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分析】我國鋼鐵市場需求進入平穩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幾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困難重重,無論是鋼廠還是貿易商都面臨著嚴峻市場形勢的挑戰,但是對于未來過分悲觀是沒有必要的。”在日前召開的第九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
幾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困難重重,無論是鋼廠還是貿易商都面臨著嚴峻市場形勢的挑戰,但是對于未來過分悲觀是沒有必要的。”在日前召開的第九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未來5年~10年間,我國鋼鐵行業將進入到由大到強的發展機遇期,鋼鐵流通業將隨之進入轉型提升期。”
蔡進表示,應客觀看待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要繼續轉變觀念,未來的機遇和發展空間還會越來越寬。
需求進入平穩期
“我國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都將拉動鋼鐵需求。”蔡進表示,未來5年~10年,我國鋼鐵市場的需求潛力和空間都是較大的。
蔡進說:“中國和美國的國土面積相差不大,但是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遠遠不如美國,比如公路、鐵路、港口等方面,在總量上還有一定的差距。”
基礎設施的建設,毋庸置疑需要大量的鋼材作為支撐。同時,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同樣需要大量的鋼材。蔡進表示,目前鋼鐵市場的需求只是進入到一個平穩期,在未來的5年里,鋼鐵市場的需求應該還有5%左右的潛在增長率,未來10年還將保持比較強的潛在需求。
產業進入調整期
“決定未來鋼鐵市場發展好不好,質量高不高的核心還是在供給,而不是在需求。”蔡進說,“需求進入到平穩期是可預見的,但是供給的調整,對于整個鋼鐵市場發展質量的好壞至關重要。”
蔡進強調,行業的調整必須是總量的調整,一要化解過剩產能,二要調整產品結構,同時還要實現產能釋放和與市場相對應的自覺機制。在正常的市場經濟下,產能適當過剩應該是一個常態。在調整產能的過程當中,要能夠把產能的釋放和市場的關系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覺的調節機制。
目前,整個經濟環境在變化,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在不斷轉型升級,鋼鐵行業的產品結構也在不斷高端化,因此鋼鐵技術水平也要隨之進行調整,包括生產模式的調整,要在調整中實現轉型升級,在改革中實現創新。
流通進入轉型提升期
蔡進表示,當前鋼鐵流通體制的市場化進程已經走得很遠,它解決了由市場配置鋼鐵資源和市場定價等方面的問題。但是從經濟學理論的角度來看,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從這個角度來講,流通方式一定要實現這兩個方面的結合和融合。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就決定了在流通當中應該是商流和物流的統一。而我國目前的流通體制改革,只是解決了商品價值的問題,形成了通過市場方式去實現商品價值的過程。但在鋼鐵流通領域商流和物流在時間空間上沒有統一,因此鋼鐵物流行業的成本很高,價值實現了,使用價值沒有實現,倉儲費用、保管費用、銀行貸款的利息費用都很高。
蔡進強調,流通領域要提升,必須要實現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在鋼材流通領域就要實現商流和物流的統一,盡量縮短商流和物流之間的時間差,盡量降低物流成本。這將是一些鋼鐵貿易企業更應該多考慮的問題,也是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面。
蔡進表示,在流通領域的流通方式提升的同時,企業要適應這種流通發展的大趨勢。總的來說,企業要從貿易商轉為流通商,不僅僅是局限于做一買一賣的貿易業務。這也更需要能夠把商流和物流緊密銜接起來的實踐者,只有做這種實踐,企業才能夠在未來的鋼鐵產業,鋼鐵行業或者鋼鐵流通行業當中站穩腳跟,才能夠發展。
“穩、控、調、改”預判明年形勢
對于明年的鋼鐵市場,蔡進用“穩、控、調、改”四個字予以概括。他表示,要用“穩”判斷市場增長力度和速度,用“控”把握住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度釋放的調控力度和效益,用“調”去把握轉型升級過程中市場格局的變化,用“改”把握住改革釋放的紅利。
“穩”就是市場格局要穩。要立足于穩,去把握經濟和市場發展的立足速度。蔡進認為,明年的投資需求會穩定在18%~20%的水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當中,鋼鐵市場的需求也不會比今年差到哪里去。5%~8%的需求增長應該是可以實現的。”蔡進表示。
“控”就是控產能。蔡進表示,鋼鐵產業發展的關鍵就是控制產能釋放,如果控制住了,就會對鋼鐵形成兩大利好,一是能夠實現鋼鐵市場的供需平衡,使市場保持穩定發展。二是有利于控制鋼鐵行業的生產經營成本。
“調”就是轉型升級。蔡進表示,今年初以來,很多鋼鐵企業和一些流通領域的鋼貿商已經退出。明年來看,轉型升級的步伐還要加快,有一些企業可能退出或被淘汰。這樣一來,市場格局會發生相當大的變化,這也會給堅守的企業騰出一些機遇和空間。
“改”就是改革。蔡進表示,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有利于扶持企業發展,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企業發展方面的改革措施,一定也會對鋼鐵業和鋼鐵物流業產生正面的影響。結構性減稅,財稅改革,特別是營改增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范圍進一步擴大,從供給方來講,對鋼鐵行業也會產生利好。這也要求鋼鐵物流行業企業進一步加大轉型力度,更好地服務于鋼鐵業的發展。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鐵礦石難改“受制于人”局面 下一篇:政策調整有望刺激天然氣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