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鋼企完成投資同比大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3年12月份,在鋼鐵生產全球性恢復增長的情況下,我國鋼鐵生產與世界鋼鐵生產整體情況相似,均呈現出同比繼續增長、環比繼續下降的態勢。同時,我國粗鋼產量占世界產量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分…
2013年12月份,在鋼鐵生產全球性恢復增長的情況下,我國鋼鐵生產與世界鋼鐵生產整體情況相似,均呈現出同比繼續增長、環比繼續下降的態勢。同時,我國粗鋼產量占世界產量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分地區來看,西南地區粗鋼產量降幅較大。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企業(集團)粗鋼產量繼續回落,中型企業產量增速放緩,小型企業產量增速大幅回升。從重點品種來看,鍍層板帶和電工鋼板等品種同比繼續大幅增產,熱軋薄板和管材環比降幅較大。在投資方面,煉鐵、煉鋼投資比重有所回升,鋼加工和礦山投資比重有所下降;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完成投資同比大幅下降,其他企業投資增速已經有所回落,投資占比有所下降。
世界鋼鐵生產情況
2013年12月份,世界63個主要產鋼國家和地區共生產粗鋼12944萬噸,同比增加784.60萬噸,增長6.5%,增幅比11月份(環比,下同)擴大2.9個百分點。其中,扣除中國內地后的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粗鋼產量合計為6709.7萬噸,同比增產404.10萬噸,增長5.4%。這是繼去年9月份出現第一次正增長后,連續第四個月同比正增長,而且增幅在逐步擴大。
2013年,世界63個主要產鋼國家和地區共生產粗鋼15.81億噸,同比增加5160.70萬噸,增長3.40%。扣除中國內地后的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粗鋼產量合計為8.02億噸,同比減少274.50萬噸,下降0.34%;我國粗鋼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9.27%,比2012年提高1.89個百分點。
分地區來看,2013年12月份,歐盟27國、非洲、南美、中東地區粗鋼產量同比增幅較大;環比來看,大洋洲和歐洲從增長轉為下降,南美和非洲持續下降且降幅持續擴大。除中國內地外的五大產鋼國家同比全面增長,環比僅韓國增長。2013年12月份,除中國內地外,年產鋼5000萬噸以上的五大產鋼國家粗鋼產量同比全面增長,其中日本大幅增長11.7%,美國微幅增長0.4%;平均日產量環比,僅韓國增長1.34%,美國下降1.90%,其余3個國家僅微幅下降0.02%~0.61%。
國內鋼鐵生產情況
全國鋼鐵生產繼續同比增長、環比下降。2013年12月份,全國共生產粗鋼6235.35萬噸、生鐵5472.31萬噸、鋼材9041.11萬噸,分別同比增長6.51%、5.85%、10.32%,增幅分別比11月份擴大2.34、5.27、0.36個百分點,增幅在連續縮小3個月后重新擴大;平均日產量分別為201.14萬噸、176.53萬噸、291.65萬噸,日產水平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其中粗鋼和生鐵的日產水平已經下降至全年最低水平,鋼材的日產水平為全年第三個低點。
2013年,全國共生產粗鋼7.79億噸、生鐵7.09億噸、鋼材10.68億噸,分別同比增長7.54%、6.24%、11.35%;平均日產量分別為213.44萬噸、194.24萬噸、292.50萬噸,分別同比增長7.83%、6.53%、11.66%。
同比僅西南地區較大減產,環比僅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增產。2013年12月份,各地區粗鋼產量同比,僅西南地區出現較大減產,同比下降8.83%,其中重慶市和貴州省分別大幅下降31.82%和25.70%,產鋼大省四川也大降10.75%;其他五大地區均有不同程度增產,其中西北地區、中南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大幅增長16.51%、14.44%、11.27%。各地區日產量環比僅華北地區、西北地區增產,其中華北地區增產2.97%,主要是受山西省增產7.70%和河北省增產3.93%的影響;其他四大地區均有不同程度減產,其中東北地區和西南地區分別減產5.92%和5.82%。
2013年,各大區粗鋼日產量均同比增長5%以上。其中,東北地區、中南部地區和西北地區分別大幅增長13.20%、11.19%、10.10%。東北地區主要是受遼寧省大幅增長15.67%的影響,中南部地區主要是受廣西省和河南省分別大幅增長24.89%和19.73%的影響。
重點統計企業粗產量繼續回落。2013年12月份,83家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集團)共生產粗鋼5321.52萬噸、生鐵5138.39萬噸、鋼材5190.4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79%、6.04%、1.06%,增幅分別比11月份回落3.25個百分點、0.15個百分點、5.67個百分點;平均日產量環比分別增長0.56%、0.41%和下降0.38%,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減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非重點統計的其他企業的粗鋼、生鐵、鋼材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4.96%、3.05%、25.85%,其中粗鋼、鋼材的增幅遠高于重點統計企業;平均日產量環比分別下降8.51%、4.27%、6.60%,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遠高于重點統計企業。上述數據表明,12月份的全國鋼鐵產量同比增長、環比下降,主要是受其他企業產量同比增長、環比下降的影響。
2013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生產粗鋼6.29億噸、生鐵6.11億噸、鋼材6.14億噸,同比分別增長7.99%、7.22%、8.40%,粗鋼和生鐵的產量增幅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鋼材的產量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95個百分點;重點統計企業粗鋼、生鐵、鋼材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分別為80.69%、86.25%、57.54%,比2013年1月份~11月份有所回升。
中型企業產量增速放緩,小型企業產量增速大幅回升。2013年12月份,在77家產鋼的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集團)中,粗鋼產量同比增產的有43家,減產的有34家;而日產量環比增加的僅28家,減少的有49家。其中,年粗鋼產量在2000萬噸以上的企業同比增長7.25%,比2013年1月份~11月份累計同比增速加快0.70個百分點;1000萬噸~2000萬噸企業增長8.27%,增速加快1.57個百分點;500萬噸~1000萬噸企業下降3.74%,增速下降2.75個百分點,是唯一同比下降的企業類型;200萬噸~500萬噸企業增長6.28%,增速下降5.79個百分點;200萬噸以下企業增長31.29%,增速加快36.40個百分點。各種規模企業的日產量,除200萬噸以下企業大幅增長21.88%外,其他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00萬噸~500萬噸的企業和2000萬噸以上的企業日產環比降幅較大,分別達到4.64%和4.38%。
2013年,各種規模的企業均比2012年有較大增長,并重新呈現出規模越大增幅越小、規模越小增幅越大的規律。其中,增幅最小的是2000萬噸以上的企業,同比增長6.39%,增幅最大的是200萬噸以下的企業,同比增長18.73%。
鍍層板帶和電工鋼板等品種同比繼續大幅增產,熱軋薄板和管材環比降幅較大。2013年12月份,22大類鋼材品種中,同比增產的有18種;減產的只有4種,分別為特厚板減產6.17%、中板減產3.62%、焊接鋼管減產3.08%、熱軋薄寬鋼帶減產1.89%。在同比增產的品種中,增速最高的是其他鋼材增長35.09%、鍍層板帶增長32.75%、電工鋼板增長28.96%、冷軋薄板增長26.43%。日產量環比增產的僅5種,比2013年11月份減少11種,減產的有17種。在環比增產的品種中,僅鍍層板帶增幅超過10%;在環比減產的品種中,減幅最大的是熱軋薄板達到20.21%,無縫鋼管和焊接鋼管的減幅也超過了10%。2013年,電工鋼板、特厚板分別同比大幅增長28.43%、23.58%,熱軋薄板、涂層板帶分別下降了11.83%、2.58%。
國內鋼鐵項目投資情況
鋼鐵投資增速持續減緩,新開工礦山和煉鋼項目較大增加。2013年,鋼鐵工業(包括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煉鐵業、煉鋼業、鋼加工業,扣除了鑄造業和鐵合金業)本年計劃固定資產投資1.54萬億元(15430.05億元),同比增長5.30%,增速比2013年1月份~11月份加快0.24個百分點;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50.90億元,同比增長0.91%,增速降低2.63個百分點;實際完成投資比計劃投資增速低4.39個百分點,增速差擴大2.87個百分點,也遠低于全國完成投資19.6%的增速和制造業完成投資18.5%的增速。
在完成投資中,煉鐵業同比下降17.96%,降幅縮小1.43個百分點;鋼加工業增速一改增勢,轉變為同比下降1.52%;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同比增長8.99%,增速降低2.57個百分點;煉鋼業同比增長2.00%,增速降低5.07個百分點。
2013年,鋼鐵工業新開工項目4349個,同比增加155個。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項目增加54個,煉鋼業項目增加64個。
煉鐵、煉鋼投資比重有所回升,鋼加工和礦山投資比重有所下降。在投資方向上,2013年,鋼加工業完成投資2638.31億元,占總投資額的47.53%,比2013年1月份~11月份累計減少0.05個百分點;黑色金屬礦采選完成投資1666.07億元,占總投資額的30.01%,減少0.23個百分點;煉鋼完成投資947.07億元,占總投資額的17.06%,增加0.18個百分點;煉鐵完成投資299.45億元,占總投資額的5.39%,增加0.08個百分點。
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完成投資同比大幅下降,其他企業投資增速已經有所回落、投資占比已經有所下降。2013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完成投資1006.69億元,同比下降14.84%,降幅比2013年1月份~11月份累計擴大5.76個百分點;重點企業投資額占全國鋼鐵投資總額的18.14%,上升0.85個百分點。其他企業完成投資4544.21億元,同比增長5.22%,增幅回落1.42個百分點,占全國鋼鐵投資的81.86%。其他企業仍是當前鋼鐵投資的主體,但投資增速有所回落,投資占比有所下降。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唐鋼PM2.5粉塵治理有新突破 下一篇:找準中國物流業轉型升級突破口