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衍生品市場蓬勃發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雖然受益于中國需求的高速增長,過去幾年鐵礦石貿易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然而,與石油、銅等大宗商品市場相比,鐵礦石市場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過去國際鐵礦石貿易一直主要是通…
雖然受益于中國需求的高速增長,過去幾年鐵礦石貿易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然而,與石油、銅等大宗商品市場相比,鐵礦石市場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
過去國際鐵礦石貿易一直主要是通過簽訂長期固定價格的供貨合約進行的,也就是國際礦山與中日的煉鋼業巨頭代表談判協定未來一年供貨價格的基準。然而,在市場參與者和需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特別是“長協”模式崩潰以后(據第一財經2012年報道,“2010年起,年度定價改為季度定價,2011年起,更多的礦山開始執行月度定價和指數定價。只用了四年的時間,長協價就土崩瓦解了,現在,鋼廠和礦山每年仍會進行談判,但商談內容僅限于合作細節而非成交價格。”),鐵礦石的現貨和價格指數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這為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土壤”。
據FT報道:
去年,鐵礦石期權、期貨和互換的交易估計已經增長了一倍多,達到3.5億噸鐵礦石當量,而且繼續在增長。瑞信估計,今年1月的鐵礦石衍生品交易升至了創紀錄的3900萬噸,年化即為4.6億噸。
(瑞信企業大宗商品銷售代表PhilipKillicoat)表示,貿易商、鋼鐵廠和鋼鐵業客戶已經變得更積極地利用衍生品,利用鐵礦石期貨、互換和期權對現貨合約進行對沖,最小化價格波動的風險。
雖然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滿足了鋼鐵行業中各方位的需求,但市場的開放也將引入更多投機者。在07-08年石油市場和當前鋁市場的過度金融化行為所導致的市場扭曲,已經令行業內部怨聲載道,同時也吸引了監管部門的重視。
而鐵礦石衍生品市場也成為了國際投機者對賭未來中國經濟表現的平臺:
交易員表示,對沖基金已經進入了這個市場,利用衍生品下注他們對鐵礦石供需基本面和中國經濟的看法。這是因為,鐵礦石是一個反映中國經濟增長的好指標:鐵礦石不單是煉鋼的主要原料,而且中國消費了全球超過2/3的鐵礦石海運量。
去年10月18日,中國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正式上市,這不單促進了鐵礦石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還增加了中國市場對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今年的全球鐵礦石海運量預期將高達13億噸。而部分交易員預期,排除中國的鐵礦石衍生品市場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或明年達到實物交易市場的規模。在德銀和瑞信等主要國際投行的推動下,預期鐵礦石市場很快就能度過“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