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期待鐵礦石期貨改寫“普氏游戲規則”
來源:期貨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車輛行駛在長三角地區平坦的公路上,放眼望去,斷續起伏的山巒間隨處可見裸露的礦巖和零散的采礦設備。 鐵礦石是鋼鐵生產的原料。全球范圍內,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儲量較大、品位較高…
車輛行駛在長三角地區平坦的公路上,放眼望去,斷續起伏的山巒間隨處可見裸露的礦巖和零散的采礦設備。
鐵礦石是鋼鐵生產的原料。全球范圍內,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儲量較大、品位較高,而中國鐵礦石儲量的80%為貧礦。國際三大礦山長期輸出品質較高的鐵礦石,從而成為全球市場的寡頭。
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
“中國的鐵礦石品位較低,自產鐵礦石遠不能滿足國內鋼鐵生產的需要。2008年以后,由于開采品位的下降,我國的成品礦生產幾乎停滯不前。”國信期貨分析師施雨辰認為,在鋼鐵產能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國內鐵礦石的供需缺口進一步顯現,我國不得不進口更多的鐵礦石以滿足鋼鐵生產需求。“2012年,中國進口鐵礦石7.44億噸,同比增長8.4%,鐵礦石進口依存度超過63%。”
通過統計走訪的鋼鐵企業用礦比例,期貨日報記者發現,目前華東鋼企對進口礦和國產礦的使用比例基本保持在7∶3。這一格局與國內礦企采礦成本長期高企不無關系。
據施雨辰測算,鞍鋼、太鋼、包鋼等企業自有礦山的鐵礦石開采總成本超過80美元/噸,國內中小型礦山企業成本更高,部分甚至超過100美元/噸。“相比之下,巴西的成本較低,不足30美元/噸,澳大利亞礦山的成本在40美元/噸左右。”
國內鐵礦石生產成本長期高于國際平均水平,使得國內鐵礦石企業競爭力嚴重不足。在當前越來越重視環保的背景下,國內鐵礦石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礦企飽受話語權缺失之苦
在安徽省廬江龍橋礦業有限公司,多位企業人士表示,相對于目前鋼鐵企業的境況,礦山的日子要好過得多,“目前礦企整體處于盈利狀態”。不過,話語權的缺失仍是他們長期以來的遺憾。
盡管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普氏指數目前已經成為國際鐵礦石市場不可否認的標桿,但市場對其爭議一直不斷。普氏指數用5%的樣本決定了95%的市場,這是當下鐵礦石市場公認的窘況。作為鐵礦石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鐵礦石市場更是飽受話語權缺失之苦。
“普氏指數的形成是通過估價,而不是所有成交加權平均的‘指數’,極易被操縱,反映不了市場成交的真實情況。”永安期貨分析師張麗麗介紹稱,普氏能源在倫敦、新加坡等地的分析師,通過電話或即時通訊工具與市場參與者交流每日交易、詢價和報價的信息,在每個交易日結束時,經分析師評估后形成當天的指數價格。
雖然普氏指數在鐵礦石定價體系中已“先入為主”,但對于國內鐵礦石期貨,市場人士均表示看好和期待。“我國是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及消費國,大商所鐵礦石期貨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競價交易,形成的價格更具有代表性。”渤海期貨分析師姜東序說。
中原期貨分析師尚金宇從另一個角度對此進行了論證。“鐵礦石期貨上市首日交易量1693.5萬噸,持倉395萬噸,而2012年我國鐵礦石日均進口量為203.8萬噸。按照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鐵礦石日均使用量20萬噸來測算,大商所鐵礦石期貨的流動性與持倉量,完全能夠滿足鋼廠鐵礦石套保的需求。”尚金宇表示。
關注鐵礦石期貨鋼企低迷中依然淡定
按照“金九銀十”的市場規律,10月中旬仍是國內鋼鐵行業生產旺季。但期貨日報記者注意到,一家中型規模的鋼廠工作人員下午四點多便結束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這要在幾年前,不要說是旺季,就是平時也是見不到的。”一企業人士稱,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鋼鐵行業不景氣的現狀。
努力降低成本
雖然鋼鐵行業的低迷仍在持續,但行業人士并未如想象中焦慮。一家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但仍處于盈利狀態的企業負責人淡定地說:“鋼廠盈利大不如前,這是前些年產能迅速擴張并且過剩的結果,利潤下降是大勢所趨。但我們還是有很多能做的。”
在靖江港口倉儲區,零零碎碎堆積著一些礦粉。在下游鋼企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一些在港口從事非主流礦、小批量貿易的企業生意不淡反火。
“鋼企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目前逐漸加大了對非主流礦的采購力度。”某港口船企負責人表示。想方設法降低鐵礦石采購成本已經成為鋼企眼下的無奈之舉。除了加大非主流礦的使用比例,直接采購鋼坯、減少庫存也是鋼企“節流”的主要手段。
關注鐵礦石套保操作
受進口依賴度較高影響,國內鋼企原料采購也只能參照普氏指數。走訪中,有鋼企人士表示,公司原料采購很大程度上依靠長協鐵礦石采購,其中,澳礦以船運到岸前一段時間的普氏指數平均值來計價。“比如10月19日到岸的船貨,其價格為10月1日—19日普氏鐵礦石指數的平均價。”
期貨日報記者發現,華東地區許多鋼廠對期貨市場均有一定了解,參與國內焦炭、鋼鐵套保和國外鐵礦石掉期交易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對于國內鐵礦石期貨,許多企業表示關注并會在后期參與進來。
“目前,多數鋼廠都參與鐵礦石進口,但通關、稅收、質檢等手續繁雜,給鋼企帶來了不少麻煩。鐵礦石期貨上市后,鋼企、貿易商可以根據期貨價格變動的趨勢,降低鐵礦石采購頻率,通過賣出保值等庫存管理手段來管控成本。”中天鋼鐵國際貿易部總經理陸陽表示。
從走訪的企業來看,鋼企基本都配備有相應的國貿部門,專門負責鐵礦石進口和現貨采購。尚金宇稱,鐵礦石進口貿易體系中,貿易企業90%以上的貿易量是倒賣鐵礦石船期的。以國內三大鐵礦石進口商之一的瑞鋼聯集團為例,2012年該公司進口了約6000萬噸鐵礦石,其中僅有1200萬噸是自行報關進口成為現貨礦,另外約80%的礦石進口是通過倒賣船期來完成的。從巴西進口船期約45天,從澳大利亞進口約15天。
“從現貨價格波動情況看,船期內鐵礦石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變化。”尚金宇舉例說,如2012年8月,鐵礦石價格從月初的117.5美元/噸跌至月底的90.5美元/噸,跌幅為22.97%。當時國內有部分鋼鐵企業通過新加坡交易所的鐵礦石掉期交易來對沖風險,獲得了相當好的收益,但是受制于掉期交易的規模和銀行外匯授信額度,國內企業參與的數量與規模均非常小。
尚金宇認為,國內鐵礦石期貨的上市,能很好地解決企業船期交易的風險。“基本的模式就是根據船期的時間確定保值周期,再根據價格走勢與預期,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活躍合約或近月合約上賣出鐵礦石期貨,以鎖定鐵礦石采購成本。”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近期鋼價或因宏觀預期利好小幅反彈 下一篇:九月份鋼材進出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