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遇圍追截堵 物流或可突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我國鋼鐵流通業創造了更加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接下來,面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大機遇,國內鋼鐵流通業仍將處于大有…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我國鋼鐵流通業創造了更加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接下來,面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大機遇,國內鋼鐵流通業仍將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
1月1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出席在上海召開“第七屆中國鋼鐵物流合作論壇”上,作了此番表述。
他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從高速增長階段向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而對于鋼鐵產業來說,受經濟運行平穩、趨緩影響,這些年鋼鐵業同樣延續了低速增長的局面:鋼鐵產能利用率不足、價格持續低位運行、鋼鐵企業效益下滑、環保壓力日益嚴峻;而作為鋼廠和下游客戶之間的鋼鐵貿易商和物流企業,也面臨著訂單推遲、拖欠貸款、利潤微博、資金趨緊等種種問題。
對此,何黎明說:“隨著2013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通過的《關于全面深化改變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述簡稱《決定》),為我國鋼鐵產業和鋼鐵流通業帶來了重要的戰略變革機遇。
具體利好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產能過剩局面有望好轉。與以往靠行政命令和高爐容積來淘汰落后產能不同,《決定》要求強化節能節地、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也就是更多地依靠市場和環保措施,建立健全化解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
而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安排2014年工作的主要任務時,提出要堅定不移化解產能過剩,不折不扣執行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的決策部署。隨著各地化解產能過剩方案的陸續出臺和開始執行,鋼鐵產能過剩局面將有望得到根本好轉。
二是政府主導將讓位于市場驅動。為進一步簡政放權,《決定》提出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
同時,何黎明對此提出,“要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產能過剩、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的權重,從根本上抑制地方政府大上鋼鐵項目的積極性。”
三是市場環境將會更加開放。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決定》要求著力清除市場壁壘,實行統一的準入制度,反對地方保護主義。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這將對鋼鐵產業跨區域市場開拓和重組整合掃除障礙。
由于鋼鐵產業很大比例是國有經濟,《決定》提出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同時,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針對外商在中國投資所遇到的市場壁壘,《決定》明確將放寬投資準入,進一步放寬一般制造業,鋼鐵行業有望進一步開放。鋼鐵行業未來有望形成一個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和高度開放的市場,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有助于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四是城鎮化成為增長驅動力。《決定》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這為鋼鐵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對此,何黎明認為,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將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
而近期召開的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亦對推進城鎮化建設進行了具體部署。新一輪城鎮化建設將成為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有利于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也對我國鋼鐵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我國今后一段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確定了行動綱領,也對未來我國鋼鐵產業和鋼鐵流通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痛指鋼鐵行業不公平現象 下一篇:中國化解鋼鐵產能過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