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能過剩“指標”的輪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嘣”的一聲爆破,40多米高的煙囪轟然倒下,打破了唐山興業工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興業工貿公司”)久違的靜寂。為了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河北省決定在唐山、邯鄲、承德三地拆除8家鋼鐵企業…
“嘣”的一聲爆破,40多米高的煙囪轟然倒下,打破了唐山興業工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興業工貿公司”)久違的靜寂。為了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河北省決定在唐山、邯鄲、承德三地拆除8家鋼鐵企業。
河北省在唐山、邯鄲、承德三市選定了8家企業拆除主要設備、徹底鏟除其產能,拉開了河北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序幕,這次行動也被命名為“河北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周日行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掌握的一份文件顯示,上述行動是按照11月20日省長辦公會議決定進行的。其目的就是向中央表明河北化解過剩產能和大氣污染防治的決心,向全省鋼鐵企業釋放化解過剩產能的強烈信號,為全面實施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這場經過新聞報道的拆解活動后,河北省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河北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周日行動專題報告,已上報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
2013年10月15日,《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下發,河北省已在準備首批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企業名單。進入名單的5家唐山鋼企均是民營企業,在拆除行動之前基本都處于停產狀態。至今仍不得不面臨債務、安置等后續局面。
“過剩”的“輝煌期”
興業工貿公司距離唐山市政府和開平區政府的直線距離都在5公里左右,占地一千多畝的廠區一片肅殺,早已沒有喧雜的機器轟鳴聲。 其宣傳的年產能曾達到150萬噸,是此次產能化解中較大的個例。在10年前它就曾是清理產能過剩的目標。
“周日行動”過去10天后,債權人代表吳明的兩道眉毛擠成一條線,雙手交叉抱于胸前,在興業工貿公司的大門前踱步。吳明希望追討100多萬機器設備款。政府宣示性的行動播出后,那天整個上午,像吳明這樣的討債人來過好幾撥。一位鐵粉供應商在追討7000多萬物料費。上百企業員工希望獲得的集資退款達到5000多萬。
在周期性的產能清理中,這家公司一直在擴張負債。該公司前身是村辦集體企業唐山市鍍鋅鐵絲廠,至今已有近30年的生產經營歷史。中國鋼企網的資料顯示,1996年7月,該企業被原省冶金廳列入首批地方重點冶金企業。
興業工貿的職工說,2007年正是企業的輝煌時期。公司下有煉鐵廠、煉鋼廠、軋鋼廠等12個單位,職工2000多人。
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的報告顯示,河北省民營鋼鐵企業鋼產量占比由2000年的14.6%,上升到2006年的65%。貸款余額由2001年的150億元上升到2006年的625億元,占同期該省銀行全部貸款余額的8.4%。
2007年河北省鋼材產量達到10475萬噸,全年鋼鐵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工業的35.2%。興業工貿被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評選為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以47.05億資產列第371位。至2012年,河北省鋼鐵產量連續十二年保持全國第一。興業工貿希望跟隨這種趨勢。
2006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河北省對2003年-2005年新增鋼鐵產能進行清理,通知提到,“2003~2005年,河北省粗鋼產量增長了3351萬噸,年均增長率3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6%。”
河北2007年第一批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生產裝備企業名單中,就有唐山興業工貿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唐山興業工貿集團鼎新鋼鐵有限公司,其被要求在2007年底前將兩座179立方米的高爐和兩座18噸的轉爐限期淘汰。
“轉型式”停產
興業工貿開始醞釀搬遷和技術改造項目。2007年12月28日,其在河北省發改委備案的搬遷改造項目備案證顯示,打算利用兩年(至2009年12月)時間搬遷技改升級,總投資約48.86億元,完成2座1550立方米高爐、2座120噸的轉爐等生產設施。進入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鋼材價格大幅下滑,甚至市場價格倒掛。興業工貿的發展也開始進入寒冬期。唐山市2008年1-10月份鋼鐵行業應收賬款75.1億元,產成品庫存135億元,部分鋼鐵企業因缺乏流動資金不能啟動生產,全市鋼鐵企業資金缺口高達110億元。
“技改升級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建設一座120噸的轉爐的成本需要四五億,一般小的鋼鐵企業根本承受不起,只能淘汰,一些已經停產的企業這次聽說省政府要化解產能,拆除一些設備,就向政府報名希望從政府那拿到一筆淘汰落后產能補貼”,唐山鋼鐵圈內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唐山興業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因股東不和與經營不善幾近資金斷鏈,搬遷改造計劃一直沒有實質行動。
此時,國家產業政策也日趨嚴格。要求2010年底要淘汰300立方以下的高爐,2011年底要淘汰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
在此背景下,唐山興業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又兩次進入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進入2010年煉鐵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和2011年煉鋼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分別需要淘汰3座205立方米高爐,涉及產能63萬噸和4座23噸轉爐,涉及產能144萬噸。
自2011年以來,各商業銀行基本上對鋼鐵行業實行貸款利率上浮政策。高額的融資成本加大了鋼鐵企業財務成本。淘汰落后產能使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中小鋼鐵企業將被迫關停,這些中小鋼鐵企業貸款風險加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掌握的一份材料顯示,唐山興業工貿集團有限公司因流動資金周轉困難,在2008年、2009年兩次向企業員工集資8000多萬,承諾專款用于帶鋼生產,借款月息2%。但由于企業經營不善,到2011年10月已無力發放借款利息。
在當地政府協調下,2012年1月15日,唐山興業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與職工債權人代表簽署了還款協議,協議規定分12個月給付,每個月20日前償還一定本金。
2011年,在鋼鐵市場不景氣、產業政策等多因素的壓力之下,興業工貿公司進入停產狀態。
2013年8月,興業工貿的負責人閆醒良在接受央視《經濟半小時》采訪時說,該公司2010年根據產能清理政策要求,拆除部分設施后總體產量已縮減了70%,只剩了55萬噸左右的產能。
同年5月,唐山市政府常務會議已討論《關于市區9家企業搬遷的實施意見》,其中興業工貿公司在列。政府要求這9家企業嚴格按時按規實施關閉、搬遷。
在政府決定拆除興業工貿部分設備時,公司實際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唐山市一位知情法官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當地協調金額在800萬以下的案子在基層法院立案,其中僅在開平區法院立案的就有93宗,總標的在1.72億元。
這家鋼鐵企業復雜的債權關系令人驚訝。在唐山中院、唐山路南區法院、河北省高院、北京二中院、江西鷹潭中院、杭州江干區法院、杭州中院、廣東高院、廣州中院等都已有相關立案,預計涉及債務20億元左右。其中最大的債權人是廣東南粵物流和廣東省燃料公司,兩家合計約10億元。其持有興業工貿價值約5億元的資產。
其間,產能超乎想象的頑強,甚至經歷過復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到,2011年興業工貿停產后,又將工廠承包他人生產,直到今年5月份才徹底停工。和興業工貿類似進入“周日行動”的唐山眾業不銹鋼有限公司也曾是承包給他人生產,直到今年6月政府斷電后才停產。
普查“篩選”機制
未來幾年,隨著唐山市凈削減4000萬噸粗鋼任務的推進,未來像唐山興業工貿集團有限公司這樣需要退出市場的鋼企將會越來越多,而這些企業基本上負債率都很高,企業債務清算和大量企業員工安置等問題引起更多思量。事實上,河北省政府就“周日行動”原本選定的企業是10家,后縮減為8家,其中唐山5家,邯鄲2家,承德1家,除了河鋼集團承鋼公司是國企外,其余都是民營企業。前后兩份名單顯示,唐山的灤河集團漢沽鋼鐵公司與邯鄲的武安市廣耀鑄業有限公司未出現在最終名單中。
官方提供的消息稱,“周日行動”涉及的唐山市5家鋼鐵冶煉企業總資產為43.34億元,總負債達45.34億元,其中興業工貿的資產負債率達到190%,眾業不銹鋼的資產負債率達到80%以上。
記者多次試圖接觸河北省發改委和工信廳的有關官員,他們暫不愿談名單的篩選機制,也未解釋最終名單變更的原因。
“名單是省政府篩選的”,唐山市發改委產業協調處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河北省在2011年搞過幾次鋼鐵普查,把河北省鋼鐵企業的情況都摸清楚了。唐山進入名單的5家企業都是在2011年普查時候被列入河北省鋼鐵結構調整方案里的企業。
他進一步解釋,進入名單的唐山企業,開平區三家距離城市中心區太近,灤南縣的兩家也在縣城旁邊,對城市空氣污染大,出于防治大氣污染,所以要淘汰。此外,還與市場行情不好,企業自身經營不善的行業有關,這些企業基本上都處于停工狀態。
2011年成為行業管理官員心中的分界點。“2005年國家意識到鋼鐵有可能過剩,過剩真正集中表現是在2011年9月15日,鋼鐵價格大幅下滑,跟跳水一樣。”上述唐山發改委人士還說,現在是價格下滑了,仍然沒有出現庫存大量積壓的現象,這是一種相對過剩,“市場需求是有,但需求不旺”。
2008年金融危機時鋼鐵行業出現下行預期,自2000年以來河北鋼鐵工業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當年8-10月份呈現超常規暴跌,絕大部分鋼材產品市場價格倒掛,鋼材價格也由最高時的5600元/噸降到了4000元(含稅)左右。但隨著經濟刺激政策出臺,包括《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施,鋼材價格又小幅回升。許多企業在這個周期中加大投入,陷入債務惡性循環。
“要尊重市場規律,不應該搞運動式一刀切。”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大勇建議應該“走出去”,拉動鋼材出口。他說,總理推銷高鐵就是對鋼材行業有利,這比簡單地消滅高爐更有意義。
目前,在全國重點省份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的計劃中,除河北省已經上報的規模計劃,可能還會有出乎業內人想象的新技術淘汰政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消息顯示,唐山正在制定嚴厲的組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