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國土部要求新增用地一律不批
來源:網絡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1日,國土資源部發布消息稱,將開展違規項目用地清理,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預審申請。 隨著產能過剩的愈演愈烈,各部門頻頻出招整治。部分專家在接受記者采…
11日,國土資源部發布消息稱,將開展違規項目用地清理,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預審申請。
隨著產能過剩的愈演愈烈,各部門頻頻出招整治。部分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政府出手固然是治理產能過剩的一個方面,但另一方面還要靠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此外,“走出去”也是治理產能過剩的有效方法。
涉及鋼鐵、水泥、船舶等行業
目前,我國在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和船舶等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十分突出。
2012 年,上述產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
根據國土部消息,化解產能嚴重過剩是當前國土資源工作的重要任務,國土部將加強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統籌管控,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一律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此外,國土部將嚴把新增產能項目建設用地供地閘門,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預審申請;取消國土資源優惠政策,清理并廢除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用地、用礦優惠政策;促進落后產能淘汰退出和企業兼并重組;加大國土資源監管力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等。
化解產能過剩 鼓勵“走出去”
月初,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必須堅持嚴格控制增量,不能以任何名義新增過剩產能項目。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透露,工信部正在會同企業兼并重組工作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研究制訂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
目前,主流治理產能過剩的思路是“走出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培林指出,在化解差能過程的背景下應該更加重視出口信貸政策的作用。以購買我國產品為前提,以出口對象國建設項目收益權或其他資產為抵押,把我國被消極地用于維持產能過剩行業資金鏈的投入,轉化為對非洲國家的出口信貸,可以有效帶動一些產業出口,拓展非洲等地區低收入經濟體的市常
與此同時,企業也在作出化解產能過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