的研發。
六是對標挖潛,降本增效。一方面企業要以降低成本為目標,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對標挖潛工作。鋼管產品的原料和能源成本占總成本的70%~80%,是影響鋼管生產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企業要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加強對大宗原材料采購掌控的能力,通過招標采購、擇機采購等方式,大力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生產制造成本也是大有潛力可挖,行業內生產成本焊管可以相差200元/噸~300元/噸,無縫管可以相差300元/噸~400元/噸。要通過精益化生產,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七是圍繞鋼管主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發展相關產業、延伸產業鏈是鋼管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部分,鋼管主業的發展是鋼管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原動力,在堅持抓好鋼管主業經營和發展的同時還要瞄準鋼管延伸鏈上的發展。上游抓好礦產、廢鋼、管坯、板帶等資源板塊合作,下游抓好深加工業務,建設鋼管配送基地,由鋼管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
八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實施國際化戰略布局!白叱鋈ァ卑l展是我國鋼管行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企業國際化戰略布局的需要。隨著鋼管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企業實施海外建廠,進入國際市場,既可以緩解國內產能過剩、節能減排的壓力,又可以利用國外資源進一步發展。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地產鋼鐵股持續下挫 兩市相繼翻綠 下一篇:鋼鐵市場再度凸顯供需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