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關注:“鋼貿大王”的最后一口氣
來源:南方周末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你潛入一條黑暗的隧道,發現自己已無路可退,而余下的那口氣又不足以支撐原路返回時,你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前行,游向未知,并祈禱能找到出口。 這是流傳至今來自古希臘潛水者的經驗之談…
當你潛入一條黑暗的隧道,發現自己已無路可退,而余下的那口氣又不足以支撐原路返回時,你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前行,游向未知,并祈禱能找到出口。
這是流傳至今來自古希臘潛水者的經驗之談,沒有任何潛水設備的他們曾深潛至愛琴海底諸多珊瑚溶洞中抓捕龍蝦。
45歲的肖家守并沒有這樣的經歷,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確實在無意識中遵循著先人的智慧。很可惜,在耗完心肺里最后一絲氧氣前,出口未能如愿出現。
這個被媒體冠以“鋼貿大王”的福建周寧人,在2014甲午馬年到來之際終于還是失蹄了,他出資4.66億持有的上海新日股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31.07%股權,被上海法院查封,同時,上海新日持有的上市公司新日恒力8000萬股權(占總股本29.2%)亦遭凍結。
這可能還只是一段序曲,平安、民生、工商等銀行涉及金融借款糾紛的傳票已達到11張,肖老板的創面仍在不斷擴大中。
平心而論,所謂的大王頭銜有些高抬了。在一度占到上海本地生產值3.4%的鋼貿領域中,從閩北貧困縣周寧走出的人多達6萬之巨,分別占據著鋼貿零售、現貨和批發業務90%、90%和70%的份額。這其中,周華錦、周培建、張詩團等輩才是真正的狠角色。而肖家守既非入行最早的掘金者,也不是組織聯保體系照應鄉鄰的帶頭大哥。雖說入行整整20年,在上海、蘇州擁有兩個鋼鐵交易市場,但只是因為肖氏在2010年2月以5.6億借殼寧夏恒力上市的運作,才多少讓其有了些名氣。
周寧人雖以抱團聞名,且將鋼貿視作融資來源,在房地產等其他市場揾銀者也大有人在,但僅肖一人“高調”地戴上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冠冕。從此,肖較同行在融資手法上有了股權反復質押的便利。
肖家守事件是出來混遲早還的又一例證。從2012年5月震動一時的上海鋼貿案爆出后,周寧籍的鋼貿商跑路自殺不斷,2000億元的上海鋼貿企業貸款余額令太多的玩家無力承擔、家破人亡。曾經催生福建在上海第一個縣城商會,曾經風光無限被銀行追著貸款的鋼貿商,真正體會到落毛鳳凰不如雞的蒼涼。
責怪銀行們無情嗎?在無數次與其進行協商,不斷發出“看在過去幫你消化四萬億貸款指標,讓你躺著賺錢站著升官的份上,拉兄弟們一把”的呼救之后,周寧的鋼貿商肯定憤憤難平。然而,這不正是游戲規則中的一部分嗎?想2008年前每噸鋼貿還能賺個200塊的好時光里,銀行就早已站在風險可控的不敗之地,無論有無那些央企類財務公司的影子般的介入,不論你的資金量多大,人家就是守著承兌匯票20%至50%的保證金和貨物交割前的所有權兩條紅線不放手。肖家守能熬到今日實屬奇跡。
此外,請注意,四大行在1月末壓貸接近千億,資金水喉偏緊已成一個長期性現象,所謂膨脹驚人的M2與銀行們已干系不大,報備前最快速度處理壞賬的同時應對存款搬家才是當務之急。
埋怨長期收取高額保證金、動輒減低發貨量的鋼鐵企業嗎?那么看看如下數據:2013年,CSPI中國鋼材價格平均綜合指數為102.76點,同比下降8.6%;鋼協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去年12月為99.14點,同比降5.86%,連續4個月回落,連續3個月低于100點。雖說全國市場鋼材社會庫存量也下降了37.8%至1242萬噸,但補倉行動卻未開始,在一個長期看弱的市場中,需求的下挫深度要遠超去庫存的速度。鐵公基不復存在,城鎮化目標異化,“地主家”日子也不好過,重點企業虧損面還在24.4%數據上難看地趴著。誰救誰?畢竟僅河北去8000萬噸產能的時間點還在幾年后呢。
這本是一個中國特色的商業生態鏈條。在黃金十年中,龐然大物吃香喝辣,最底層的民營鋼貿也是風生水起。后來四萬億來了,催生了瘋狂的情緒,本應有的警覺被擱置一旁。但一旦形勢逆轉,高級生物憑借“國字”牌率先撤退,至少也能將損失控在一定范圍,而被撐起的腰包所迷惑、忘卻自身早年出生地的貧苦和創業時艱辛的浮游們,便成了祭獻的貢品。
可以說,鋼貿曾經的狂歡,既拜中國GDP接近兩位數持續增長所賜,也是印鈔機永不停轉之下各路人馬各展其能共謀賭局的結果。只是沒有永遠的盛宴,音樂停下,杯盤狼藉的畫面中注定會留下一堆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