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創新加快鋼鐵工業轉型發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鋼鐵新聞網消息 1月1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4年理事(擴大)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鋼鐵企業要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奮發有為,扎實工作,深化改革,不斷創新,為實現我國鋼…
中國鋼鐵新聞網消息 1月1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4年理事(擴大)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鋼鐵企業要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奮發有為,扎實工作,深化改革,不斷創新,為實現我國鋼鐵工業轉型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苗治民、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韋俊、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苗長興、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等出席了會議。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徐樂江,名譽會長吳溪淳、吳建常,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常務副會長朱繼民,副會長張曉剛,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副會長王曉齊、高海建、曹慧泉、任浩、李濤出席了會議。朱繼民和張長富分別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會議。
徐樂江作了題為《深化改革 努力創新 加快鋼鐵工業轉型發展》的報告(全文另發)。他指出,從總體上看,2013年鋼鐵行業高產量、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的運行態勢依然沒有改變。但在全行業面臨嚴峻困難的生產經營形勢下,鋼鐵企業繼續深化改革創新,將“轉方式、優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作為全年工作重點,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徐樂江指出,行業發展階段、時代特征和國際環境三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了行業微利經營的長期性,對此,全行業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預計,2014年中國粗鋼產量為8.1億噸,表觀消費量為7.5億噸,增長3.1%左右。
徐樂江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對行業運行和發展都將帶來深刻的影響。第一,真正實現“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實現公平競爭,優勝劣汰,解決鋼鐵行業困境的根本出路;第二,發展混合所有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將成為國企改革方向;第三,要充分認識金融業深化改革對鋼鐵企業的影響;第四,要密切關注要素市場改革對鋼鐵企業成本的影響;第五,要密切關注財稅體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第六,密切關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鋼鐵企業應當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培育競爭新優勢。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做了十八屆三中全會輔導報告。他指出,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抓好化解產能過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要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的決策部署。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政府要強化環保、安全等標準的硬約束,加大執法力度,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要嚴懲重罰。楊偉民強調,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思路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創造環境,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政府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促進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等。
會議通報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關于選舉產生副會長的議案,關于調整部分理事、常務理事的議案以及關于吸收新會員的議案,通過了會費收取及管理辦法及會費收支情況報告,鋼協常務副秘書長、冶金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張宇春做了題為《發揮標準在行業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的報告,上海鋼鐵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蘇做了題為《電商時代的鋼鐵交易創新模式》的報告,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品牌培育專家組組長周宏寧做了題為《培育品牌、創新價值》的報告,冶金清潔生產技術中心主任楊曉東做了題為《節能環保新形勢下,鋼鐵工業廢氣污染的防治》的報告。
更多鋼協理事會新聞請關注1月14日出版的《中國冶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