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鋼貿行業信貸風險加大
來源:山西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一段時間,一些網絡媒體傳出南方鋼貿行業一些負面輿情。我省鋼貿行業與南方市場雖存在一定的差別,整體融資規模較小,未出現大的資金鏈斷裂風險,但也呈現出經營困難、資產質量惡化等趨勢。…
近一段時間,一些網絡媒體傳出南方鋼貿行業一些負面輿情。我省鋼貿行業與南方市場雖存在一定的差別,整體融資規模較小,未出現大的資金鏈斷裂風險,但也呈現出經營困難、資產質量惡化等趨勢。
山西銀監局對鋼貿行業信貸風險調研顯示,受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加劇,下游行業需求萎縮的影響,鋼價持續下調,鋼貿行業盈利下滑,面臨經營困難,信貸風險加大。據統計,前三季度,山西粗鋼產量和鋼材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15%和17.8%,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15和6.1個百分點,區域內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據對太原市鋼材市場調查,2013年以來,六成左右的鋼貿商基本關停。
據了解,鋼貿企業經營困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產質量惡化,整體信用狀況不容樂觀。10月末,全省銀行業鋼貿行業不良貸款5.78億元,較年初增加1.81億元;不良貸款率5.96%,較年初上升2.04個百分點;承兌匯票墊款0.75億元,較年初增加0.65億元。8-10月份新增不良貸款0.79億元,逾期貸款增加2.59億元,欠息增加0.79億元。個別企業主跑路,違約風險上升。二是各銀行加強抵質押物落實,逐步壓縮聯保貸款。10月末,全省銀行業鋼貿行業抵質押貸款17.7億元,較年初增加1.65億元;聯保貸款17.28億元,較年初下降5.21億元。但鋼貿行業貸款抵質押物權屬不清、重復抵質押問題仍較為嚴重;保證貸款占比仍高達76.12%,關聯企業間聯保、互保現象嚴重,容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三是資金挪用風險日益突出,行業內拆借現象較為頻繁。部分鋼貿企業將經營性流動資金貸款用于固定資產投資,銀行難以掌握信貸資金的后續流轉情況。如,某鋼貿企業在經營鋼材的同時,投資承接改造一家國有水泥企業,資金來源為多家鋼貿企業籌資,導致相關鋼貿企業資金緊缺,無力償還貸款。
盡管政策調控有利于向好發展,山西作為鋼鐵產能大省采取壓縮鋼鐵產能等有效措施,將較大程度改善鋼材供需矛盾,但11月份以來,國內鋼貿行業整體步入傳統淡季,價格反彈難以持續,短期內鋼貿行業經營環境好轉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經營環境依然嚴峻。
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多方聯動加快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鋼貿企業不誠信行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密切監測鋼貿行業市場風險變化,跟蹤鋼貿企業經營情況及信貸資金投向,確保信貸資金投向實體經濟。與此同時,鋼貿企業自救和轉型升級也要及時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