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鋼鐵之城的救贖 拆除高爐讓位環保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唐山市發改委產業協調處處長卞明江看來,如此好的天氣或許與唐山市今年以來大力治理空氣污染的行動有關。就在11月24日,唐山市剛剛拆除了5家鋼鐵冶煉企業的高爐,這是河北省化解鋼鐵過剩產…
在唐山市發改委產業協調處處長卞明江看來,如此好的天氣或許與唐山市今年以來大力治理空氣污染的行動有關。就在11月24日,唐山市剛剛拆除了5家鋼鐵冶煉企業的高爐,這是河北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周日行動”的動作之一。
炸高爐簡單,但要安置相關的下崗工人卻不是那么容易。而隨著未來唐山市繼續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將會有更多的工人因此失業。此外,唐山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在哪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卞明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唐山將大力發展耗鋼產業、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會在土地政策上給予這些行業更大的扶持力度。
化解產能進行時
唐山興業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工貿)就是此次被拆除高爐的企業之一。
11月27日,記者來到興業工貿,發現西門外進出的路已經被2米高的碎石子堵死。翻過碎石堆,隔著墻能夠看到黃色的廠房和白色的氧氣罐,但里面靜悄悄的,鴉雀無聲。遠處的煙囪沒有冒煙,墻頭結的柿子,也由于無人采摘而干癟了。進入工廠,步行2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周日拆除工程留下的遺跡,兩堆紅白相間的磚頭碎石堆在道路兩旁,其中夾雜著一些黑乎乎的鐵條,有的已經彎了。留守工廠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煙囪倒塌后留下來的,還沒來得及清理完畢。
在11月24日的“新聞聯播”中可以看到,拆除當天,隨著一聲巨響,40多米的煙囪轟然倒下,揚起了十多米高的灰塵。一位看門人告訴記者,倒掉的是燒結機的煙囪,它一倒,加上其他許多設備也被拆除了,雖然高爐還在,但也就是一個架子,不具備生產能力了。
卞明江表示,此次拆除高爐是全省統一行動,大約提前一周布置,在唐山總計拆了5家公司,全部是鋼鐵冶煉企業。據報道,這次拆除是近年來河北省最大的一次壓減鋼鐵過剩產能的行動,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和大氣污染防治決策部署,表明了河北化解過剩產能和防治大氣污染的決心,也拉開河北省化解過剩鋼鐵產能的大幕。
卞明江也表示,市發改委制定了唐山市壓減過剩鋼鐵產能的方案,已上報給河北省發改委。省發改委將各市方案統一成全省的壓減過剩鋼鐵產能方案,已經上報到國家發改委,正在等待審批。這次的“周日行動”就是壓減過剩鋼鐵產能方案的一部分,并且只是開了一個頭,明年仍將繼續。
工人下崗困境
據卞明江介紹,興業工貿早在今年5月份就停產了,原因是鋼鐵行業整體形勢不好,企業自己也希望轉型。看門人告訴記者,早在1989年,當時興業工貿還是一家鐵絲廠,他就進廠了,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是140-150元。1993年,興業工貿建起了第一個高爐,轉型為鋼鐵冶煉企業。與此同時,唐山市大大小小的鋼廠也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了出來,而在那之前,這個城市的支柱產業一直是陶瓷。
從1998年到2008年,唐山的鋼鐵企業經歷了最黃金的10年。興業工貿雖然是民企,但工資也是每年都上漲。到了2008年,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加獎金已經能拿到2000元左右。最高峰時,興業工貿有2000多名工人,年產鋼鐵150萬噸,還被評為河北省的百強企業。
到了2010年,由于國家出臺產業政策,興業工貿的三座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被列入淘汰范圍,并被拆除,總體產量也縮減了70%,1000多名工人被解散。今年8月,廠子停產,剩下的1000多名工人也終于遭遇了下崗的命運。解散時,企業為工人結清了剩余的工資,并許諾,未來如果開工,還將重新安置這些工人,并按照每個月給付一半工資的標準補償工人放假期間的收入。不過,直到現在企業也沒有開工,半數工資的補償自然也遙遙無期。
被解散的工人中,外地人大多已經返鄉。本地人中,年輕的有的去了市里打工,上了年紀的再就業則非常困難。這些本地人大多是附近越河鎮稅后村的村民,原先都是種地的,后來土地被征走,就來到工廠里打工。如今工廠也停產了,這些村民又上了年紀,找工作殊為不易,很多人每個月僅靠村委會發放的180元補貼度日,生活非常拮據。
一位興業工貿的前高管表示,他在離職前曾經與市政府溝通,希望政府能夠給興業工貿提供一些補償,來補貼下崗職工的工資。對此,卞明江表示,扶持鋼鐵企業化解過剩產能的補貼肯定會有,但具體方案還在等待國務院審批,目前尚無法到位。
治理污染是好事,但為何結果卻是工人買單?對此,卞明江解釋說,這一問題需要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有技術的工人依靠自身技術優勢再就業,企業轉型之后也要重新安置一部分,到了退休年齡的則可以依法享受養老保險。11月21日,曾有媒體援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的話稱,對于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的京津冀地區,財政方面將會給予50億元用于支持減少產能和節能環保較為優秀的企業。
唐山何處去?
11月28日,記者一進唐山市政府辦公樓,看到兩側的墻壁都貼著標語“保護環境節約能源”,落款是唐山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在發改委產業協調處的辦公桌上,也有一份內部文件,大意是關于召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電視電話工作會議的通知。
卞明江解釋,現在政府的工作已經是突出環保為主了,強調要犧牲GDP,而且執行的力度也很大,今年5月和8月,已經分兩批關停取締了數百家污染企業及落后裝備。10月15日,國務院出臺《化解產能過剩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在未來5年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其中6000萬噸落在了鋼鐵第一大省河北身上。河北省又對6000萬噸鋼鐵產能削減目標進行分解,唐山承擔了其中削減4000萬噸的重任。
由于鋼鐵行業是唐山市的第一支柱產業,削減如此多的鋼鐵產能必然會給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沖擊。卞明江表示,未來,唐山市的產業調整方向將以4個方面為主:首先是耗鋼產業,如鋼架構等鋼鐵深加工,產業鏈的延伸;其次是裝備制造業,唐山是老牌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又有原材料優勢,況且這個行業近幾年每年都在以15%的速度遞增;第三是石油化工業,唐山將在曹妃甸興建千萬噸級的石油煉化項目,利用石化副產品進行精加工,目前這一項目已經處于環評階段;第四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玉田縣的電子信息產業,目前發展勢頭就非常不錯。
除了方向性引導,政府還將利用土地政策作為抓手,對于符合發展方向的,保證建設用地;對于污染的企業,則一律不予審批土地。一邊是敞開供應,一邊則是堵在門外,這樣就做到了“疏堵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